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4-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年9月网络培训笔记

年9月20日,玉门三中全体政史教师参加了统编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新教材网络培训。在培训会上,我们共同学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主任、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主编李伟科的讲座。

教材编写背景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国家总体发展的战略目标。

2.学校教育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工程。

3.教育工作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设计是重要前提和关键。

4.课程的主旨和内容体现在教材中,教材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教材编写指导原则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力图科学、准确地展现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全面、客观地叙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史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述。

2.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历史教材中,充分发掘和叙述历史教学内容中与这些方面有密切关联的史事,从历史发展演进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理念,贯彻“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按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年版)》中对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和规定的教学内容范围,设计历史教材的体例、结构及具体内容。

4.体现教材的时代性,既要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又要反映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并要体现当代社会的进步以及适应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学生发展过程中应提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求。

教材着力凸显的若干内容

1.教材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分时期、分阶段地逐步展现出来,并加以贯通;重点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密切联系的史事,使这方面的教育内容贯穿始终。据统计,六册历史教科书涉及的知识点共计个,其中直接和间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点占全套书的88%,做到了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内容加强叙述,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史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点统计为50处,有关中国文化的课占五分之一多。其中,涉及中国古代史上的文化名人有45位,科技文化著作有56部。通过以上的编排,向学生展现出我国古代辉煌的文明成果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具体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教材将革命传统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发时期的决定作用给予了充分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复兴。本套历史教材共介绍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43位。

4.教材紧密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选择与法治教育有密切联系的史实,从人类社会法治进程的角度,使学生认识到法治建设对于一个国家强盛的意义,理解法治国家的实现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本套教材共涉及31部中外法律,通过介绍中外的法治建设过程,让学生了解中外不同国家的法治建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

5.教材涉及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的内容主要包括南海诸岛、台湾和钓鱼岛、新疆、西藏、香港、澳门、西北和东北边疆以及山东主权等内容。本套教材共有31处涉及南海诸岛,30处涉及台湾和钓鱼岛问题,10处涉及香港和澳门问题。其中,南海诸岛、钓鱼岛等问题,都有专门的栏目叙述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实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教材工作事关重要,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提出要把教材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基础工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实抓好。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教材、涉及民族问题的教材,要不断强化统筹管理。

专家评价

评审专家认为这套历史教材主要特点包括: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了历史叙述与阐释中,做到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对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领导作用叙述比较全面系统,深刻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必然性。

3.注重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新教材之“新”

  第一、新教材在每一单元的前面设有单元导语,概述本单元的内容,首先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总体的把握,这是以前所没有的,我觉得这一点设计的比较好。

  第二、新教材的课文辅助部分设计的有关栏目比较好,比如课文旁设的“相关史事”、“人物扫描”、“材料研读”等都是比较新颖的,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料和更好的平台,充分体现了新版教科书既是“教本”,又是“学本”,在这两方面,无论是对老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将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新教材上有大量的插图,平均每页都有两三幅图,达到图文并茂。通过这些插图,一是配合课文的内容叙述相互印证、活化内容;二是可使学生拓展视野,获取更多的信息;三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历史信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所以我觉得这一点设计的也比较好,一般学生都比较喜欢看书中五颜六色的插图,这样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新教材从内容来看,体现了与时俱进,并新增加了一些内容。新教材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分时期、分时段地逐步展现出来,并加以贯通;重点选择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密切联系的史事,使这方面的教育内容贯穿始终,做到了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概况

本册书共分为八个单元26课,另外还有1节活动课。近代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发展,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其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主线;其二是中国近代化的主线,即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国家的发展和富强两条主线。两条主线虽互为表里并呈现出相互缠绕交叉之势,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和阶级力量的对比变化,历史的发展又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单元介绍

第一单元。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顽强抗争,这是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年近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派为富国强兵、以图自救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开始,经康梁维新派发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呈现出明显的层层推进、急速深入的历史特征,即从最初学习西方的军工、民用生产技术,到追求政治体制的变革。这是一个持续的、呈螺旋式上升趋势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的高度来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部编版新增了对于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和早期革命活动进行了详细介绍,这样能让学生对那段历史有更客观的了解。新增中华民国的创建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样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中华民国,袁世凯为什么能当上中华民国的总统,比之前教材的模糊说法要清晰的多。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兴盛起来,有着一个艰难的过程,这是对于近代化的深入,其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这个单元详细的介绍了国共从合作到对峙的过程。既有革命高潮的涌动,如北伐战争等,也有失败的痛苦和艰辛,如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从时间断限上,它又包含了中国革命史上两次重要的转折----从大革命失败到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学习单元力图反映的就是中国革命这一艰难历程。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因此,这一单元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与中国近代史的其他几个学习单元相比,这一学习单元涉及的时间较短,线索也较为简单。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本单元讲的是近代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变革,传统的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史实。民族工业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着。将科技文化等内容集中在一起的编写是人教版的一个特点,但我们应引导学生将历史人物置身于历史的过程中,与民族、社会的发展和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对之有一个合乎实际的认识和评价,对历史人物的成就与贡献有一个历史的全面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以往撇开历史背景而空谈历史人物的不足,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感。

陈振友

你的赞赏是对我们的鼓励和肯定!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能治疗好吗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