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5-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宋朝,黄庭坚

好久不见的德国专家来北京,几个朋友小聚了一把,毫无例外地聊起了共同经历的MES项目。对于此MES项目,工知哥认为是国内真正的成功首例。凡事从无到有是最难的,其中经历了无数的波折艰辛,今天工知哥用5w2H方法复盘一遍,你看完定会有所启发。

Why-项目背景

项目有三方,为了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

经验:目标要远大,眼光要清晰

When-实施周期

上半年签订合同,年9月试运行,到正式验收超过了3年;跨度周期远远超出工知哥之后做的其它MES项目。

经验:成功是熬出来的

Who-项目团队

国内实施团队

国外专家团队

由于领导重视,业务部门也很配合,尽可能参加调研和讨论,有一次会议居然有30多人参加讨论;会议上烟雾缭绕,这是典型的烟草文化。

经验:上下同欲者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Where-地点

青岛、北京、热那亚、布鲁塞尔。跨地域的合作,时差是比较挑战的。经常会在下午4点钟开会,开到晚上7-8点钟,的确不易;仔细想想,当时我们是一堆土老帽,外国专家能耐心细致地跟我们交流也不容易,估计是看我们还比较勤奋吧。

经验:自助者天助

What-做什么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项目组:

初期让用户理解概念就费很大气力,例如系统中的工单与日常业务中的批次什么区别,概念不清就很难确定范围;

同时在做的项目有很多:ERP、集控系统、数采系统、动能系统、立体库,各供应商对系统边界和范围理解不一致;

业务部门在过程也会有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认识;

......

尽管有专家的指导,以上因素还是导致了项目范围的不断变化。

经验:摸着石头过河

How-实施过程

分阶段来看:

为什么时间这么长,有几个原因:

语言和文化问题、

东西方差异,德国企业是从科学管理到系统管理再到信息化管理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东西专家认为是常识,但我们就是不理解

管理问题,突然来了这么多新的概念,客户接受起来很困难、变革就更难。

新厂建设延期。

在后一个阶段实施过程中,会发现不少问题,从而对前一个阶段不少东西重新梳理,这也是大家进步了的一个表现。

经验:技术引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先囫囵吞枣地学习、然后批判性的思考、再则实践自己的思路想法、最后才是自己的创新。

HowMuch-花费

整个项目合同额将近万(记住这可是04年左右),这个钱远不够,西门子还补贴了万欧元来支付专家费用(当年汇率10)。

经验:想第一个吃螃蟹,时间、精力、金钱的花费都不会小。

实施效果

其实整个过程中,来自于方方面面的质疑声和冷嘲热讽声从未间断。好在项目实施完成后,效果还算不错,各方面都有些改善。下面的图片摘自甲方整理的汇报材料,工知哥目测后认为:有点水分但差距不大。

后续

系统来看:年伴随产线改造,对原系统进行了优化。今年老系统为升级为全新系统。

技术人员或跳槽或转岗,逐渐散落在大大小小的技术公司;这些从事MES的早期人群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带到了各行各业,促进了MES的传播普及。

总结

这个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还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从了解MES和EMS的区别开始,到最终上线,每个人都在其中收到了磨炼、得到了成长。尽管现在来看,不少实现很幼稚,但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工知哥想问那些要实施MES的工厂和要转型做MES软件的公司:5W2H,你们准备好了吗?

最后,工知哥送上苏轼的《定风波》,与君共勉: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精诚所至,众志成城;

社区集智,工厂转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