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8/1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和白癜风专家在线沟通 https://m.39.net/pf/bdfyy/

1.岑参

岑参(约-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年)卒于成都。

2.边塞行迹考

(1)岑参的第一次边塞行:

岑参西行之行,即使在盛唐也罕有能与其匹敌者。岑参两次前往西域,将近六年的边塞生活经历使其对西域有深入的了解,岑参的边塞经历是其边塞诗创作的基础,这是岑参边塞诗最为宝贵的地方。岑参的边塞经历,离不开他生命中两个重要的人物:高仙芝与封常清。

天宝八年(年)初冬,岑参从长安出发,最先到达陇山。“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陇山,又称陇坂,位于今陕西陇县,是去河西、陇右的必经之地。岑参经过陇山之后,将会切实地感受到边塞的风情。在岑参边塞诗的首篇《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中:“十日过沙,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山口月欲出,光照关城楼。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第一次对边地景物进行细致地描写,具有边地特色的景致从此显现在读者的面前。

岑参路过渭水,翻越燕支山,经酒泉到瓜州,然后到玉门关,敦煌,莫贺延碛,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岑参到达安西。在安西的这一段时间,岑参大多为公事奔波,“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安西馆中思长安》)这个时候的岑参颇有不得意之情。

天宝十年(年)初,高仙芝入朝献俘,后任武威太守、河西节度使,但因原河西节度使安思顺未能离任,故高仙芝并未赴职,朝廷改任高仙芝为右羽林大将军。由于安西节度使换任,岑参便同其他高仙芝幕府属僚从安西迁至武威。在武威,岑参有着浓浓的失意之情与思乡之情,如“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别后乡梦数,昨来家信稀。”(《河西春暮忆秦中》)

同年四月,大食欲攻打四镇,高仙芝急从长安返回安西。高仙芝又从安西出发,用两个月的时间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到达大食控制下的恒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的塔拉兹附近),大食当即出兵前往恒罗斯城,双方在恒罗斯河岸遭遇,是为“恒罗斯之役”,唐军武器精良,战斗力强盛,面对占据绝对优势的大食军也不落下风,但终因同盟军的叛变,唐军光荣地战败,高仙芝及其残部逃回安西。岑参的《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就反映了当时唐军出征时的情形:

热海亘铁门,火山赫金方。白草磨天涯,胡沙莽茫茫。夫子佐戎幕,其锋利如霜。中岁学兵符,不能守文章。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孟夏边候迟,胡国草木长。马疾过飞鸟,天穷超夕阳。都护新出师,五月发军装。甲兵二百万,错落黄金光。扬旗拂昆仑,伐鼓震蒲昌。太白引官军,天威临大荒。西望云似蛇,戎夷知丧亡。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曾到交河城,风土断人肠。塞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

赤亭多飘风,鼓怒不可挡。有时无人行,沙石乱飘扬。夜静天萧条,鬼哭夹道旁。地上多骷髅,皆是古战场。置酒高馆夕,边城月苍苍。军中宰肥牛,堂上罗羽觞。红泪金烛盘,娇歌艳新妆。望君仰青冥,短翮难可翔。苍然西郊道,握手何慨慷!

高仙芝在恒罗斯之战战败后返回长安,其幕府属僚原本在武威等待消息,听闻高仙芝战败的消息后,亦只能返回内地。岑参离开武威来到临洮,遇到祁乐并与之道别,作《临洮客舍留别祁四》。在天宝十年的秋天,岑参回到了长安,其第一次边塞经历结束。

“边塞”风光

(2)二次出塞

第二节岑参的第二次边塞经历

岑参回到长安之后,过着一种总体上比较闲适的生活。他在终南山僻居,“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终南双峰草堂作》),与杜甫、高适、薛据、储光羲登慈恩寺浮图,即今大雁塔(《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造访华严寺(《题华严寺环公禅房》),在溪水旁赏景(《终南东溪口作》),与杜甫等同游渼陂(《与鄂县群官泛渼陂》)。从表面上看岑参很闲适,实际上他并没有泯灭自己的志向,在《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中,岑参写到:“自料青云未有期,谁知白发偏能长。”在《送人赴安西》中,岑参写到: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因此岑参还是有着一颗报国之心的。

天宝十一年,封常清做安西四镇节度使。天宝十三年,封常清入朝,摄御史大夫,三月,封常清权知北庭都护,充伊西节度使。封常清表岑参为安西节度判官,后转北庭节度判官,于是岑参结束了自己的赋闲生活,向北庭都护府的治所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进发,而其边塞诗即将达到辉煌的顶峰。

天宝十三年四月初,岑参从长安出发,先度过陇山,经临洮、金城、武威,穿过贺延碛到达庭州。到武威时,岑参遇到许多旧友,一起集会饮酒(《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在莫贺延中,岑参产生了对功名的怀疑:“沙上见日出,沙上见日没。悔向万里来,功名是何物!”(《日没贺延碛作》)但这只是一个念头。六月,岑参到达北庭,封常清出师西征,岑参多有赠诗,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岑参在北庭期间,多在庭州,也曾出使到交河郡、玉门关。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封常清入朝,适逢安禄山反于范阳,封常清向唐玄宗献计,自请御贼,唐玄宗遂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封常清足智多谋,但因所召之兵是没有作战过的乌合之徒,故难敌史称“天下莫及”的“禄山精兵”,连连败退,后与高仙芝退守潼关,封常清因兵败被唐玄宗削去官职,以平民的身份效力于高仙芝。十二月,封常清与高仙芝终被唐玄宗遣监军边令诚斩杀。

听闻封常清因罪受戮,岑参的心情很是沉重,在《送张都尉东归》的小序中,岑参即写“时封大夫初得罪”,在《送四镇薛侍御东归》中亦有:“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表现了自己怅然若失的迷茫心境。

天宝十五年、至德元年(年),岑参任伊西北庭节度副使,见之于《优钵罗花歌并序》:“天宝景申岁,参乔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领伊西北庭支度副使。”

至德二年年初,岑参随安西、北庭大军东归。岑参在东归时经过酒泉,作《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三更醉后军中寝,无奈秦山归梦何!”高仙芝、封常清都曾是岑参的上司,军功显赫,但因朝廷的昏庸无能,死的毫无价值。唐玄宗自毁长城,杀掉两位非常具有军事才能的大将,使镇压安史之乱变得旷日持久,况且,封常清在西域有很高的威望,封常清一死,加上肃宗即位后,从安西、北庭征大军讨伐叛军,西域军力不足,形势亦将骤变,国家危难,个人前途未知,面对如此的境地,岑参在酒泉太守席上泪如雨下。

至德元年冬,岑参随安西、北庭大军东归。至德二年二月至凤翔,岑参的第二次边塞经历结束。

3.边塞诗

岑参的边塞诗在“唐才子岑参生平及诗文评价”中介绍了几首,今天再选几首供大家欣赏。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