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晚中国同德国、法国、欧洲理事会主席、欧盟委员会主席举行视频会晤,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在当晚举行的新闻吹风会上表示,在中欧投资协定中,一方面中国纳入了在金融等领域自主开放的举措,并将此纳入协定的承诺。另一方面,中方也按照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序的扩大了部分服务业和部分制造业的开放。那么,协定对双方的企业会带来哪些利好?商务部条法司司长表示,中欧投资协定致力于制度型开放,协定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市场准入的承诺,通过市场准入的承诺,将为中欧双方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此外协定还包括公平竞争规则,可以为双方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其中,在市场准入方面,中欧投资协定采取的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模式,而且中方首次在包括服务业和非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的形式作出了开放的承诺。欧方也在协定中对中方承诺了较高的市场准入水平。双方的市场准入承诺也不仅限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了促进和便利投资,协定中还有专门的条款允许与投资有关的外汇转移,并且对与投资有关人员的入境也做了规定和承诺。 在公平竞争规则方面,协定立足于营造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双方在协定中欧就企业补贴、透明度、技术转让、标准制定、行政执法、金融监管等与企业运营密切相关的议题达成了共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眼看谈不成的,怎么又谈成了?1、中欧都想尽快谈成很明显,中国和欧洲都对拜登政府根本不信任。因为,本周欧洲各国都一致主动要求欧洲谈判委员会,力促尽快与中国达成协议。2、中欧相互需要后疫情时代,中国GDP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尤其美国人现在还深陷疫情中无力自拔,欧洲经济也是每况愈下,没有必要为了价值观就折腾自己的饭碗。而中国现在是产能过剩,储蓄率也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要想尽快完成产业升级, 的办法就是和先进制造业合作。因此,中欧现在是相互需要。3、全球产业链中断隐患由于美国此前推进美国优先,而一旦疫情结束,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肯定还是首推美国制造,因此,欧洲未必能得到什么好处。更何况,现在英国刚刚脱欧,对欧洲打击巨大。在这种情况下,全球产业链是存在大量堵点的,如果不能通过相互合作的方式来化解,后面就是收入下跌,通货膨胀飙升。这个是没有一个国家愿意看到的!中欧两个经济体的合作,可以成功构筑更加强大的全球化体系,从而对冲美国未来的破坏性。欧盟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与欧盟商品贸易额约为亿欧元,同比增长2.2%,保持欧盟 大商品贸易伙伴地位。同期,美国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随着欧洲暴发新冠疫情,今年欧盟对外贸易从2月份开始急剧下降,4月份达到 点。此后疫情得到控制,贸易额从5月份开始回升,但是一直没有恢复到疫情暴发前水平。中国这个重要市场,是欧盟各国急于进入的。12月上旬,欧盟据报已“原则上”同意与中国达成《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该消息随后在不少欧洲中国问题专家和欧洲议会议员中引发争议。突破障碍北京和布鲁塞尔最终敲定投资协议的谈判似乎在圣诞节前遇到了障碍。据透露,原因是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团队采取了非常不寻常的干预,表示更愿意就对北京的政策进行协调。不过,有欧盟官员强调,根据这项协议,中国将“首次”同意“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切实规定,其中包括环境和气候方面的规定,如执行《巴黎协定》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和劳工的使用”。这位官员特别指出,中国同意采取“继续和可持续性努力”,寻求批准两项基本的国际劳工组织准则,中欧投资协议在年起开始谈判,但过程一直充满波折,欧盟一直指责中国不承诺解除欧盟对中国的投资限制,故近年双方彼此投资金额不高。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及年的数据,欧盟分别对华投资82.9亿美元(约亿港元)及亿美元(约亿港元)。随着中美两国在去年爆发 ,中国开始着力争取欧洲支持,中欧投资协议加快进展。中欧市场进一步扩大针对中欧投资协定问题,援引一位欧盟官员的话称,在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推动下,协议已经接近达成。德国目前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到年底,德国是欧洲对华 的出口国。另一位欧盟官员说,随着美国加强与北京的 ,中方担心被西方孤立,布鲁塞尔已采取措施,更密切地监控中国在欧洲战略部门的投资。综合各大外媒,目前流出条文一面倒有利欧盟,中国向欧盟公司开放建筑、广告、航空运输、海事服务、电讯以及云计算市场。协议亦会禁止中国强迫欧盟公司技术转移,亦有条文约束中国国企与欧盟公司竞争,当中包括提高中国对国企津贴支持的透明度。有关保护欧盟在中国投资的谈判则有可能会在明年继续,并会在稍后时间达成协议。此外,协议亦禁止在华欧企进行强迫技术转移,规管中国国企与欧企的竞争及中方向华企提供补贴的透明度。中国希望进入欧盟能源市场,但因国家安全问题欧盟只允许华企在互惠原则下染指小部分再生能源领域。新闻网站援引一位欧盟官员的话说,经过过去几个月的深入讨论,以及过去几周的具体发展,中国在谈判的三大支柱问题上取得了必要的实质性承诺。这三大支柱领域指的是:市场准入、平等竞争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对中欧经济影响有多大?中欧投资协定历时7年达成协定。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又称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欧CAI),旨在构建中欧双边投资制度安排。协定谈判年正式启动,至今经历了35轮谈判协定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1)保证相互投资获得保护,尊重知识产权,确保补贴透明性;(2)改善双方市场准入条件;(3)确保投资环境和监管程序清晰、公平和透明;(4)改善劳工标准,支持可持续发展。经济分析师表示,总量上看,-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金额维持在亿美元左右,投资规模几乎停滞不前;年欧盟对华投资金额73.1亿美元,同比下降29.9%;均体现双边投资扩张乏力。结构上看,双方投资均集中于制造业、租赁商贸、科技服务业、批零与金融业,其中制造业占比超过50%。中欧投资和贸易状况不匹配,该协定有助于打开双方投资空间。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金额万亿美元,但直接投资仅占贸易额的2.5%。随着CAI谈判结束、协议生效,中欧双方投资将打开局面。在新能源、环保、数字化领域,中国企业有望受益。在欧盟-年财政预算框架和“下一代欧盟”基金计划中,除抗疫和支持经济复苏外,推进数字化和绿色投资是 的投入领域。相关领域(如光伏、风电)的企业在全球具备较强竞争力,该协定达成后,欧盟将为中国开放该领域投资,中国企业有望进一步受益。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在拜登上台、中美关系不确定性较大情况下,该协定达成有利于稳定中国和欧盟的关系。分析称,中欧全面投资协议将会提振市场信心,利好相关投资领域。1)最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