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元年、也就是公元前年,西汉讨伐大宛战役打响。 汉武帝的大舅子、“贰师将军”李广利兵败郁成,往返两年后回到敦煌。 他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说“(讨伐大宛)路程遥远十分缺乏粮食。士兵们不怕打仗,只怕挨饿。兵少,不能攻取宛国。希望暂且撤兵,多派兵后再去。” 汉武帝得知所奏,大发雷霆,派使者拦守玉门关,说军人敢有入关者立即斩了他!李广利害怕,只好留驻敦煌。 (这不是我瞎扯,有《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为证:“还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使使上书言道远,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战,患饥;人少不足以拔宛,愿且罢兵,益发而复往。天子闻之,大怒,而使使遮玉门(《汉书》作玉门关),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貳师恐,因留敦煌。”) (一)第一个问题来了:玉门关到底在哪里? 如果是现在位于敦煌市西北90公里处的“小方盘城遗址”,汉武帝派使者在玉门关拦守,“敢(退回)入关者,斩!” 真是这样的话,使者跑到敦煌“上面”(见下图)的玉门去遮道,是想遮挡什么人?难道是遮挡西域各国的追兵,为首长的“大舅子”保驾护航,这不符合首长的精神呀?! ▲河西四郡及两关 (二)第二个问题来了:难道“玉门关”有很多个? 祁连山下,河西走廊,沿着连霍高速、柳格高速一路向西,嘉峪关石关峡(最早及最晚的玉门关遗址)、瓜州双塔堡(唐代玉门关遗址)、敦煌玉门关(汉玉门关遗址)等一系列玉门关遗址跃入眼帘。 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中的名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让千古要塞“玉门关”闻名遐迩。 但这么多的玉门关,哪个才是诗中的玉门关呢?河西走廊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玉门关呢?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征服匈奴收复河西后,于元鼎六年公元前年“列四郡、据两关”,四郡为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两关为玉门关、阳关。 至此,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而得名的玉门关,成为千古要塞。 历史学家及考古学家认为,汉代最早的玉门关设在今嘉峪关市石关峡,设关时间为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 他们通过研读分析《史记》、《汉书》、《释迦方志》等文献,通过方位、里程的计算得出,嘉峪关市西北约10公里的石关峡,正符合史书中记载的“据酒泉郡治一日之远、峡谷险峻和溪流丰沛”等作为关隘的地理条件。 他们在走访探寻石关峡遗迹后发现,石关峡及周围的古城堡、烽燧等遗迹由片石、夯土夹杂草筑成,这是典型的汉代建筑方式,这也印证了石关峡为汉代最早玉门关的论断。 石关峡至今仍残留关址和汉长城遗址。 之后,随着西汉王朝势力范围不断向西部延伸以及战略布局的改变,汉长城从酒泉西延至敦煌。 西汉太初三年公元前年,李广利首次征伐大宛后不久,玉门关西迁至敦煌西北部。 与此同时,蜿蜒西行的长城、瞭望敌情的烽燧、扼守交通的要塞也逐一而设。 汉玉门关遗址,坐落在今敦煌西北部、疏勒河南岸戈壁滩上,又称小方盘城。 关城遗迹为正方形,黄土垒就高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的城墙保存完好,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面积平方米,西、北各开一门。 从关城西去,就踏上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北道,经车师到北庭,通焉耆,过龟兹,直到地中海各国。 这样一个千钧一发的重要关口,为何选址戈壁滩呢? 据专家考证,西汉初期,玉门关附近并非像现在这样土地干涸,四处荒漠。 那时候的疏勒河非常宽阔,玉门关附近湖泊众多,沼泽密布,芦苇丛生。 那时的玉门关就像一个湖心岛,东、南、北三面均是海子,只有西面一条旱路通往戈壁滩。 在荒原戈壁上,占据了水源,也就占据了军事上的主动性。 因此,在这里设置关隘,一来可以解决城中驻兵的水源供给问题,二来利用湖泊这个天然屏障,保护关城的安全。 然而,为什么古人抛弃了敦煌汉玉门关呢? 西汉时期,敦煌人口大量增加,水资源愈加短缺。 玉门关外的三垄沙、白龙堆等沙漠、盐碱地带,地形复杂,环境险恶,历来被视为畏途。 隋炀帝设立伊吾郡以后,丝绸之路又开辟了由晋昌(今瓜州)到伊吾(今哈密)的新北道,即如今的国道线,无需绕道敦煌旧北道。 于是,玉门关东迁到瓜州双塔堡附近。 敦煌这座汉代的玉门关,日渐荒凉,被遗忘,终被废弃。 隋唐玉门关位于瓜州县锁阳城北30公里处的疏勒河岸双塔堡附近,为汉玉门关东面约公里之处。 隋唐代玉门关在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和交通要塞。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唐军与北匈奴曾多次在玉门关大战,唐代诗人王昌龄也在《从军行》中特别描写过玉门关。 《西游记》中的玄奘法师也是路过玉门关西行取经去的。 因此,隋唐代玉门关一直是我国史学界和考古界的研究热点。 但到目前为止,考古工作者还没有找到诗中隋唐玉门关遗址,这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千余年来的风雨侵蚀,隋唐代玉门关遗址可能早已被毁;二是清代修筑双塔堡时可能利用了隋唐玉门关的残址;三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双塔水库可能将遗址淹没在水下。 尽管如此,唐代诗人们讴歌玉门关的千古名句,还是回响在我们的耳畔。 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与道路交通的变更,五代宋初,玉门关从隋唐时的瓜州双塔堡东迁公里,回到最早的关址-嘉峪关市境内的石关峡。 公元年7月,西夏国主李元昊帅大军攻占河西走廊,玉门关就从史籍上销声匿迹了。 自汉武帝置关,玉门关经历三次变迁,共历时余年,玉门关其原址已经变得虚幻,但玉门关已经成为历史的符号,在东西交通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永不磨灭。 玉门关,还有更多的谜团等待着解开。 文/图纳兰小鱼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白癜风诚信坐标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