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2-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图文:冇摄影工作室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雨门即玉门

中国有这么一个城市,乌鸦在红绿灯上筑巢,工厂的齿轮间布满蛛网,教室的课桌上生出木耳,水龙头长出一朵毒菇。你穿过商业街的荒草,拨开电线上垂下来的拉拉秧,走进废弃的邮局,会是什么感觉?一座空城能容纳多少往事和叹息?许许多多个街道,无人知晓的黄昏,这里有十几万人最初和最后的回忆。   这个城市叫雨门,地处祁连山脉的一个偏僻的县级市,因石油应运而生,鼎盛时期,城市人口达到13万。半个多世纪过去,石油资源枯竭,市政府和油田基地相继搬离,居民弃城外迁,城中废楼遍地、设施老化、几成空城。

目前,雨门市大部分单位都是人去楼空,公安机关只留守了六名民警。一部分居民聚居在北坪和三台两个安置区的廉租房里,大多是无力外迁的老人、残疾人、低保户和下岗工人,他们每月领取几十至上百元的低保费。另有一部分居民住在老城区,也属于生活特困人群,面对邻市的房价望而却步,不知何去何从。

这座城市,只剩下两万多人,并且每天都在减少。用不了多久,雨门就会成为一座无人的死城,从地球上消失。

——摘自小说《十宗罪》作者:蜘蛛

高中毕业离家以后,大家便开始频繁的向这个世界介绍自己。“我叫XXX,我来自XX……”那时候我介绍自己来自新疆,也偏执地认为户口所在地就是我的籍贯。大学老乡会吃吃喝喝总混在新疆那波,即使18岁前我见过的少数民族友人用十个手指便可数尽。直到有一天说话前后鼻音没分清,师兄打趣道:“哦,原来是甘肃丫头子。”那时候,玉门于我而言,是遥远到斑驳的儿时记忆。

和很多80、90后一样,我也曾被困在“选择大城市奋斗,还是留在小城市安逸”的辩题中。最后我循着祖辈的足迹,留在戈壁大漠中生生不息。

在波澜不惊的日子中,时间慢了下来,也或许是心智成熟,关于玉门的往事和童年记忆便一丝丝在心中氤氲开来。听说那里变成了荒城,于是“回故乡”慢慢成为了一种迫切的心愿。

年8月,玉门老君庙人工挖掘出中国第一口油井,让中国从此摘掉了无油国的帽子。至年间,玉门产油量占同期中国总产量的90%以上。玉门历史上原油产量最高达万吨,奠定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基础。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玉门油田为大庆、胜利等新油田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凡是有是油的地方,就有玉门人。玉门,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随着石油资源枯竭,年,玉门产量仅剩40万顿。地方政府因石油兴办的化工、轻机械等工业企业相继破产倒闭。糖酒、五金、饮食服装等行业冷清萧条,原市属工商业体系全面崩溃。因油而兴又因油而衰的玉门人不得不另谋出路。

年吐哈油田正式成立,玉门油田大批职工家属搬迁至新疆建设新油田。随即鉴于玉门市政府决定下山,为满足职工生活居住条件,年玉门油田向中国石油总公司提交报告,得到了13亿元资金建设,生活基地和办公机关整体搬迁至酒泉。年6月18日,玉门油田酒泉基地举行奠基仪式,涉及3万多职工家属的下山工程正式实施。搬迁将一座城市变成了单纯的工作场所。

街灯不亮,管线失修,盗贼涌入,六成区域空置无人居住,玉门从一个县级市变成一个镇。开始搬迁的一两年让这座老城陷入了强烈的阵痛当中。

现在,玉门老城主干道路两旁电线杆、暖气管东倒西歪,建筑门窗大多用砖瓦封起,玻璃残破不堪,医院、学校、厂房、旅馆、商铺大多都闸门紧闭。无人看管的楼宇中,暖气片、防盗门以及楼梯扶手上的铁条全部被扒走。旧的生活方式连同街道、楼阁已永远消失。唯有废品收购站的门口红字依旧鲜艳。

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六一儿童节的公园、文化宫,北坪整条马路上元宵节的花灯,每年一度的全民刮刮乐,以及年8月,走进玉门的《同一首歌》。

▼以下图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