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和欧盟:70年纠结剪不断、理还乱(1/2) 进入21世纪 工党首相布莱尔在布鲁塞尔热情洋溢地形容自己“亲欧” 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年1月1日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由欧洲中央银行负责对欧元区国家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年1月1日起,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流通。英国、瑞典和丹麦没有加入欧元区。 在英国,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后,年下台,工党上台,英欧关系进入布莱尔(TonyBlair)时代。布鲁塞尔不少人把布莱尔视为新工党、新英国、新欧洲的象征。布莱尔形容自己“亲欧”,支持欧洲政治经济更密切融合。 年,英国成为欧盟轮值主席国。6月23日,布莱尔在欧洲议会讲话时被人起哄。他笑一笑,继续演讲,在讲话中称赞欧盟是各国和各国人民价值观的联盟,团结的体现,不仅是各国贸易往来的共同市场,“也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共同的政治空间”;面对全球化浪潮,欧盟至关重要;欧盟需要“现代化”。 布莱尔对欧洲一体化满腔热情,后来有传言说他卸任英国首相后可能会去布鲁塞尔当“欧洲总统”。 工党执政十年间,欧盟东扩,大量东欧公民进入英国,引发移民问题争议。同时,东欧成员的加入也冲击了欧盟内部的决策机制,欧盟改革成为热点。欧元区经济危机的爆发,又引发英国是否应该承担拯救重灾区欧元国家义务的问题。 同时,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遇挫。《欧洲宪法》遭到部分国家抵制。英国决定就是否接受该宪法举行公投。但是,因为法国、荷兰率先公投并否决了这部宪法,英国就没必要公投。 《欧洲宪法》流产后,又签了《里斯本条约》,内容跟《欧洲宪法》文本有不少相通相同之处。 卡梅伦:全民公投 年,卡梅伦首相兑现保守党竞选承诺,宣布就英国是否脱离欧盟举行全民公投 年5月英国大选产生保守党和自民党联合政府,是英国百年历史上第一次。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洲债危机的大背景下,卡梅伦首相(DavidCameron)的联合政府对欧盟一方面加强商贸关系,另一方面拒绝向欧盟移交更多国家权力,反对欧盟加强经济监督。 英欧关系带着矛盾,又进入保守党单独执政时期。年1月,卡梅伦承诺,如果保守党在大选中当选,将就是否脱离欧盟举行公投。 这个承诺兑现了,公投定在年6月23日。 他说,希望能在公投前与欧盟就英国的待遇条件问题达成新的协议。普遍认为这是为了争取脱欧阵营的选票采取的策略。 但法国和德国对此表示,英国不能对欧盟成员资格附属的责任、义务和条件“挑三拣四”。 年5月,欧洲议会选举揭晓,英国独立党(UKIP)获24个代表英国各选区的席位,而历来轮流分享第一、第二名的工党和保守党这次分别屈居第二、第三。 这个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被形容为欧洲政坛地震。UKIP创办人法拉奇(NigelFarage)被归为“疑欧派”,声称要挑战欧盟和欧洲议会的不民主。 他曾是保守党党员,《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后退党,自己组建英国独立党。 特蕾莎·梅、鲍里斯·约翰逊:先后接盘 英国保守党首相特蕾莎·梅从卡梅伦手里接过了脱欧这个无比棘手的难题,屡败屡战,终告失败,把接力棒交给了鲍里斯·约翰逊 6月23日公投决定脱欧。卡梅伦和许多亲欧派震惊不已,无奈必须面对现实。 卡梅伦7月13日履行诺言宣布辞职,称尊重英国选民的意愿。他留下的是一个撕裂严重的英国政坛和社会,以及艰难的脱欧谈判。 人们常把这个过程比喻为夫妻决定离婚之后的分家过程。全方位切割,从关税到人员跨境流动,一切都得在规定的期限内达成协议。 卡梅伦的继任特雷莎·梅首相接过脱欧接力棒。 三年后,她在大选中败给曾经是她手下外交大臣的鲍里斯·约翰逊,离开唐宁街10号的那一刻,也交出了脱欧接力棒。那三年中,脱欧谈判的一个又一个截止期限来了又去了,没有突破也没有进展。 年7月,新上任的首相约翰逊接过了一个脱欧僵局。 约翰逊当选相,上任伊始明确表示,他完全有信心在99天内解决脱欧问题—在10月31日最后期限之前实现脱欧。后来经欧盟同意,延期到年底 经历了三年半的惊心动魄、千回百转,经历了三任首相三届政府,英国终于退出欧盟,时间是年1月31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3:00,布鲁塞尔时间24:00。 按照规定,在那之后是11个月的过渡期,可以就分手之后各方面的安排和关系展开谈判,最主要的是贸易和人员跨境流动。进入最后一个月,谈判还在进行,硬脱(无协议)的可能性仍旧存在。 过渡期于年12月31日午夜结束。 更多信息,欢迎加群讨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