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约需15分钟 关键词:未名学士 编者按 年,北京大学作为第一批启动试点院校开始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和环境科学等6个具有传统优势的理工科为试点,大力开展基础学科优秀人才创新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该计划自年启动实施以来,各试点高校大胆改革、先行先试,在本科教育教学和优秀学术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引领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创新。年,北京大学确定了以“未名学者计划”(PKUJuniorScholarProgram)为名的探索与实践,开启了“拔尖计划2.0”的培养新征程。为鼓励北京大学本科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促进学生在基础学科学术研究等方面全面发展,特设立“未名学士”荣誉奖项。本年度共五十位优秀学子获此荣誉,现推出“未名学士风采展示”系列专题。 数学科学学院 江元旸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级 江元旸同学在本科四年期间选修了12门研究生课程,在各门专业课中取得优异成绩,绩点在17级数院学生中排名第一,曾获得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代数与数论方向银牌、18-19学年国家奖学金、17-18学年五四奖学金、明德一等奖学金、一峥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他在导师余君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基础的群表示论、实李群表示、自守形式、迹公式等理论,通过仔细阅读Arthur早期的paper,对迹公式的起源和发展有了一定的理解。与此同时,他与同学们在学术上、生活上相互帮助,曾组织学习过Hartshorne的代数几何、Etingof的表示论、Bump的自守形式、Bosch的p进几何、Mumford的阿贝尔簇等讨论班。 林挺 数学科学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级 林挺同学在大学学习的四年里,爱党爱国,追求上进,学习成绩优异,在计算系中排名第二。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生工作活动,在大一大二期间于学生会工作,在大四担任20级本科生带班辅导员工作。参加校内外各项专业竞赛,先后获得江泽涵建模竞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建模竞赛M奖,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两枚丘赛金牌,六枚丘赛银牌。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本科在校期间选择了十四门研究生课程,组织与参加了许多本科生/研究生讨论班。年访问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合作者的论文发表于欧洲数学会会刊JEMS.年与合作者共同提出了任意空间具有任意连续性的单纯形有限元的统一构造,解决了有限元理论中悬而未决50年的公开猜想、大三开始在华为中央研究院理论部实习,重要从事大规模电磁仿真和大规模矩阵/张量计算,参与的算法设计项目已经下沉到鲲鹏处理器及其软件平台。过去三年里,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廖凯原奖学金,广药王老吉奖学金。 彭淏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级 彭淏同学在本科期间选修了16门研究生课程,并且获得了95分的平均分,这些课程涵盖了不少领域的内容,包括数论代数和几何,并帮助他拿到了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代数方向的铜奖和全能赛的铜奖,同时获得了年度的国家奖学金。他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了Scholze关于Perfectoid空间的工作,并学习了Fargues-Fontiane关于FF-curve的相关知识;而后又在毕业论文中整理了Bhatt-Scholze关于棱镜空间和棱镜上同调的内容,研究了其与晶体上同调和德拉姆上同调的关系,并将进一步学习Scholze在用localShtuka处理p进局部langlands方面的方法。彭淏同学在校期间组织和参加了多次讨论班,包括自发组织的关于自守形式和自守表示的讨论班,参加的代数拓扑的讨论班,Abel簇的讨论班,Rigid空间的讨论班,以及参加的各类私人的讨论班,包括平展基本群和代数数论,代数几何等内容,在北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庄子杰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级 庄子杰同学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曾获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在十一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得团体金奖和个人概统的银奖。此外,他积极参加各类讨论班和报告会。他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概率论方面的科研,研究随机编织和瑞士奶酪问题,完成了一篇一作论文,还有一篇相关论文即将完成。同时,他也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渗流问题,有一篇论文即将完成。 物理学院 俞启威 物理学院 物理学专业级 俞启威同学学习成绩优异,物理学专业排名年级第一。本科期间所获荣誉: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2次),酆万韬奖学金(4年制奖学金,仅一人),未名物理学子奖学金,二等新生奖学金,北京大学优秀助教。他的研究方向为统计物理与理论生物物理,致力于发展并应用非平衡统计物理的工具和方法研究生命体系的动力学与热力学性质,目前发表SCI论文2篇、在投1篇。在涂豫海教授的指导下,他将重整化方法应用于非平衡反应网络,研究不同尺度下的网络能量耗散速率满足的标度律,成果以第一作者文章发表于物理学顶级期刊PhysicalReviewLetters。该工作对布鲁塞尔振子、活性物质等非平衡反应体系有重要意义。此外,俞启威同学于大二担任北京大学英语辩论协会副社长。他将于秋季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郁言 物理学院 物理学专业级 本科期间,郁言同学早早完成了四大力学的学习,并且随后在群论、高等量子力学、量子统计物理、广义相对论、超快激光和光谱技术及应用等研究生课程中取得了90分以上的成绩。凭借优异的成绩与出色的体育比赛与志愿活动经历,获得-学年度的国家奖学金与三好学生标兵。他加入了肖云峰老师的微腔光梳科研组,开始对微腔中克尔孤子光梳的动力学机制进行研究,工作成果已经发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并被评选为Month’sEditors’Highlights。此外,在理论研究匮乏的呼吸孤子动力学领域,他也提出了全新、自洽且能充分解释实验现象的理论,丰富了人们对微腔孤子动力学的理解。最后,他还研究了微腔的机械振动模式对孤子光梳的影响。这两项研究均已接近尾声,即将投稿至SCI杂志。因为其对微腔孤子动力学的详尽研究,他的本科生科研研究被评为优秀本科生科研项目。 李泊宁 物理学院 物理学专业级 在课程学习上,李泊宁即将以超过学院毕业要求50多学分完成本科学业,选修了多门研究生课程,同时完成了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经济学辅修项目,争取个人全面发展。在科研方面,他于年加入北大量材中心韩伟教授课题组科研。在这期间,他跟随博士生先后完成了二维铁磁中反常霍尔效应机理研究、二维铁磁与超导界面自旋三重态的发现与证明两个课题。年暑假,他作为唯一的本科生,跟随量材中心团队前往德国马普所参加量子材料前沿研讨会,并以海报形式展示研究结果。他曾参加了多项学术竞赛并获奖,比如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建模大赛H奖等,在校内每年都获得校级“三好学生”称号,并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与物理学院未名奖学金。 王子澳 物理学院 物理学专业级 王子澳学习刻苦认真,积极投入社会工作,经常参加志愿活动。-学年度,他学习成绩优异,学年绩点在班级名次靠前。曾获得“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和李彦宏奖学金。被推荐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他的科研成果丰富,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尖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ReviewLetters)发表文章一篇,在中国锕系核裂变数据关键问题核裂变理论研讨会进行学术报告,并获得北京大学创新奖(学术);同时也以一作身份于原子核物理评论,三作身份于SCI一区期刊物理评论C(PhysicalReviewC)发表文章。基于科研成果,获得“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未名物理学子奖学金。他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代表北京大学参加“挑战杯”首都赛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挑战杯”国赛。担任物理学院级本科2班级团支书,在团支部任期内,2班团支部获得了北京大学集体最高荣誉“班级五四奖杯”和北京市“先锋杯”优秀团支部。同时,学生担任江淮发展研究会会长,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累计组织10次人以上活动与志愿活动。 唐昊 物理学院 物理学专业级 唐昊在校期间专业核心课程(四大力学、固体物理、计算物理)成绩均在90分以上;完成凝聚态物理专业完整的研究生核心课程列表(高等量子力学,量子统计,固体理论,群论,量子多体),成绩均在90分以上;专注学业,无挂科、违纪违规等不良表现;兴趣广泛,完成多样化的研究生专业课程(广义相对论、量子光学、量子化学、实验原子物理进展),选修多个方向的物理专业选修课和化学、计算机等其它院系专业课程,总修学分为。他的科研方向为计算凝聚态物理。本科生科研研究内容是二维材料晶体管中的界面性质和二维光电器件的量子输运模拟,在此期间有两篇一作论文,一篇近期被国际知名期刊Phys.Rev.Appl.接收,另一篇刊发于Adv.TheorySimul.,参与多个合作项目和综述撰写工作(详见论文统计表)。该项目成绩为95分,被评为北京大学本科生科研优秀项目。 林小靖 物理学院 天文学专业级 林小靖同学曾获得国家天文台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物理学院衍复奖学金、未名学子奖学金等荣誉奖励。她于大二上学期加入北京大学天文系脉冲星课题组进行本科生科研,研究脉冲星单脉冲相位的相关性,相关进展在年FPS脉冲星磁层动力学研讨会上作过报告。大三期间加入清华大学蔡峥教授课题组,利用Planck卫星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观测数据和SDSS巡天数据中发现的阻尼莱曼α系统(DLA),给出了DLA寄主星系暗物质晕质量的估计;相关成果已经在国际天文学顶尖杂志TheAstrophysicalJournal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并且在年第二十三届郭守敬学术会议上作了口头报告。在社团活动方面,她曾担任物理学院学生会文艺部部长,负责物院课余活动组织、迎新晚会、跨年晚会筹办等事宜;她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与羽协活动,亦是物院棒垒队的一员,同棒垒队队友们一起多次参加新生杯、北大杯等体育赛事;她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曾随物院实践团赴兰州近物所、所实践学习。 张一啸 物理学院 大气科学专业级 张一啸同学学习成绩优异,总绩点为3.90,在年级排名靠前,大气专业第一名。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pJL上发表了关于地表气压如何影响潮汐锁相行星气候的研究;并且曾参与对于数值模式分辨率对于潮汐锁相行星模拟结果影响的研究,其结果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在ApJ上。本科期间还研究过一种逆向气候模拟方法以及云解析模式中的潮汐锁相行星上的云,这两个项目分别处于审稿以及撰写论文的阶段。在本科生阶段曾经获得国家奖学金、中国石油奖学金、北京大学三等奖学金等奖项。秋季学期他将赴MIT攻读博士学位。 工学院 陈策 工学院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级 在本科期间,陈策学业成绩保持顶尖水平,竞赛获奖颇丰,并获得多项综合荣誉,参加了大量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在工学院团委实践部完成了重要工作。陈策的成绩名列前茅,专业课程GPA达到了3.,其中数学分析(二)、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达到了满分,光学、电磁学、高等动力学等二十余门专业课程取得九十分以上的成绩,毕业设计在导师和师兄的指导下完成HCP纯锆塑性变形行为的研究课题。陈策参加了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并获得一等奖,参加了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并获得二等奖,学术成绩十分优异。陈策通过学院、学校的评优和答辩,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廖凯原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的重大荣誉。年春季,陈策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赴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进行交换,并在交换学期中获得全A的成绩。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谭淞宸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化学专业级 谭淞宸学习能力突出、成绩优异,前三年平均成绩位于年级首位;除了很好地完成化学学院的专业课程,还攻读了物理学双学位并选修了一系列数学和计算机的课程,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谭淞宸从大三开始参与科研工作,在赴加州大学访学期间从事先进分子动力学力场方面的研究,发展了求解含经典多体势能项的高效算法,发表一作文章和三作文章各一篇。在毕业论文中,谭淞宸与数学学院鄂维南院士、北京深势科技有限公司张林峰等合作,对基于机器学习的密度泛函方法进行了探索,设计了针对不同种类电子结构数据的优化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并编写相关程序作为开源软件发布。由于其突出的表现,本科期间谭淞宸获得过三好学生标兵、国家奖学金、五四奖学金、北京大学及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周海森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化学专业级 在校期间品行优良,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诚信。大学四年成绩优异,并且选修了多门英文专业课、小班课以及本研合上课程,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担任北京大学结构化学慕课的助教。获北京大学学习优秀奖、三好学生、万华二等奖学金、周其凤奖学金、校级三等奖学金等奖励,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于年加入吕华老师课题组,完成了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综合化学实验和毕业论文,主要研究集中在蛋白质药物递送领域,相关工作整理成论文,以第一作者的身份被PolymerJournal期刊所接收。 生命科学学院 胡艺馨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专业级 胡艺馨同学学习勤奋刻苦,从未懈怠,学习成绩优异且稳定。大学期间学期GPA最低3.73,最高3.95。多门专业课获95+高分。三年连续荣获“三好学生标兵”称号,获金龙鱼奖学金、李彦宏奖学金等高额奖学金及国家奖学金。她曾参与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开发遗传编码的细胞标记标签”,荣获国家创新训练项目资助。年,她参加了CSHA举办的Neurobiologyofbehaviorandneuropsychiatricdisorders会议,并进行口头报告展示;年UHPB年会进行口头报告展示,并获得最佳口头报告奖。她品德优良,团结友善,尊敬师长。与此同时,她热心服务社会,积极投身于学术相关志愿活动:-任一年生科院图书管理员志愿者,任挑战班年会及第十届北京大学生物交叉学科学术论坛志愿者。 郑心和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专业级 郑心和同学在校期间品德端正,学习认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曾获得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学习优秀奖、社会工作奖、北京大学三等奖学金和金龙鱼奖学金等多种奖励和奖学金。郑心和同学于大二加入北京大学宋艳实验室参与本科生科研,研究果蝇神经干细胞谱系发育过程和调控机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了解背景,学习和掌握实验技术,参与在Cell子刊上发表关于神经元分化分子机制的研究文章(Liu,X.,etal,Dev.Cell,)。其中,独立完成的部分作为本科生科研项目获得了校长基金,并在挑战班年会上进行墙报展示。郑心和同学主动加入生命科学学院强化挑战班,学习生命科学前沿的知识,极大地开阔视野,在每学期的文献讨论课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校内外嘉宾的好评。此外,郑心和同学还担任过遗传学讨论、生物化学讨论和生命科学前沿文献阅读讨论班的助教,协助课堂的组织工作,利用自己所学帮助同学们。 彭靖予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专业级 在学业方面,彭靖予同学成绩优异,本科期间总GPA为3.89,专业课程GPA为3.85,在生命科学学院排名1/97。在科研方面,彭靖予同学于年8月加入北京大学医学部邵根泽教授课题组进行肿瘤发生与DNA损伤修复领域研究工作,利用A肿瘤细胞系为模型,阐释E3泛素连接酶RNF8参与介导小细胞肺癌病程发展的分子机制,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已集结成文并于CellReports杂志审稿;于年1月加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健研究员课题组进行脂滴稳态与脂质代谢领域研究工作,开展本科生科研项目“泛素连接酶URX的自抑制效应参与果蝇营养感知的分子机制研究”并获得国家级本研项目资助,系统地揭示了果蝇整合外界氨基酸营养信息并协调肝脏细胞脂滴稳态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已经总结成共同一作文章,目前投稿于CellMetabolism杂志。他曾获得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并曾获廖凯原奖学金、北京大学优秀医学生一等奖学金、金龙鱼奖学金、87优秀研究项目奖学金等荣誉。信息技术科学学院 吴钰晗 信息技术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级 吴钰晗同学在本科期间有突出的学术科研表现,现已在顶级会议、期刊上发表两篇第一作者论文。一篇研究完美散列函数,发表于数据挖掘顶级会议SIGKDD(CCFA类)。另一篇研究布隆过滤器数据结构,发表于CCFA类期刊TransactionsonComputers。他的本科生科研项目获评“北京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优秀项目奖,毕业论文亦获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十佳”优秀毕业论文。此外,本科期间还有4篇一作论文,正在投稿顶级会议。他在校期间成绩优异,曾获得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巍璘奖学金等荣誉。同时他也积极参与高水平赛事,曾获得ACMICPC程序设计竞赛区域赛银牌、北京大学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二等奖等奖项。 周子鑫 信息技术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级 周子鑫同学品学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科期间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并多次获得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等称号。在科研方面,周子鑫同学对理论计算机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立志于从理论角度出发设计、分析更好的算法造福社会。本科期间主要在前沿计算中心邓小铁老师课题组参与科研工作,并且与北大、Harvard、Princeton、CMU、Stanford等多所学校的老师合作参与科研项目,以主要作者身份(共一)完成论文三篇(其中已发表两篇、在投一篇)。本研项目获评北京大学优秀本科生科研项目,毕业论文获信科十佳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级本科生“十佳”优秀毕业论文。学习成绩方面,周子鑫同学不论是专业课成绩还是综合成绩都名列年级前列。他曾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生会常代会委员,曾担任多门专业课助教(算法分析与设计、离散数学、算法博弈论)。同时,周子鑫同学积极参加跑步、健身、乒乓球等各项体育活动,在乒乓球方面曾获得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第一届乒乓球比赛冠军。 冉德智 信息技术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图灵班级 冉德智同学本科期间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勤奋刻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努力参与科研实践,科研成果丰硕,总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三篇论文,另有三篇论文向顶级期刊和会议投稿。在网络所边凯归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在视频网络领域完成了多段充实的科研项目,取得了较多成果,并以第一作者身份投稿了多篇论文,大部分已被接收。以云-边缘缓存协作,提高短视频预加载命中率为主题的论文被云计算领域顶级会议IEEECLOUD接收,以强化学习协调推荐与动态码率分配为主题的论文被CCF列表会议IEEEMSN接收;以短视频平台三方广告收益最大化为主题的理论论文已向网络顶级期刊TVT投稿。他还参与完成了北京智源研究院主持的蓝牙室内定位辅助识别新冠患者密切接触人群的项目,此项目被新华社报道。 李沛卓 信息技术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级 李沛卓同学在本科期间学习认真刻苦,选修了诸多A类、实验班专业课,成绩优秀,大部分都在90分以上,并获得过校级奖学金以及三好学生的称号,毕业论文获得学院“十佳优秀毕业论文”的称号。他在年和年与特拉维夫大学以及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学者合作,分别以共同第一作者和独立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关于动作迁移以及人体几何动画的两篇论文,被计算机图形学顶级会议SIGGRAPH接收,并被图形学顶级期刊ACMTransactionsonGraphics收录,在相关领域内影响显著。在他的人体几何动画的工作发布并开源一个月后,在GitHub上获得了+star,并登上了Python语言类项目的trend热榜,引起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