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关“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还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道出东西方文明的交相呼应…… 翻开课本,这些动人的诗句,仿佛带我们重回古丝绸之路,看见那醉人的景致与文化的交融。 图源/凤凰网甘肃 公元前2世纪,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这一次“凿空”之行,使得“丝绸之路”的全线贯通。 这条路走过平原草地,跨越高山峻岭,穿过沟壑沙漠,艰辛跋涉的路途上,幸而还有七彩丹霞、鸣沙山、月牙泉这样的诗画美景。 图源/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 这条路沟通了商贸,也连接了文明。中外商旅络绎往来,互通有无,四方文明由此碰撞,交流。 比如,并称为“河西佛教胜地的三大艺术宝窟”的马蹄寺石窟群、莫高窟、榆林窟,以及大佛寺,正是佛教艺术传入中国后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 马蹄寺石窟群-金塔寺飞天图源/马蹄寺景区 而为了丝路的畅通与繁荣,历代王朝构筑了帝国西部重要的疆土屏障,古城、馆驿、长城、烽燧……见证了各方势力荣辱兴衰。 西汉时,汉武帝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设两关(阳关、玉门关),修长城,以掌控西域。踞于酒泉与敦煌之间的锁阳城,也随之建立发展,兴盛于唐,是丝路上的一座重镇。 锁阳城遗址图源/瓜州县委宣传部 嘉峪关图源/微游甘肃 到了明朝,为了加强西北边防,在丝路咽喉之地嘉峪关修建关城,后经不断完善,建成北连黑山悬臂长城,南接长城第一墩的防御体系。 烽烟散尽,这些屹立千百年的遗存仍在向我们讲述往日的沧桑。 图源/摄图网 两千多年来,无数人写就的丝路传奇,除了依靠书本,我们还需行走其间,才能深刻感受这条纽带的波澜壮阔。 #张掖 张掖博物馆-大佛寺-马蹄寺石窟群-七彩丹霞 ★张掖博物馆 张掖博物馆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博物馆,是人们了解丝路文明进程、领略西北民族交融的重要窗口。 图源/张掖市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