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5/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迟到的电报

安徽:张宗元

那是上个世纪,年底的事,老人们都知道,通信和交通都比较落后,有事情需要联系家人、朋友,需要到邮电局打电话或者发电报,与当今发达的信息时代,通信、交通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了。

那年,我在部队,部队驻守在新疆茫茫戈壁,也就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有个地方叫“马兰”,我们国家曾经的核试验基地,我就在这个基地研究所当兵,从事核试验放射化学分析工作。研究所地处天山山脉的一块盆地中(称之为红山),交通非常不便,每当出差、探亲必须乘一天的车,越过茫茫戈壁大漠,穿过漫长的山沟,翻过天山,跨越天山南北,才能到达吐鲁番部队大河沿兵站,车轮碾压着沙土,一路尘土飞扬,达到目的地后,已经是满身灰土,面目全非……

这年春节前我向部队请了探亲假,已经5年没有和家人团聚,非常想念父母,想回去和父母、兄弟妹妹们过一个阖家团圆年……

经过一天颠簸,来到吐鲁番火车站(大河沿兵站),买了一张54次列车到达蚌埠的硬座票。那个时候的火车算是直快,第二天下午登上火车,上车前给家里发了一封电报,告诉家里我已经踏上回家的列车,5天后可以到家……

一声长笛,54次列车正点从吐鲁番站(大河沿)发出……

列车似乎在与我发出的电报赛跑,我的心早已随着电报飞向我阔别已久家……

列车奔驰在兰新线——陇海线上,列车一路从蒸汽机车头换成内燃机车头,吞云吐雾,犹如巨龙行驶在茫茫戈壁大漠之中,跨越无人区的翰海,飞越乌鞘岭穿越西接新疆东连乌鞘岭长达余公里的河西走廊,这就是古人开发的西域之路,也就是古今驰名中外的“丝绸之路”……

且说当年贫穷的河西走廊,当火车停下来的时候,不少大人小孩围着火车要吃的,有的孩子连裤子都没得穿,看着很让人心疼,如似寒风刺骨,不由自主的全身一阵寒颤,好心的乘客把随身带的能吃得东西送给他们。

车轮滚滚,恰似连接着我的心脏,发出的那咕咚……咕咚……跳动的声音,飞快的碾压着钢轨,向着我想往地方驰骋,家里收到电报没有,父母双亲,儿子还有两三天就可以到家了!

一路从吐鲁番出发路经哈密、玉门关、嘉峪关、酒泉、武威、到达兰州车程已经走了一半,就这还有一天半的才能到达蚌埠。余下来的车程需路过西安、郑州,然后才能到达蚌埠,完成我的火车旅程。

我坐在车厢里,思绪万千,看着沿途风景,戈壁滩上一团团芨芨草、麻黄草、红柳、骆驼刺都是宝贝。回想起5年前坐在闷罐车里,“西出阳关”之路,从军来到新疆,到了核试验基地,父母双亲却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只知道儿在新疆当兵,可他们也搞不清楚新疆在哪里,离家有多远?这几年,儿子在家书中直至没有提一个“核”字,这是保密的需要,然而,父亲也从来不问我在具体做什么,不该问的不问,这个他们“懂”……,只有二个字“当兵”。

火车到了西安,离家越来越近了,“电报”应该是早已收到了吧?知道儿子回来过年了,思念家人情义越发强烈了,情感交加,不由自主的热泪盈眶,爹娘儿子要很快就回家了……

中午时许火车到达郑州了,离蚌埠也就不远了,傍晚火车徐徐驶入蚌埠站,自吐鲁番到蚌埠历时整整三天三夜,下了车,出站后天色已晚,只能在军人招待所住一宿了。一路硬座,十分疲劳,登记完之后便准备躺下休息,农历腊月的皖北天气,寒冷潮湿,被子湿凉湿凉的,我只有和衣而卧,身上再压上件羊皮大衣,自言自语的说“睡吧”,明天一早还要乘坐大半天回霍邱县城的长途客车呢,傍晚就可赶到家了。

第二天一早起来,赶到长途汽车站,上了第一班次回霍邱县城的长途客车。沿途的集镇上,人山人海,这就是老家农村的腊月集了,人们都在忙着办年货,这时已经感受到老家乡下十足的年味了……

车子到了霍邱县城已经是下午了,霍邱县城(古称蓼城)还是几年前老样子,汽车站里熙熙攘攘,南来北往的都在这里换车,我在这里换了去家的客车,一个小时后,便到了老家的小镇曹庙(这里也是原第二炮兵政委陈鹤桥将军的老家),下了客车,我张望一下周围,不见有家人在,估摸着可能是接到电报后,家里忙没空来接我吧……或是看错了时间……?

我便背着行李包往家里走,小镇离家有8华里路,也就半个小时的路程吧,当我站在家门口时,父母亲非常惊讶:“儿子你怎么回来了,也没有拍个电报回来呀?”家人在惊喜中,我放下行李包,屁股还没有挨着板凳,说也有些巧合,这个时候送电报的人也到了,那人把电报递给父亲的手里说:“你的儿子要回来了”……哈……哈;“这不人已经到家了”父亲回答着……哈哈哈……哈哈哈……,没想到我这一路5天过去了,可电报还没有我跑的呀!

在网络、通信、交通现代化的今天,听起来可不就是个大笑话……真是今非昔比啊!一个手机能联系天下;打开网络看天下;高铁动车、空中飞,一早一晚游天下;坐上飞船游太空!家家有轿车,自驾游能浏览全国风景名胜古迹。

当今,人的运动轨迹是“速度、效率”,年之后的飞速发展,仅仅20年从BB机、大哥大、普通手机到智能手机;从低速火车到动车高铁;全国人民都能坐得起大飞机,这就是“速度”,是社会的飞跃发展,创造了如今的“效率”,再过20年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电报”的时代已将成为历史,一去不复回,将来会以更高的“速度”展现于社会……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