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8-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2月25日,经历了前几天暴雪大降温后,我们迎来了一个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的周六,这么好的天气不出游,简直就是暴殄时光。

驱车十公里到汜水。这条路线我们已经走了太多次,这次除了看黄河,我们还想感受、探究关于汜水的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荥阳黄河玉门号子、范氏烧饼夹。

或许多数荥阳、上街本地人并不了解这些非遗项目,但提到汜水烧饼夹,却是众人皆知。

我们先到汜水的口子,也就是玉门古渡。

汜水玉门古渡

汜水因汜河而得名,古称“雄镇”,“汜水关”又称”虎牢关”,汜水因汜河而得名,古称“雄镇”,“汜水关”又称“虎牢关”。而“虎牢关”石碑就在渡口东南方向,我们下次将着重为大家介绍虎牢关。

虎牢关石碑

渡口左侧土丘之上有座小亭子,半坡位置有个碉堡

近观碉堡

这些碉堡曾引起朋友们的好奇,后经查阅史料及询问当地老者,得知,年,国民党三十八军到黄河南巩县、汜水、荥阳一带集结。三十八军作为河防军之一,固守黄河铁桥南端邙山头桥头堡阵地两年多,一直坚持抗战。而在荥阳、汜水、巩义沿黄河一线也留下了当年抗击日寇的这些大小碉堡。

古渡右侧一行柳树已经含绿待吐

这些柳树只待三四月份万条垂下绿丝绦。

黄河岸边

此时的黄河宁静清澈,一改汛期的狂野混浊。

汜水的“黄河玉门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诞生于此。

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汜水古渡口是汜水河入黄河之门,在古代,它居于济水穿河南溢之处,鸿沟通济受河之处、通济渠输场设置之处、洛水汴水连接之处、全国性大粮仓──敖仓、河阴仓所在之处,水运十分发达,具有全国经济血脉的枢纽地位。“玉门号子”乃这一旷绝千古的水运文化的代表。

黄河岸边拉纤的场景再现

说得直白些,“玉门号子”就是古时纤夫拉纤时呼喊的号子,久而久之,融入人物、故事、历史、神话传说、曲艺段子和戏曲情节的内容,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地方特有的文化现象。

站在古渡岸边望着黄河大堤,风声从耳边吹过,想象当时劳动者铿锵有力的号子,无畏险风恶浪的劳作场面,不禁让人动容。

从玉门古渡返回到汜水大街,我们一行特意留心寻找“范氏烧饼夹”,这是第二批荥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果然,在汜水大街南侧,一个醒目的招牌让我们驻足。

范氏烧饼夹店前

范氏烧饼夹传承人范桂玲

招呼我们的是范氏烧饼夹传承人范桂玲,她是范家的二女儿,传承人还有范有福、范海军、金艳。汜水的烧饼夹是有名的小吃,不少人都是专程慕名而来一饱口福的。

而在荥阳公布的首批荥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中,汜水烧饼夹的传承人还有周冬霞。看来汜水镇这个古老的小镇除了我们熟知的那些历史故事外,还有更多我们不为所知的那些经典传统文化。

大街北侧的几家烧饼夹摊位

观景,看景,听景,找故事,找历史,找文化,找传统,让我们一起重新认识生养我们的家乡吧!

作者:木木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欢迎投稿(素材)

qq.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
北京白癜风专业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