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甘肃张掖市临泽县的枸杞产业。(资料图) 张渊 摄 中新网兰州1月29日电(闫姣)正值甘肃“两会”期间,富民产业的发展成为不少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有政协委员建言,甘肃官方扶持产业不能“一刀切”,要“分锅下米”,针对不同的发展难题给予特定的扶持。 产业扶贫是甘肃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甘肃省省长唐仁健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甘肃着力健全生产组织、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范“四大体系”。制定出台“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方案。 甘肃省政协委员、酒泉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马有良以玉门市的枸杞产业发展为例支招称,针对该市的枸杞产业无本土品种、品牌,农民种植遭自然灾害等问题,建议官方在本土产业品牌塑造及研发适合本土生长的枸杞苗,还有种植保险上给予扶持。 图为甘肃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开发出的旅游产品。(资料图)钟欣摄 “有的家缺锅,有的家缺米,干啥都不能‘一刀切’。”马有良说。 《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甘肃构建保险保本垫底、入股分红保底、公益岗位托底、低保政策兜底的保险保障体系,新增6个省级补贴险种,实现农业保险对有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所有种养产业及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两个风险”的全覆盖。 据《政府工作报告》显示,甘肃还建成贫困村果蔬保鲜库座,成立省内外多家企业参与的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与农业农村部举办西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暨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谈会,更多甘肃的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大市场。 同样,产业发展也成为甘肃省政协委员、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富达民族服饰工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海燕十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