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8月21日,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在北京召开“玉门·玉门关考古与历史文化研讨会”。

会议邀请到历史考古学者王仁湘、易华、覃春雷等参加,中科院课题组一行参加了会议。玉门市博物馆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

由“玉门境内玉门关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专家王心源做了题为《河西走廊BC-BC的玉门关考》的考古成果汇报。详细论证了在这期间玉门关存在于今玉门市。

听完汇报后,大家对成果进行了讨论评议,大家认为考古论证翔实,论据充分,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课题组认为:课题组报告通过文献梳理,特别是联系到玉门建关目的、古道与长城走向接点的研究,通过遥感和物探方法,初步提出汉代(公元前年前后)玉门关址在今玉门市黄花营。这是一个很有创新性的成果,建议相关部门开展正式发掘和保护研究。

会议期间,易华做了题为《玉矿玉门玉器:玉石之路年》的报告,大家分别进行了研讨。

覃春雷做了题为《火烧沟出土珠饰的初步研究》报告,通过研究火烧沟出土珠饰的材料、工艺、工具等,窥视四千年前火烧沟的生业方式、与周边交流及远程贸易。大家分别做了研讨交流。

免责申明:本平台仅限于学术文化交流,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和首发媒介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做相关处理,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文:王璞编辑:蔡银花审核:王璞

玉门市博物馆参观预约-

投稿邮箱:

.qq.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