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也叫雅丹魔鬼城,位于敦煌市西北约km处,玉门关西北约km处。雅丹满地有如“石头巧克力糖”一般的磁石,指南针在此不起作用。

“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指具有陡壁的小山。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风蚀,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新发现的这处雅丹地貌,面积约平方公里。它的形成经历了大约70万年到30万年的岁月。当大风刮过时,会发出各种怪叫声,因而也被人们称之为“敦煌雅丹魔鬼城”。这里看不见一草一木,到处是黑色的砺石沙海,黄色的黏土雕像,在蔚蓝的天空下各种造型惟妙惟肖。过去,由于戈壁浩渺,道路艰险,很少有人涉足此地,敦煌人也是耳听者多,眼见者寥寥无几,随着玉门关及雅丹魔鬼城公路修通,为这一地理奇观面世创造了条件。

从乘车口进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石,上刻“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

坐上景区游览车行使几分钟后来到第一个景点--《雄狮迎宾》。你别说,还真像!

20世纪初,一些赴罗布泊地区考察的中外学者,在罗布荒原中发现大面积隆起土丘的地貌,遂向作向导的当地人询问地名,向导却误以为询问这种地貌形态的当地称呼,按当地维吾尔的称呼写成Yardangs,从此Yardang一词便流传于国外地学界。再译回中文就成了“雅丹”。即维吾尔语中“陡峻的土丘”之意。发现者将这一称呼介绍了出去,以后再由英文翻译过来,“雅尔当”变成了“雅丹”。从此“雅丹”成为这一类地貌的代名词。

这是第二个景点--《人面狮身》。

公园内集中连片地分布着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风蚀地貌,例如,“蒙古包”、“骆驼”、“石鸟”、“石人”、“石佛”、“石马”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站在远处用广角拍的,它宛如一座中世纪的古城,世界许多著名的建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的缩影,令世人瞠目。

继罗布荒原发现雅丹地貌之后,在世界干旱区许多地方,又发现了许多类似地貌,均统称为雅丹地貌。即使在中国,雅丹的最大分布区也不是在它最早的发现地罗布泊地区,而是在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

黑色的砺石沙海,黄色的黏土雕像。给它起个名字吧--《杨帆远航》。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主要是以风蚀地貌类的(还有水浸蚀类等)雅丹地貌为主。可划分为南、北两大区域。走进地质公园,宛如进入了一座神奇的自然迷宫,一座座土丘隆集荒漠,峰回路转,各种造型的雅丹地貌变幻出不同的姿态,有的像乘风破浪的大型舰队,在大海上鼓帆远航;有的像无数条蛟龙,在大海中翻滚腾舞穿梭游戏;有的似亭台楼阁,争奇竞异。变化无穷,气象万千,引人入胜,令人惊叹。

《金孔雀》--形象生动,惟秒惟俏。

一座雅丹地貌就是一座巧夺天工的自然雕像,一座雅丹就是一件迷人的景观,嶙峋怪异,让观者流恋忘返。

《金孔雀》--大自然的杰作,令人匪夷所思。

《金孔雀》--鬼斧神工,雄浑壮丽。

近处这个神奇的雕塑是不是像个《香炉》?真是地质奇观,形态各异。

前面这个雕塑像个站立向左观望的人,就叫个《千年守望》吧!

《舰队出海》--势不可挡。

《舰队出海》--威武壮观。

可以看出,一排排“雅丹”,相互平行,是其特征。

雅丹呈垅脊状延伸,长数公里至十几公里。夜幕降临之后,尖厉的劲风发出恐怖的啸叫,犹如千万只野兽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也因此得名“魔鬼城”。

最后一个景点--《大漠守护神》,上书“国家地质公园”。

雅丹地貌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也就是必须有湖泊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就是沙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流水的浸蚀。在长期风的磨蚀作用下,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从而形成雅丹地貌。中国的雅丹地貌面积约2万多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罗布泊周围。

这个景区很大,统一的景观车去的景点太少,应该开放自驾游。

本组照片摄于.

海涌岚浮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