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铜川市耀州区委书记杨宏伟 文化是一种传承,凝结着历史,连接着未来;文化是一种影响,弘扬着美德,激发着正气;文化是一种情怀,记得住乡愁,留得住家园。传承的意义、影响的作用、情怀的特质,让文化升华为一种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的力量。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来陕及我区视察时强调,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新形势下要发掘和利用好丰富文化资源,扎实加强文化建设。耀州历史沿革上千年,文化积淀深厚,是一方神圣、神奇、神往的土地,实施文化兴耀战略,弘扬和传承历史文化,提升文化的引领力、创新力、服务力,为全面转型发展、建设美丽耀州提供强大动力,是耀州的必然选择。 耀州:一座千年文化名城耀州有五六千年有籍可证、有迹可寻的悠久历史,《资治通鉴纲目》载有母系氏族领袖“阴康氏治于华原”,城北塔坡仰韶文化遗址,留下了先民生产生活的印记。岁月千年更迭,沧海桑田演进,形成了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多元多彩的文化。 文化源远流长。耀州的黄土地,承载着千年故事,迄今发掘的历史遗迹,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沃土千里,在夏商时各地氏族部落先后结成方国,在此从事农业生产。秦一统天下,置郡县,京畿为内史,区境属内史地。西汉始置祋祤县。而后历经新莽、东汉、曹魏、西晋、北魏、西魏、隋、唐等朝代变迁,至天祐元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于县置茂州,旋改耀州,辖华原一县,耀州之名,即始于此。耀州所辖地域时有变更,但耀州之名于金、元、明、清沿用。民国二年,始称耀县。年全境解放,年底并入铜川市。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耀州历史格局经历岁月演进而始终稳定,文化的沿袭因始终稳定而不曾断层,繁荣发展。 文化多元聚集。耀州深厚的文化积淀,使之成为多元特色文化交汇融合之地,有老一辈革命家建立的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播下了红色革命文化;有药王孙思邈故里和隐居行医之地药王山,培育了绿色养生文化;一代书法名家柳公权和山水画家范宽,挥洒出墨色书画文化;有曾经的漆河两岸、十里陶坊,留下了青色耀瓷文化;有神德寺塔、香山古刹、千手千眼观音,流传着金色佛教文化;有民间剪纸、刺绣、绘画、面塑、烙画、高跷、地逰子、秧歌、风味小吃等,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涵盖了哲学、医药学、历史、艺术、建筑、工艺、饮食、节庆、集会等,山水兼具,悠然古韵。放眼全省全国,一个区县集中地拥有如此丰富,且既具有唯一性、也具有多元性和世界性的历史文化资源,实属罕见。城市孕育了文化,文化繁荣了城市。历史文化是耀州的生命基因,传承和凝结着耀州的历史记忆、发展变迁和人文信息。 人文荟萃之地。耀州人杰地灵,群星璀璨,名人辈出,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圣四杰”,隋唐医药学家孙思邈、唐代书法家柳公权、西晋哲学家傅玄、唐代历史学家令狐德棻、北宋山水画大师范宽外,见于二十四史及省、县方志载录的名人余人。有三掌诰命显赫至极的令狐氏一族十代20余人;有“柳范”遗风荫庇子孙的书画名家余人;有铁骨铮铮公正廉洁的清官廉吏,他们或以刚正,或以廉能,或以勇略名垂青史;有何尚志、刘林圃等一大批仁人志士、革命英烈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生命和鲜血谱写英雄篇章;有现代全国著名的制冷低温专家张祉祐、植被地理学家雷明德、大庆油田总工程师胡博仲等杰出人才,啬己奉公,成就斐然。在耀州历史中,名宦聚集,范仲淹、司马光、于右任、鲁迅、林徽因等或生于斯,或长于斯,或终老于斯,或供职于斯,或驰聘于斯,与耀州有着不解之缘。纵观史载名人,他们在耀州存储的审美、愉悦、借鉴等丰富的文化信息,地位重要、影响深远、魅力独特。 历史遗存众多。耀州境内共有各类文物点处,其中古遗址处,古墓葬94个,古建筑70处,石刻及石窟寺12座,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7处。列入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药王山、耀州文庙、神德寺塔、祋祤宫遗址、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延昌寺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柳公权墓、令狐德棻墓、孙思邈故里、太子寺石窟、香山寺遗址、柏树塬塔、柳家湾摩崖造像、御史坊、神德寺遗址、前申河遗址),市级3处(王莽铸钱遗址、蔡玲遗址、耀州烈士陵园)区级27处。耀州区博物馆馆藏文物件,钱币8万余枚,古籍册,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5件,二级文物96件,三级文物件,内容涵盖了旧石器至前清各个时代,尤以石器、唐三彩、宋瓷、古钱币及隋代佛舍利最为闻名。 非遗资源丰富。全区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耀州火亭子、药王孙思邈传说、香山庙会、药王养生文化、耀州面塑、耀州雪花糖制作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9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耀州人民千百年来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凝聚的智慧结晶,在文化兴耀中大有潜力,也必将成为打造耀州文化特色的金字招牌。耀州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区、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陕西省书法之乡等殊荣。 传承:一种神圣责任呼唤 耀州坐拥丰富优质的文化资源,面临加速发展的宝贵时代机遇,身处显要的区域战略支点,要保持对丰厚文化遗产怀有敬畏之心,对传承耀州历史文化负起担当之责,强力实施“八大工程”,激活沉淀千年的优势,走出一条具有“耀州模式”的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塑魂工程。塑魂就是以文化引领精神文明建设,提振城市的精气神和市民的文明气质。耀州自古崇文重教、纸墨书香,让耀州具备温和从容的气质,敦厚而不失风雅,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崇德、向善、质朴、顽强、包容、勤勉的耀州人。新时期的耀州人当是“文明优雅”的典范,我们要坚持把耀州优秀历史文化、人文资源及其时代价值,与传统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人人争做文化人、文明人,使全区上下正气充盈。要建设厚德耀州,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持续开展“感动耀州人物”、道德模范等系列评选活动,在学校、机关、农村、社区、企业分类开展“做美德少年”、“五好机关”、“好媳妇”、“好公婆”、“百城万店无假货”等创建活动,涵养家风、村风、民风、行风、政风,让24字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要弘扬道德力量,开展好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的“道德大讲堂”活动,通过聆听道德故事,诵读经典书籍,讲述凡人善举等,诠释道德力量,使每一个走进道德讲堂的人都能洗涤心灵、获得智慧、汲取力量,传递崇德向善的正能量。要培育耀州好人,完善《帮扶先进典型实施办法》,建立“最美耀州人”数据库和城乡善行义举榜,弘扬扶危济困、捐资助学正能量,宣传弘扬“12?17”王家砭先进群体、李文强等耀州好人现象及其折射出的道德力量和时代价值,着力感化人、熏陶人、提升人。要建设书香耀州,每月向干部群众推荐、赠送优秀书籍和耀州历史文化系列书籍,常态化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和科级干部读书征文活动,办好《新耀州》“耀州故事、解读耀州、耀州名人、耀州民俗”等栏目,开展“书香机关”、“书香家庭”等评选活动,图书大篷车定期送书下基层,继续在宾馆饭店设立图书角,让书香飘满耀州。要建设笔墨耀州,每年举办高规格、多层级的柳范书画大赛,定期举办书法艺术、药王文化大讲堂,全区领导干部带头参加书法研习班,营造研习书画的浓厚氛围,争创全国书法之乡、全国书画之乡。要持续开展柳体书法艺术进课堂和药王文化进课堂活动,让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与熏陶。另外,照金革命旧址、文庙、城隍庙、药王祠等都是人文的载体,是物化的文化,承载着一代一代耀州人的精神和文化基因,要探索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让传统历史文化鲜活起来,让人真切感受到传统历史文化的真善美。 文化惠民工程。文化是精神的食粮,没有精神上的富裕,生活将是枯燥干瘪、乏味暗淡的,是不幸福的。因此,保障改善民生,不仅要加快发展,让群众吃饱穿暖、居安行便,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更要坚持文化同行,让群众活得快乐、活得幸福、活得有质量、有品位、有追求、有尊严,感受到生活的舒适安逸、色彩斑斓。要繁荣公共文化,完善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加快区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打造成集文化展示、文化交流、文化创编、文化培训、文化推介等为一体的综合文化平台,不断提升区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文化馆服务质量和使用效率,形成覆盖城乡的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更多人与历史、文化、艺术无障碍、零门槛地亲密接触,深切地感受耀州文化的厚重与魅力。要繁荣基层文化,扎实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八个一”工程,坚持试点带动、重点突出,在16个统筹城乡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全区每个村(社区)都有“一个文化站室、一个文化墙、一个文化体育广场、一个善行义举榜、一所幸福院、一支文艺表演队伍、一个红白理事会、一套村规民约”,让群众在读书看报、文化活动、休闲娱乐中,有精神、有情趣、有向往,少些赌博酗酒、少些封建迷信、少些邻里纠纷,使社会充盈正能量。要繁荣文化活动,坚持“群众需要什么文化,我们就送什么文化”的理念,实施好“一月一场文化演出,一周一场免费电影”等文化惠民工程,办好周末大舞台,坚持每年举办中医药文化节、大香山佛教文化旅游节、药王山古庙会及文庙公祭、先烈公祭、先贤公祭等活动,特别是在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为群众演戏,演群众的戏,让群众时刻沉浸在其乐融融的文化氛围之中。要繁荣文艺创作,充分发挥“一大五小”基金(每年万宣传文化工作专项基金和75万元的宣传耀州好新闻奖励基金、宣传文化人员培训基金、基层文化建设奖励基金、文艺创作专项基金、文艺精品表彰奖励基金)作用,实施“人文荣耀”精品工程,深入挖掘创新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书画文化、民俗文化,创作一批秦腔剧、微电影、眉户戏、歌曲、书法、书籍等形式多样的文艺佳作,打造一批像《照金这片天》一样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琳琅满目、艺术质量一流的城市精神文化食粮。同时要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发现培养一批出类拔萃的本土文艺人才和文艺骨干,使五彩缤纷的群众自发的文艺团队,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以此引领耀州文化、繁荣耀州文化。 文化旅游工程。旅游经济的发展最高境界是与文化的交融,旅游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把文化旅游经济抓起来,弥补传统工业经济发展的不足,是耀州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支撑点。对文化旅游来讲,文化是前提,而旅游中的文化主题是文化旅游的内涵和核心,只有拥有大众化、多元化、创新化的旅游主题,才能使文化魅力转换成市场号召力,从而提升旅游质量和竞争力。立足耀州实际,要注重整体设计和系统推进,着力打造红色文化、佛教文化、青瓷文化、养生文化、生态休闲、古城文化、寻根文化“七个旅游主题”,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化、系列化,有亮点、有品位、有灵魂。要围绕红色文化游,加快照金红色旅游名镇二期建设,抓好薛家寨、红军兵营旧址、李妙斋烈士墓、习仲勋养伤窑洞、北梁会议遗址等24处革命遗址保护和开发,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红色统筹城乡基地。要围绕佛教文化游,完善香山景区规划和配套设施,加快香山小镇建设,积极举办佛教文化主题活动,邀请海内外高僧来此诵经祈福、开坛讲法,增强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围绕青瓷文化游,着眼董家河镇周边,打造耀瓷旅游精品线路,提升制作工艺水平,力争打造一批能入选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精品力作;发展一批陶家乐,举办大规模的陶艺制作比赛,邀请国内外收藏家参加,精品现场拍卖,打响耀瓷品牌。要围绕养生文化游,加快药王山大景区和孙原“药王故里”建设,推进药王生态湖、药王孙思邈纪念馆等项目建设,组织好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等活动,提升品位和档次;挖掘弘扬药王精神的内涵及其健康之道、养生之道、为人之道、处世之道,引导人们来此修身养性,探长寿之秘。要围绕生态休闲游,加快雅荷新型城镇、小坵渭北民俗生态园及马咀、玉门特色风情旅游村建设步伐,发展生态观光、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采摘园、农家酒楼、农家乐、渔家乐等休闲农业,吸引城里人亲近自然、享受自然,体验农家生活,品味当地特色美食,实现旅游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要围绕古城文化游,加快实施古城建设规划,做好全国“千年古县”的申报工作,每年修复1—2个古宅,每两到三年改造一个仿古街区,加大古建筑、古遗迹的保护开发,尽快还原古城的历史沧桑,让游客直观地感受到耀州千年古城的灿烂辉煌。要围绕寻根文化游,结合统筹城乡发展,注重保护好农村历史风貌,对历史传承下来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村庄、古院落、古民居,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保护性修缮;探索建设一批农耕体验园,通过土窑、土炕、石磨、犁耙、镰刀等展示农耕文化;加快推进民俗风情谷项目,建设传统小吃街、十八作坊体验区、创意休闲区、耀州民居及非遗文化体验区、农家乐度假区、养心院子休闲区和农家娱乐区等,打造一个大型的传统农耕文明展示及体验的休闲度假村,让游客到这里追忆逝去的回忆,感受浓浓的乡土文化、民俗文化气息。此外,要依托药王文化、柳范书画、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打造一批诸如养生保健品、药膳、书画复制品、泥塑、烙画、小坵刀剺面、窝窝面等精品旅游产品,让游客停得下、留得住、带的走、忘不了。 文化育城工程。文化是耀州城的根脉、记忆和基底。《耀州志》载有:“耀州一城四面崇冈,东漆西沮,双流环抱,州城居高阜而起,按其形势是谓:凹中藏凸”;“耀州古城,何等巍峨。石城固本,四城连体;危楼栉比,石牌耸立;晨钟暮鼓,大州气象”。古耀州城大气磅礴的景象,跨越时空依然震撼心灵。漫步耀州街头巷尾,明清旧迹、文化遗存随处可见,石刻石雕、老旧建筑广布城中,历史格局经数百年演进而始终稳定,城内街巷和院落肌理完整协调而独具关中韵味,沧桑古城意蕴悠然。我们要坚持传承文化、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去建设耀州,使耀州处处能捕捉到历史文化的影子,衍生出与众不同的特质,唤起耀州人对家乡一砖一瓦、历史文化、山山水水的浓浓乡愁。要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和锦阳新城建设,与药王山大景区一体化协调推进,打造耀州大旅游综合服务中枢、多元特色文化荟萃地、未来休闲生活模式典范。要恢复古城历史风貌,全力实施“一园、四坊、五馆、八景、十二广场”,串点成线、连珠成链,重振耀州历史神韵,再现古耀州辉煌。“一园”即神德寺文化公园,利用塔、经文、舍利三者合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座集旅游观光、历史教育、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多位一体的古香古色的城市综合性公园。“四坊”即打造以学古巷、渠岸巷、邻德巷、里仁巷、民权巷、城隍庙巷、胜利巷、解放巷、怀新巷等9条巷组成的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四大古街坊,构建慢行小城、悠然信步的古城体验氛围;“五馆”即打造历史文化纪念馆、名人纪念馆、耀瓷博物馆、文正书院、范宽画院组成5个特色纪念馆,打造纪念耀州历史文化精髓的重要场所;“八景”即打造以庙堂清韵、文史光耀、关中风月、名宅古卷、禅院晚灯、城隍商埠、药堂槐影、古驿暮色为特色的古城八景,让人感受“八景洞天,文化盛宴”的魅力。“十二广场”即打造以寿门、关中历史文化、名人、天圆、地方、文正、城隍庙、古槐、关中民俗、禅慧、药王养生、傅玄等为主的12个特色文化广场,通过有形化让历史文化和历史故事走出书本,以更接地气的方式来走进人们生活,让人切身感受到别有一番滋味的“小城故事”。要保护古城文化遗存,积极保护和修复好神德寺塔、文庙、广福庵、城隍庙等文化遗迹和文物,以及古名居、古牌坊、古城墙,使耀州城处处是历史、处处是文化。要强化古城多元体验,注重将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融入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以及全区旅游景点,打造文化主题区、表演主题区、商业主题区、养生主题区,通过美食养生、文化传习、探幽访古、民俗体验、艺术逍遥、休闲度假等多层面的旅游吸引点,让古城观光旅游升级为观光与度假相结合的综合旅游,延长游客在耀停留时间,使耀州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文化展示工程。现代人们需要的是来自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更高层次的文化体验,我们要善于从耀州久远历史的轨迹中破译耀州文化的密码,通过对文物遗迹的保护和开发、文化场所的建设、历史故事的讲述、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等,将历史文化的丰富性和特色一一展现出来,让文化变得有意思、有意义、有意境、有形化,经得起岁月的磨砺。要挖掘耀州文化,发挥好区党史办、文化系统、历史文化研究会的作用,对照金革命史、文物古迹、历史人物、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纵深挖掘与整理,建立耀州历史文化资源库,打造一本属于耀州的、活色生香、雅俗共赏的文化刊物,把耀州文化资源的“家底”亮出来。要激活民间文化,做好做活古人、古迹、名人文章,依托古城和旅游景区建设,打造一批以“可参观性”形式展示文化的场所,如国学研究基地、民间艺人工作室、文化传习馆舍、中医养生体验馆,以及名门望族堂、私人收藏坊等,成为展示耀州历史文化风貌的时代精品。要发挥名人效应,在城市建设和统筹城乡试点村建设中,尽量保留历史事件和名人遗迹,并以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名人命名某些道路、桥梁、主题公园、街道、或建筑、农产品牌等,如文正广场、柳公权中学、药王大道、墓坳歼灭战纪念碑等,让历史文化可感可视,使耀州处处能捕捉到历史文化的影子,诱发人们对历史的联想和追忆,让后人铭记、思考和研究。要讲好耀州故事,把妙善公主救父等宗教神话故事;汉光武帝刘秀避难、柳公权笔谏唐穆宗、傅昭教子、司马光砸缸等历史故事;照金革命斗争、墓坳歼灭战、三十二烈士等红色革命故事,用普通老百姓易于接受的通俗的、形象的故事情节呈现给广大群众,让文化“活”起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将文化资源的优势转化为文化传承与传播优势。要丰富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可参与性强、有规模、有层次的文化活动,继续开展好海峡两岸孙思邈中医药研讨会,药王山古庙会,香山庙会等传统文化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在文庙举办成童礼、成人礼,举办泥人、面塑、剪纸、烙画等非遗技艺展演,以及“柳范”书画大赛、瓷器制作大赛、小坵剺面等小吃制作大赛等等,使人们可以看到、听到、吃到、学到,充分参与进来,让文化“不落幕”。 文化延续工程。耀州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先人留给耀州的最宝贵财富,站在历史使命、文脉传承、城市发展的高度上,让文化永续传承、代代共享,既是先人的寄托、又是后人的感恩,也是历代耀州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重点做好照金革命旧址、药王山、文庙、神德寺塔、祋祤宫遗址等国家级文物的保护性开发项目,加强柳公权墓、令狐德棻墓、孙思邈故里、太子寺石窟、柳家湾摩崖造像、御史坊、神德寺等文物的规划和保护,依托这些历史文物,打造旅游新景点,开辟多条文化旅游线路,使它们与当代社会和谐共融、活态利用,在人们络绎不绝地瞻仰、缅怀、追思中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要加强历史文化的学习研究,积极组织全区领导干部学习耀州区情、历史变迁、名人传略、民俗风情及解放以来耀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区委中心组坚持每周学习一次,带头举办文化讲堂,示范引领全区领导干部更好地知古鉴今、以史资政;区“两台两站一刊”开辟专栏、专版,专题传播耀州历史文化,加大对《药王养生知识》、《耀州传统饮食》、《史载耀州名人传略》、《古城耀州》、《翰墨耀州》等历史丛书的发放和推广力度,用传统历史文化教育人、熏陶人,在全区形成学习、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浓厚气息,延续耀州古城的历史文脉。要加强非物质文化传承开发,积极开展非遗技艺、民俗文化、民间工艺培训,培养一批传承人,让这些宝贵遗产薪火相传,传之久远。要加强文化产品的挖掘打造,具有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的高品质文化产品,是文化延续的代表和象征,要按照产业化的思路,通过与现代科技手段,努力使隐性文化显性化,让地下的走上来,让书本里的走出来,让死的活起来,使之成为可读、可视、可感和可消费、可延续的文化产品。比如对药王石刻、北朝碑刻、柳范书画、八景诗、佛像以及文庙内的文物,由区文化产业公司进行电子扫描,精心包装,既作为文化产品销售,也作为政府向外馈赠的礼品,展示政府形象和文化底蕴。再比如全区各类先进的表彰,可以奖励由陶瓷制作成的托盘,印有耀州的风景、名人墨宝等,既体现文化,又值得收藏等等,真正从点点滴滴把耀州文化的“精气神”展现出来,延续下去。 文化再生工程。每一方文化的形成,每一件珍贵文物的诞生,都是先人集当时科技文化成果之大成,大胆创造、不断突破的结果。继承先人的优秀文化,就要对文化遗存进行再生,再生就是创新,就是在科学继承前人创造的基础上进行复制和再创造,只有创新才能形成新的遗产,创新是最高境界的继承。纵观耀州的历史,这方优美的山水,滋生了孙思邈、柳公权、范宽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和乔家、段家、李家等一批文化世家,更吸引了于右任、老舍、林徽因等文人名士来此驻足游历。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这些历史名人在耀州留下的遗迹和故事都已消失殆尽。作为耀州人,我们有责任将这些名人的故事和精神继承发扬下去。比如,对“柳范”书画,我们应“踵其事而增其华”,举办有声势、有层次、有品味的“柳范”书画大赛,与古人共铸文化精品,把耀州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书画之乡。要创新开发名人故居,对范仲淹、老舍、林徽因、于右任等来过耀州的历史名人,要对他们的居住地进行整修,若遗迹不存,可采取“意会”方式,为他们“安家”,并发挥当代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开发一批主题饭店、展馆,将这些名人当年去过的地方进行重建,制作名人蜡像,还原历史场景,将他们留在耀州。青瓷文化也是耀州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耀州窑曾是五代柴世宗的御窑,陕西乃至整个西部再无此规模的窑厂,要对传统的青瓷制作工艺进行再生,并创新开发一大批生活用瓷,让其走进寻常百姓家,增强其生活化色彩和生命力。另外,在耀州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神话传说、英雄烈士、名人事迹比比皆是,比如药王坐虎针龙、香山千手观音、红军夜歼三县保卫团、铁牛滩传说、舜帝南巡、杨再兴抗金、李敏助郑和下西洋等,都可以通过实景演出、舞台剧、群体雕塑、讲故事、绘壁画等形式栩栩如生的展示出来,同时通过加强项目包装、论证和立项工作,积极引进投资者投资出品一批影视文化产品,并吸引各种摄影、影视作品前来取景,将耀州美景传播出去,使固态文化活化,塑造文化生命力,把耀州故事传承下去。 文化人才工程。文化兴耀的实质是文化人才兴耀。要按照“十百千万”人才队伍建设要求,建立吸纳、储备、培育与选用的系统化文化人才资源整合机制。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聘任十个文化大师级人才,引进百个文化艺术创新、文化管理运营创新人才,并鼓励他们在耀州建立创作室、艺术馆。要完善人才储备机制,建立基层文艺人才信息库或文化兴耀人才银行。要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实施民俗文化、非遗技艺、民间工艺、传统饮食制作技艺等培训,重视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借助中宣部联系帮扶优势,积极选派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到中宣部、文化部、央视等单位培训学习;发挥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作用,培育一支热爱历史文化事业的队伍;继续开展“名民间艺人”评选,支持发展壮大各类群众文化团队和民间艺人工作室,在全区培育千名文化骨干人才,培养万名基层文化人才。要完善人才选用机制,配强乡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抓好网络评论员队伍、新闻发言人队伍和文艺队伍建设。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依托宣传文化工作专项基金,构建激励基层文化人才发展的奖励机制,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对文化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此外,积极发挥科级干部公共北京白癜风那里好北京白癜风去哪治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