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http://www.zherpaint.com/bzlf/kkjs/m/1271.html

近日再观左国顺老先生的历史油画大作:穿越时空之约《十三将士归玉门》有感,随笔小诗一首以纪念耿恭将军:

汉乐府赞耿恭

作者:竹吟风

单兵守孤城,卓绝历经年。金蒲神箭威,疏勒水示敌。

煮弩苦吞甲,祷天出飞泉。斩使以明志,不坠汉家威。

朝议终不弃,兵发柳中城。范羌义赴援,壮士归玉门。

慷慨多大略,节烈过子卿。伯宗真豪杰,铸我大汉魂。

十三将士归玉门

这段历史不应忘记,千载之后,世人仍然遥想《十三将士》的绝世风采,为他们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耿恭将军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

左国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近几年左国顺老师的创作激情依然高涨,作品也更加完美,大型历史题材是左国顺老师近年来创作的重点,将秦汉以来的重大历史时刻,用巨幅油画的方式呈现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十三将士归玉门”就是其中一部典型代表作。

局部特写:

左国顺老师曾说:“我除了是画家以外,更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对中国的历史有着特殊的感情。我们既然有这么厚重的历史,就要有反映历史的作品去表达厚重的中国历史,宣扬中国的文化,这是我的初衷,也是一种责任。”

说起十三将士归玉门这个故事,时空还要倒转回公元75年。那时漠北外匈派兵两万攻打车师国,因为车师兵力羸弱,驻守后车师国都金蒲城的耿恭不得不派兵增援,但结果惨烈。一番衡量下,耿恭和将士们决定转向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疏勒城。

断水断粮,耿恭及士兵们在疏勒城遭遇了更加艰苦的生活,只能“乃煮铠弩,食其筋革”,但他们依然誓死捍卫疏勒城,守护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坚守几个月后,耿恭与士兵们迎来了北雁南飞、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寒冬,但他们没有铠甲、没有御寒的衣物,只能瑟瑟发抖互相取暖。就这样熬啊熬,他们终于等到了汉军的救援,这时疏勒城中仅剩下26人。

在随后的东归途中,将士们还面临着暴雪天气等的各种威胁,到三月抵达玉门时,只剩下了十三人。这十三人衣衫褴褛,鞋履洞穿,面容憔悴,形销骨立。这就是著名的“十三将士归玉门”,也是油画“十三将士归玉门”的由来。

后世史学家是这样评论耿恭守疏勒的:“自永平十八年三月金蒲城被围,至建初元年三月汉军入玉门关,前后历时一年有余。耿恭率兵孤悬塞外,抱必死之心,坐困穷城。前有数万之敌,屡挫其锋;后无匹马之援,终无异志。士卒至死而不离不弃,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之。时人赞其‘节过苏武’,诚哉斯言!”

郑众:“恭之节义,古今未有。”鲍昱:“恭节过苏武”范晔《后汉书》:“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黄道周《广名将传》:“恭为司马,破降车师。初置校尉,以恭为之。示汉威德,降及昆弥。匈奴争国,攻城甚危。毒箭射中,以为神奇。既解复至,据水绝资。笮粪解渴,死亡莫辞。耿恭拜天,清泉忽滋。扬水示敌,敌方解围。招降不降,杀使陈尸。怒而围城,食尽煮皮。范姜力救,方得迎归。归受一命,忤人复追。忠烈苦节,真不可为。

注: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耿况之孙,耿广之子,耿秉之堂弟,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之侄,东汉官员、将领。

耿恭的父亲耿广很早就去世了,耿恭为人慷慨多谋略,有将帅才能。永平十七年(74年),担任司马,跟随骑都尉刘张、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等打败车师,并将车师纳入东汉版图,于是朝廷任命耿恭为戊己校尉,屯兵金蒲城。

永平十八年(75年),耿恭两次迫使北匈奴领兵撤退。同年,遭车师和北匈奴的攻打。建初元年(76年),朝廷援军打败车师,北匈奴惊慌而逃,耿恭才脱离险境。回朝后,担任骑都尉。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