匈奴在漠南漠北东西几千公里的草原上狼顾汉土,匈奴劫掠大致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从漠南越过河套,一个是从河西走廊进犯黄河谷地,汉武帝一共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战役,河南战役驱逐匈奴出河套,漠南之战将匈奴打进漠北,仅剩下的就是河西走廊的匈奴,于是第三次就是河西之战,也就是收复河西走廊,由是,匈奴再无力进犯,直到第四次漠北战役,终将匈奴残部赶进大漠荒原,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大约河西之战的20多年后才会有西征大宛,由是中原与西域终于凿空,从此再也没有分开过。所以,河西走廊的意义一是把匈奴进中原的道路彻底堵死,二是终于连通了西域,成就了偌大一个版图。那么,河西走廊具体位置是从哪到哪?包括哪些城市和风土人情呢? 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的得名,位置在哪?两端的关隘是什么? 走廊的意思大概就是两面高,中间平,连通两地的快捷通道,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之北,阿拉善高原边上的龙首山、合黎山之南,由于位于黄河谷地之西(贵德一带),故称河西走廊。河西之战后,汉设凉州刺史部,下辖河西走廊的四郡,也就是刺史部治所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其中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的海拔均在-米左右,而两侧高山海拔在-左右,所以形成了一处天然的谷地,它的起点是从东南的乌鞘岭往西北走约公里左右到祁连山与阿尔金山相连的当金山口。 河西走廊这两个入口,在汉朝尚未控制河西走廊时,对于汉军的关隘是祁连支脉乌鞘岭,以的高度呈南北横陈,阻碍着西进的汉军(现在开凿了5条隧道,从长三角到乌鲁木齐火车直通),而且此处最为险要处是两侧高耸的山崖之间的古浪峡,素为“甘凉咽喉”,是天然的屏障,大军根本不敢进入这种极易设伏的谷地,所以第一次河西之战,霍去病仅在此伏获几个部落小王,第二次河西之战就没走这里,而是绕道居延,弱水,从河西走廊的另一侧攻进河西,横扫匈奴,终于控制了河西走廊,并且在河西之战后的约20年后,斩楼兰,伏大宛,在轮台屯田,直到公元前60年,在轮台设西域都护府,自此,版图终于完整。 汉控制了河西走廊之后,防御重点与匈奴就不一样了,而是把防御方向放在西北,也就是防范西域诸部落,所以在河西之战后的第5年,把长城修到敦煌,并建玉门关,随后在玉门关之南建了阳关(山南水北为阳),这两座关因诗词提及的较多,所以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其实还有一座关,与玉门关,阳关呈三足鼎立之势,就是肩水金关,位于张掖郡,为当时肩水都尉所辖,只是现在没有遗址了。 河西走廊岑参,判官与凉州 当时凉州刺史部治所在武威,后来到唐朝的安西都护府也设在凉州武威(后前移到龟兹),唐代岑参岑参任安西都护府(治所在凉州武威)的参军,有几首诗都写到凉州武威,而且都与当时的官职判官有关。比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时大食犯境,节度使高仙芝往击,岑参有个好友叫刘单,任判官,随军前往,所以岑参写了道诗,其中有“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等句。 之后几年,岑参又给另一个僚友姓宇文的判官写过一首诗《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这位宇文判官是有事往西域去联络,那时路途遥远且艰辛,所以平安回来都是很庆幸的事,这个晋昌就是瓜州,位于酒泉,诗中有“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等句。 另外岑参还有《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的诗写到判官和凉州,这个夜集就是夜里聚会饮酒,大概是某位判官要走了,或者又从京师过来了,所以聚会,边塞风高雪寒,唯酒可驱乡愁,诗中有“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等句,那个时候凉州七里十万户,算是个大镇。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这首诗应该晚于上两首诗,因为碛西头在大约现在新疆吐鲁番托克逊附近,这位姓李的判官也要回京了,岑参想起自己当年从长安西行千里到安西都护府,也是有感而发,诗中有“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等句。 另外最著名的就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位姓武的判官亦是僚友,归京是调任了,正是大雪纷飞的时候,这首诗相信所有上过学的人都背过,这里就不重复了。 凉州武威河西四镇的游玩,三套车,炒炮,羊肉焖饼,羊拔拉 先到武威,一路北上,张掖,酒泉,敦煌,自驾,坐火车都行,比坐飞机更能领略那种深入走廊的感觉,尤其是过乌鞘岭之前,前面大山横亘,连绵难越,过隧道都要过好久,过去之后,要在古浪镇停一下,领略一下这个天然险要的峡口地带,过去古浪峡之后,忽然平地开阔,就进入“天下要冲国之藩卫”的凉州武威了,这里著名的就是马踏飞燕的出土地雷台汉墓和翻译《金刚经》的鸠摩罗什寺,吃的话,满街挂着的“凉州三套车”的牌子,三套车就是面条,腊肉一碟,枣茶一杯,最贵25元,吃饱吃好,在武威可以住1天。 乌鞘岭乌鞘岭隧道张掖我以前写过,附近有座焉支山,就是霍去病第二次绕道弱水,折进河西走廊,在此大破匈奴,斩首3万余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张掖就是在河西之战后设立,取“张帝国之掖”,手臂可以抚揽西域之意,张掖最著名的就是这里的草原和丹霞地貌,可以在此停留2,3天,张掖街头最多的是炒炮,虽然是炒,却有卤肉汤。“炮”是因为面条做得像炮仗,炒之后,浇入带汤的卤肉,另外就是搓面鱼,这两样在张掖街上很多。 张掖酒泉。酒泉下辖敦煌,玉门,瓜州等,酒泉旁边是嘉峪关(不属于酒泉,挺怪的,酒泉要跨过嘉峪关再去代管敦煌和玉门),这几个地方可以一并去,这里的遗迹众多,除去游客都知道的敦煌,嘉峪关,玉门关,阳关之外,应该去长城遗址,瓜州古城,榆林佛窖等,在酒泉建议住1天,然后去敦煌住1天。瓜州的美食是黄焖羊肉,一大盆2个人元,然后可以加面条,拌着吃;嘉峪关的早餐是糊锅,其实和陕西的油茶麻花差不多,一碗5元;酒泉的快餐是羊肉合汁,就是羊肉汤加肉丸粉丝,再配一个油塔(有点像细花卷),饱满得很;另外是羊肉焖饼,这个饼不是烙饼,实际是宽面片,然后用羊肉焖熟,好吃,一份够情侣两个人吃的;玉门呢有种羊拔拉,以前多在夜市上卖,类似于大阪烧那样的锅,不过中间略微凹陷,然后按你的要求上羊杂,在你面前加羊葱辣椒盐来拔拉着炒,可以另外加配菜,有加土豆,有加馕饼块的,这个东西一个人吃有点夸张,最好是两个人,在冬天时,再来杯烧酒,热乎又舒服。 阳关可以说,正是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取河西走廊驱逐了匈奴最后的威胁(到最后的漠北之战),打通了从黄河谷地通往西域的最便捷的通道,并实现了把西域从匈奴的控制下纳入汉朝版图的大战略,其历史意义从哪一个方面来说都是极为重大的。 毁我塑我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