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玉门太极拳内功九势:用于养生的“形神相融功态松柔练法”

▲第二期玉门太极拳外地人员初级班开班集体照

(本期外地学员分别来自广州、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四川、南宁、桂林、鹿寨等地)

太极拳是文化拳,是中国武术文化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拳种,它具有哲学性、养生性、艺术性,是其在现今社会得到广泛发展的主要价值所在;太极拳本来应该具有的技击性,在当今热兵武器发达的时代及和平、文明的社会中已逐渐变成不是主要功能了。

端正习武心态勿逞强以修身

玉奇勇/文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平环境之下,每个习拳者都有其各自的目的:防身的、健身的、把武术当事业的、以教武术养家糊口的、把武术当作文化探索人生之理的、没事找事攻击别人论人是非觉得好玩的等等。

不论喜练散打格斗,还是热爱修习传统武术,不管是谁,皆非一口否定谁真谁假而成为定论。

文武一道,自古“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庸者庸,能者能,悟者悟。每个人功夫的高低是其自身修为能力和所下功夫的大小造就的,互相间比试功夫高低,也只是比试功力深厚和技术的熟练程度。因此,比武只是代表个人之间对武学修为能力的一种检验方式,并不代表拳种的优劣。你用技击打倒了某个人,也不能证明这个人的东西就是假的,也仅仅只代表他在技击方面的修为没有另一方优秀而已。比如练散打与练拳击的两个人比武,如果练拳击者输了,不能就因此说拳击是假的(或说拳击不好);同样,如果散打者输给拳击,也不能就下定论说散打没有用处。

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中国传统武术的训练体系中,确实也有不少人逐步改变了其原有的教学方式、训练模式、发展形式以及其传承内容的目的、意义,这就出现了偏重的不同。比如以练习和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的人,就可能偏重于武术文化内涵的研究和健身的价值,就极大地削弱了其所练传统武术的攻防含义和技击能力;专练散打格斗训练的人,则是专重于击败对手为目的,每天所专注的就是实战对抗、攻防技击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所以,这部分人可能多数在格斗方面会比练习传统武术人员相对的强,但这并不代表传统武术所教所学的都是假东西,只能说传统武术的训练方式和训练强度达不到,攻防意识没有被强化而己。然而,在现实中真正喜欢传统武术的人,大部分人学到的不仅仅是武术的本身,更重要的是身心从中体会到了传统武学中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但修养了身心,还学会了做人、做事的学问,这可能才是传统武术的魅力所在和学习传统武术的人最大的收获。

当今社会,是法治社会,以和谐稳定为重,谁出手伤了谁都不合适或有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再者,国家之间就是真的再发生战争,也不会再把武功高的人排在首要位置了。因此,如果不是以竞技武术上台比赛为职业的人,其就是练成了格斗功夫天下等一,又能怎么样呢?所以,平常之人,习武强身,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开心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修习太极养生或其它传统武术功夫也好,专练散打搏击也罢,别以为自己有了点功夫就认为其他人练的都是假把式。要知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你厉害的人多的是。需知道,去拜师学太极养生或传统武术功夫的人都不傻,他们没有感受到东西的好处,人家会主动掏钱的吗?任你是何方神圣,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很另类,与众不同,高傲、看不惯别人,嫉妒别人,不要动不动就以自己练的是格斗为借口去攻击任何人。拳者只有功夫的高低,追求功用的不同,而不是唯有自己的东西独好而攻击他人、贬低别人。

古贤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更多详情敬请







































北京中科曝光
青少年白癜风公益活动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