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前面的话 这是一个小鸽哥一直想写不敢写的地方,它对中国的意义重大,又是三代人的故里,埋葬了一些尘封的回忆、秘密和往事。 很多人都对这个神秘的城市非常向往。 看完本篇文章大概需要5分钟,希望大家能耐心看完,值得的。 中国有一个最神秘的城市,不管是在公开发行的纸质地图、电子地图、城市列表、车牌号、电话区号,还是在淘宝可送达的城市列表上,你都找不到。 它叫,只有代号,没有名称。 就像今天你上网打开网页时看见的,就是在告诉你“NOTFOUND”,查无此页。 ▲的老照片,主席像前打扫卫生 城,原来的名字叫核城。 年,中国还没有自己的核武器,却一度受到大国的核威慑。就在东经97点21度、北纬40点20度的地方,建造了一座代号为的地级市。 你找不到它,是因为中国在这里建成了第一个军用核反应堆。 作为那个时代的军事机密,城的地下到处都是防空洞,因为一旦被敌国发现,整个城市就会有被摧毁的危险。 也因此,与世隔绝。它建在甘肃的一片荒漠之上,自然环境恶劣,只有骆驼草和石头是自然产物,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是经过人工种植的。 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城却制造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在鼎盛时期,这个不到4平方公里的地方,大约工作生活着有5万人。两弹一星的多位元勋,包括邓稼先先生都在这里工作过。 年后,这座城市逐渐被废弃,变成了荒漠中的废墟。这个承载着几代人沧桑回忆的地方,这座已经空无一人的城市,曾经是他们生长的故乡…… 与其他城市相同,有公检法、土地局、社保局、电视台、报社,甚至有监狱和中级法院,一切你想得到的行政机关都有。 ▲邮局 不同的是,这座城市从最外围算起,也只有4平方公里,而人们的生活区域不超过2平方公里。 ▲整个城市唯一一条主干道 照片里看上去,像是个普通的北方小城市。其实你先想想,在沙漠上怎么可能有湖、有公园、有假山? 那水是引的祁连山脉的水,有饮水工程;那地下有整套的核基地。只是你看不见。是两代人种树、挖渠、盖楼的成果。 从年建造开始,国家就把全国最好的工人、劳模调了过来。因为这个,集结了各行各业的高人。 不光核专家,上海冠生园最牛的顶级厨师、南京路上的优秀营业员,各地最好的技工……全调到了。 其目标只有一个:举全国之力,造出原子弹。 ▲的地标就是这个毛主席雕像,是过去默认的集合地点 这里的人们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鼎盛时期,别说造原子弹的工厂,连醋厂都有。茫茫沙漠里,这座城市的人们能喝上自己酿的醋,吃上自己做的冰棍和雪糕。 有句口号,叫“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他们一呆就是三代人。 ▲城的小学教室,两代人都在这里念书 城的那些老地方核城公园 有一座核城公园,是唯一的“著名风景名胜区”。因为当时只有这一个公共娱乐场所,所以外面来了亲戚朋友都会带其来核城公园游览玩耍,带其逛逛。 核城公园里面有一座流水假山,如今已无人看守,而山上还流着“瀑布”。 假山上的“雕塑”,说是雕塑,其实就是随便拿混凝土制作的各种形态的物件,极其粗糙简陋,但仍然受到居民的欢迎。 爬上核城公园的假山,后面就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就地处此自然环境中。顺着画面中两棵树的方向,远处是的“刑场”,以前枪毙犯人就将其押解至此处进行处决。 核城公园还有个退役战斗机。整个城市的人拍纪念照,都会与这架飞机合影。 下图是公园里唯一的游乐器械。但是运行了很短一段时间就停运了。听人说有一年出现了安全问题,有人员伤亡,从此便停运变成了摆设。 核城公园还有五个笼子:第一个笼子装熊,第二个装鸟,第三个装猴子,第四个装孔雀,第五个装梅花鹿……还从其他地方调动物来,轮换着看。 ▲公园里曾饲养鸟类的笼子,曾住过老鹰、鹦鹉、八哥等等 山上小平房 城市西北部有一片平房区域,被称为“山上小平房”,刚结婚的年轻人和资格不到住楼房的人会住在这片平房区域里。 平房里无上下水,也无卫生间,基础生活很不方便。所以平房居民都期待着能住上楼房。的家属楼,现在已经人去楼空,但是可以明显看到曾经人们生活过的痕迹。 ▲文化小区。搬离前最后修建的一批住宅楼,建于年左右 而现在山上的平房也已完全拆除,偶尔还能看到拾荒老汉在砸拆除后未运走建筑垃圾,取出里面的钢筋卖钱。 ▲老汉是名退休的职工。退休职工待遇很低,每月退休金也就1K+ 职工俱乐部 曾经最热闹的地方是职工俱乐部。里面设有棋牌室、阅览室等娱乐、培训空间,现在变成了的历史展览馆。 如今,中核集团每年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在统一入职培训时都会带来参观这个历史博物馆。是中国核工业精神的最好体现。 ▲主席像后面的那栋建筑就是的历史博物馆 学校 小城里有两所幼儿园和小学、一所初中、一所高中以及图中的职工大学。那时候的孩子要想离开城,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考出去。 这个城市建设的时候,已经考虑到打核战的危险了,所以它的地下有整套完整的防御体系。就像今天的北京地铁系统,整个城市的地下是空的。 ▲可以看到照片中间有一段路塌陷了 从生产区到生活区,各个小区学校门口全都有地道入口,那些地道有防核弹的半米厚的大石门,里面有小储藏室。现在进去看已经荒废了。 ▲小学教室 在到年,中苏珍宝岛发生局部战争。苏联在国际上宣称要给中国的核基地做个外科手术。中国的核基地不就是么? 苏联这么说,其实是因为有一部分是苏联帮着建造的,医院就是当时的苏联专家楼。这个楼特牛,特别厚实,冬暖夏凉,全实木地板。苏联人十分了解这个地方,这是个把柄。 ▲医院,如今已经荒废 那时候,经常是孩子们正上着课,警报就响了,老师同学就往地道里面跑。家家户户的玻璃要求用纸条贴成“米”字形状,以防止空袭后玻璃震碎伤人。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年左右。 曾经汇聚了全国的技术能人,比如有个叫“原三刀”的师傅。做原子弹的核心部件要靠他,切了三刀出来,分毫不差。 如今他们今天差不多都死了,埋葬在沙漠上。 在年之后,剩下的原住民基本都已经搬离了。现在大部分的建筑也是拆的拆,荒的荒。但是你总能在某个角落发现一些非常具有纪念价值的“历史遗物”。 ▲冬天极端温度可达到零下30度,这是给城里供热的管道。 ▲的排水管 ▲苏联人设计建造的幼儿园,采用全实木地板铺装,至今已经有近60年的历史。 ▲幼儿园的外墙,还留有曾经的墙画。 ▲破烂的扶手 ▲公共澡堂 ▲浴池门口一本被遗弃的“钚手册”,这是常用工作手册 如何进入成功抵达,可能会很有成就感 这是本文最关键的地方了,其实核城并不是在地图上不显示,只不过是在百度地图上不显示。如果利用谷歌地图,这座城市就可以一览无余了。 ▲谷歌地图中的城(部分)如何去这座城市呢?其实很简单,找到甘肃的低窝铺这个地方就可以了。这是外界进入核城的门户。低窝铺火车站有一座对外公开的火车站,核城的居民曾经都需要通过这座车站外出的。 查阅公开的列车时刻表看,至少大家可从玉门市、嘉峪关市、西安等多个城市购买火车票抵达这里。 到了这个地方,也就是离不远了。如果你是自驾,则需要从嘉峪关向西公里,低窝铺下高速,从这里进入城。 当你抵达这座火车站后,一个关键问题出现了。作为一个还处于半保密的城市,你是不能随便进出的。 在低窝铺有一个派出所,你可以在这里花20元办理一张有范围的出入证明,这才是保证你能够顺利抵达城福利区等地区的关键。 ▲低窝铺加油站 关于的通行证还有很多典故,特摘录一段当年负责管理出入城通行证的人的回忆: 面对那些五花八门的核城通行证,看的真是眼花缭乱,我也长了见识。这些通行证从样式上有双开的、单卡的、便签的(通过1号哨的那种最简单的一次性的)。 从颜色上有红的、有粉的、有緑的、本白的;从使用区域上有办公区的、有各分厂的、车间工号的、成品仓库的;从时间限制上有长期的、短期的、临时的、一次性的。 与其相对应的还有一大堆印章,圆形的、长方的、三角的,样式、时间、区域各有各的作用。就是说持有什么通行证到什么地方,分门别类,各证有各证的时间、区域限制,并不是一证“走遍天下”。 这样就把职工相对固定在小范围内,别的不该你去的区域你也进不去,最终还是为了安全和保密。也有“一证走遍天下”的那种特别通行证(特许证),全厂总共只有15个在案。 记得刚才提到过的1号哨卡么?这个通行证就是要在经过这里派上用场的。将这个通行证出示给1号哨卡的检察的军事人员,你才可以顺利抵达城。 别小看途中这个简陋的哨所,它可是城的总枢纽。 ▲进入城的关键——一号哨卡 地图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不了 像这样的城市,中国还有两座,分别是和。为了国家,在深山老林,沙漠戈壁生活,写信收信都没有地址,只有一个代号。 很多人就此为国家奉献一生,埋葬在那里,默默无闻。 上述大部分照片都出自摄影师李扬,的第三代。他重回后,拍摄了40组照片,并把的故事缓缓地向我们叙述。 你问我为什么拍这个东西?因为我没有家乡了。——自由摄影师李杨 ▲看动物的人(年)by刘小科 ▲核城四十周年庆典摄影by刘小科 ▲核城公园唱戏的人(年)摄影by刘小科 这就是,曾经有着全中国最好的工人、造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过了半个世纪后,徒留下了这些空空的场景。而这些回忆却一记就是一辈子....... 凌晨3点的南京 中华门 老鼓楼 南林 南艺 南京交通指南 栖霞寺出家 南审 南理工 溧阳 南大浦口 大桥故事 河西灯光秀 南湖养猫阿姨 南艺 板桥民工 我们把一箱硬币放在南京街头,供路人自取,结果... ▌商务合作: ▌素材:摄影师李扬、铁血军事、《生活月刊》 ▌编辑:小鸽哥|授权(waylong06) ▌文章:由南京全接触综合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