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十至 4 年2月,我随所在部门的一个考察团组前往德国商业银行和巴黎银行(BNP)调研商业银行流程再造。考察团从法兰克福经科隆,再到布鲁塞尔换火车前往巴黎。一路上,因为旅途劳顿有的同事在火车上打起了盹,而我望着车窗外的景色却一刻也不舍错过。欣赏着法国北方冬日里有些萧索的田园风光,望着那辽阔的田野、忽远忽近的市镇、零零落落的村庄、教堂,仿佛又回到7年前第一次来法国从里尔去巴黎的时候,我思绪飞扬,感慨万端。我不知道为什么如此喜爱这个国度,也不知道我和它前生今世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我只知道,自我从年轻时代读雨果、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左拉的作品,我便痴迷于它的历史和文化,为它的艺术杰作与创造力所倾倒,我甚至发现了自己性格中与其国民性不谋而合之处。也发现了我对它在许多思想价值方面深深的认同。 火车在傍晚停在北站的站台,接站的车穿过巴黎,前往下榻的美爵酒店。一路上,我为首次来的同事们介绍沿途的建筑和景点,虽然他们都知道我很喜欢这个城市,但是仍惊异于我如此熟悉巴黎。认为我来过很多次,其实除了首次来盘桓的时间较长一些,后来几次不过是蜻蜓点水。其实我对巴黎更多的熟悉是来自于书籍。巴黎的书店里有专门的书架展示关于巴黎专题的书籍。《巴黎的地铁》、《巴黎的餐厅》、《拥挤的巴黎》、《你所不知道的巴黎》、《巴尔扎克笔下的巴黎》……不一而足。开卷阅读,足不出户也能神游万仞。而读过以后再亲历巴黎,便会有神形叠合之感。 第四次的巴黎之行只有短短三天,我们一行人拜访了巴黎银行。与法国同业举行了业务研讨会议,这是一趟典型的商务之旅。回来后我翻看相机,甚至连一张像样街景的照片都没来及拍。自、到年,连续三年都能来这个向往的地方,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我和这个城市心理上的距离。 知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