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3/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人口是最重要的经济基本面,因为所有的消费、服务、贸易、生产等全部经济活动都围绕着“人”在展开。

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年宏观经济数据,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数据是年我国出生人口万,死亡人口万,人口减少85万,这是中国人口60多年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

老龄化、少子化、长寿化将是未来数十年我国基本的人口趋势,这将对我们的创业、就业、投资、生活等方方面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我们会像日本一样“失去XX年”么?

日本经济增长的停滞被称为“失去的XX年”。

年日本GDP大约是5万亿美元,年为4.94万亿美元,由于日元大幅贬值,年日本按美元计价的GDP大概率低于年。

而这十几年来,正好对应着日本人口的持续减少:日本总务省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年12月1日,日本总人口约为1.25亿,较去年同期下降54万人,日本人口已连续13年出现下滑。

我们知道,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消费、出口和投资。

消费需求取决于三个变量: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和收入状况,而我国的现实是人口减少并伴随着老龄化,因此前两个变量对消费需求肯定是不利的,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总的劳动收入能否持续增加;

出口需求取决于可替代性和成本比较优势,人口减少会导致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下降,但人工智能化的全面产业升级也可能弥补劳动力成本优势下降的不足;

投资需求总体上还是取决于消费和出口需求趋势的预期。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人口下降肯定是不利因素,但也有解决办法,那就是产业创新、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及调整社会分配结构、收入端适当向劳动力要素倾斜。

所以,人口减少有可能导致经济增速下降,但还不至于出现日本那样“失去几十年”的经济停滞。

我在《雕虫小技之:看懂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里写过,利率长期来看是经济的内生变量,会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加剧后,随着经济增速下降,利率水平中枢是长期下移的,低利率甚至零利率并非不可能。

二、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工业4.0发展可能提速

人口下降最直接的后果是制造业劳动力不足、成本上升。

机器人替代人工将是大趋势,客观上将促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行业的大发展。

整个社会都可能面临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全新重构。

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工业4.0、高端制造等主题从长期来看可能存在极好的投资机会。

与此同时,智能制造越来越发达,无人工厂越来越多,一方面将人工从大量繁琐、机械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会对传统就业结构造成冲击,一部分人将面临“无工可打”的局面,类似日本的“平成流浪汉”可能出现。但新的服务业可能会被创造出来。

人的一生可能会多次转岗,需要终生学习。

三、人口下降和人口流动将导致区域分化加剧,部分小城市可能被“边缘化”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向发达地区和都市圈聚集特征明显。

前文说过,人是经济活动最最重要的因素,是最重要的经济基本面。人口净流入的地区,像广东、浙江、江苏等地,以及各大都市圈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而人口净流出地区东北、西北等地经济将面临严重冲击。

而没有产业支撑的小城市更可能因为人口持续流出“失血”,类似美国的铁锈地带、荒废城市可能会逐渐出现。

其实我们国家已经有这样的“苗头”,比如曾经的“锡都”个旧市、“铜都”东川市(现昆明市东川区)、“石油城”玉门市,大名鼎鼎的鹤岗市……都因为资源枯竭、人口持续流出而面临着没有发展后劲的窘境。

如果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推荐两本书可以看看:《乡下人的悲歌》(美国)和《中国城市大洗牌》。

四、低生育将导致社会养老不可持续,个人养老可能成为未来重要的养老模式

衡量养老金高低标准有一个指标叫养老金替代率,即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这个比率越高说明退休后生活受到的影响越小,反之则影响就越大。

年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规定,养老金替代率至少要达到40%。我国基本养老制度设计中,缴费35年的企业人员退休时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为59.2%。

我国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互济。

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部分实行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部分实行基金积累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因制度转型等原因,个人账户基本上是空账(相当于虚拟账户),这部分钱实际上已经用来支付给上一代退休人员了,因此,目前的养老制度实际上是现收现付制,而不是严格的“部分积累制”。

这种现收现付制以劳动者在职期间的缴费加上同期用人单位或雇主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组成的养老保险基金来支付退休者养老金,实行年度收支平衡预算。通俗来说,就是在职的人养退休的人,或者年经人养老年人,实质上是一种代际转移支付。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0.29亿人。

(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81亿人,细分来看是这样的:参保职工3.49亿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32亿人。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金总收入6.05万亿元,支出5.65万亿元。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5.26万亿元。

我们根据这一组数据来粗略算一个账,不准确(参保和领取养老金人员都有年内中途加入的),但大致结果可以供参考:

1)按年的支出水平目前累计结存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略微不够一年支出。

2)从年参保职工与离退休人员比例来看,大约2.64个在职职工养1个离退休人员。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48亿人:参加缴费3.86亿人,实际领取待遇1.62亿人,基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0.53万亿元,基金支出0.37万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14万亿元。

根据这一组数据算一个相似的账,不准确(参保和领取养老金人员都有年内中途加入的),但大致结果也可以参考:

1)按年的支出水平目前累计结存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刚好够三年支出。

2)从年参保城乡居民与领取待遇人员比例来看,大约是2.38个交费居民养1个领取待遇人员。

也就是说,目前大约是2.38-2.65个年轻人供养1个退休人员。

我国近几年出生人口数量是逐渐减少的:

年:万

年:万

年:万

年:万

年:万

年:万

年:万

一方面低生育将导致年轻人口比例下降,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医疗康养科技的进步,人类寿命将越来越长。

一边是老龄化、长寿化,需要供养的退休人员越来越多;另外一边是少子化,年轻人逐年减少。

结果就是越来越少的年轻人供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这就必然导致养老金替代率的逐渐降低。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不断提高年轻人(在职人员)的缴费额度,或者提高领取养老金的退休年龄。

但这两个解决方法都是有天花板的,我们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年轻人(在职人员)的缴费额度,也不能无限度地提高领取养老金的退休年龄。

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也是提高养老金替代率的有效措施,但它们是机关事业单位和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它不是社会保险,也不是商业保险,而是一种单位福利制度。

总体来讲,这一块的社会覆盖率很低。因为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没有相应的经济条件,无法为职工提供这一福利。

《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参保人数万人,从就业人数来看,截至年底,城镇就业人数为万人,我国企业年金参与率仅为6%。

为了进一步解决未来养老金替代率的问题,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对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作出安排。

年11月4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的《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正式对社会发布。这意味着,社会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