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我是在河南油田长大的孩子.或喜或伤.比起地方.从小我们就有着优越感.父母的工资足以让我丰衣足食.没有吃过苦受过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

我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孤单单的在空调房看电视,坐着企业内部免费的公交车、听着钻井抽油机声,讲着普通话度过童年、少年...

油田很少有人吵大街,很少有人说脏话。我们有自己的厂区,学校、医院、电影院、运动场、公园,生活齐全方便.

知道采油、钻井、井下、炼油厂、天然气、碱矿、地调,测井......这样在别人看来貌似奇怪名字的地方......(其实我们自己并不觉得奇怪,这很正常,还有些同学很好奇的问:为什么有人住在井下?)

我们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基本没有像大城市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那么大的升学压力我们的父母虽然来自五湖四海,

来自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自四川天府之国,来自西北高原,来自中原粮仓,来自江南水乡,来自......

可我们都操着一口标准地道的普通话.

我们读高中.上大学.甚至考研念博.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基本不用为生活费担扰.(刚上大学的时候,居然没有人能够听出我是哪里的人,就是因为从小说普通话的缘故)......

高中语文老师说:油田的孩子很单纯,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关系,不太懂人情世故。可关键的事实是:我们没有归属感。离开油田上大学以后,这种感觉才开始出现,并且越来越强烈。归属感来源于方言、风俗、亲戚以及各种社会关系。油田没有这些。所以我们没有归属感。

大家一般都知道在一个城市中市长最大在一个县里县长最大在一个镇里镇长最大在一个村里村长最大可是在我的油田却是局长最大

我们的全称是中国石化集团河南石油勘探局我们不是城市却也不是县乡独特到连我们自己也无法定义我们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下长大,形成了我们的独特的一面有人说我们清高自傲

所有人都说“油田人有钱”

其实我们也有穷人也有富人

我们见证了上世纪末的国企改革后的职工家属的艰辛生活

下岗买断内退等使我们熟悉的词汇我们是不一样的,但同时我们也是很优秀的。虽然油田的孩子的生活条件比地方相对优越一点点但不代表我们是娇生惯养的一代

我们知道上世纪70年代祖辈在中原大地石油会战的艰苦奋斗精神

我们见证了本世纪初国企改革,父辈买断,下岗,内退的艰辛我们理解前线职工的劳碌

我们懂得油田家属的难心他们的精神在我们身上也有延续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全国劳模50年代在玉门和我爷爷是同事石油铁人王进喜)我们坚强依旧,我们仍然会努力奋斗,我们的骄傲只会源于我们的优秀。

我们来自油田,不论是东北黑土地上的大庆辽河还是华北平原的华北大港或者是黄河两畔的中原、胜利.......我们都生长在熟悉的磕头机和钻塔旁边。我们的父辈曾经远离家乡,70年代为了祖国工业,为了三线建设来到油田会战

今天,我们会一直记得自己是油田的孩子,我们与石油依然有割不断的情缘。我们油田人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我们都是在磕头机和钻塔旁边长大的,我们懂得辛苦,懂得分享,懂得理解,也懂得奋斗

也许现在我们一年只能回家一次,也许我们不再为油田的事业而奋斗,但我们依然是油田的孩子,永远都是!

内容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5万油田微友已







































吡美莫司乳膏治白癜风效果如何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