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一种灶头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土灶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炊具,如“振家之宝”。土灶大都用砖加泥巴砌成,方方正正,憨憨的,却承载着一家男女老少一日三餐的重任。无论多么贫苦的岁月,只要屋子里有了一方土灶,只要土灶上升腾出热气来,日子里便有了生机,有了希望。温暖的灶,总能给人心理上的巨大慰藉。土灶,是用泥土垒起来的灶台,后来,人们改用土砖、红砖建造,再用瓷砖嵌灶面,是农村人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燃具。土灶烧出来的饭菜特别香甜,土灶上的炕锅子烙出的饼子更香……灶头是农家重要的生活资料,每家占有单独一间,过去叫伙房,现在称厨房。不管家庭经济情况如何,房子多少,伙房是必须要有的。伙房是一家人和睦的象征,生活幸福的体现,也是一个家庭永远长存的希望。砌灶头是新建灶头的代名词,大多不叫“砌”而称“打”。打灶头首先要请上一位好的泥水匠;好的泥水匠能打出一副模样美观、线条流畅、用柴节省的好灶头。自古以来,文地人对灶就有崇拜情节,认为它掌管着一家人的温饱和安康,并且相信如果灶头旺就意味着日子旺、家业旺。因此几乎各家各户的灶上都设造神位,或贴“灶君”画像,或放着“司令灶君神位”的神牌,并逢年过节祭供,以求灶神护佑。打好灶头即择吉日乔迁。要严格按事先选定的时辰“进火”(即开炉灶)。否则便会前功尽弃。如若灶头起得好,就有口福了。农家的灶头有不同数量的灶门,有的灶只有一个大灶门,配大锅;有的是两个灶门,配一大一小两个锅,还有些大家庭是三个灶门,大、中、小三个锅依次排开。幼时,每天清晨,我在睡梦中醒来时,奶奶在灶台下烧火,母亲在灶台上忙碌,房间里氤氲着炊烟的味道。奶奶往灶膛里塞了一把干透、新鲜的柴火,火苗便腾地冒了出来。母亲切菜、炒菜,叮叮当当。俩人隔着烟火说笑,家长里短,春种秋收。灶台上热气腾腾,一天的希望也随着熊熊烈火燃烧起来。那时候,生活清苦,奶奶和母亲像魔术师,利用土灶这个简陋的道具,为正在长身体的我们变出了丰富的美食。饺子、臊面、土豆饼,如果有红烧肉更是像过年似的欢快。粗茶淡饭万年香,我们的欢声笑语常常穿透老土屋的墙壁在乡村的空中四处飘散。上小学时,母亲外出上地干活,灶边常留下奶奶一个人,奶奶就像一个为灶台站岗放哨的忠实的士兵。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厨房,只剩下年老体衰的奶奶,站在灶台边,站在院子里,站在乡村缠缠绕绕的炊烟中,静无声。很多时候,我喜欢坐在灶头前,闻着饭菜香,听着大锅里菜熟的滋滋声音,听着大蒸笼上汽的声音,也听着屋外、院子里的风声鸟鸣,感受着乡间的美好宁静幸福,感受着乡间的生机勃勃。尤其是初秋雨水大而且冷凉,冬天寒冷,坐在灶头前很温暖。更吸引人的,是灶间的美味。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爱上了坐在灶旁添柴烧火,也许是为了陪伴孤独的老人。依稀记得,有一次噘起嘴巴吹火时被突然喷出的火苗烧了头发,惹得奶奶哭笑不得。也记得,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一放学回家就提着筐子穿梭在午后的树林里,捡枯枝败叶填满厨房柴仓。逢年过节或遇上欢庆喜事,大锅也是招待亲戚朋友的功臣,一锅“白菜炖肉”新鲜出炉,摆上各桌供亲朋好友品尝,分量足,火候足,吃不完还可以带回各家,热热闹闹欢天喜地,吃的是气氛,是情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已经很少再打这样的灶头,现在都是用电饭煲、电磁炉和天然气灶等现代灶具。但是在玉门农村乡镇仍然还有不少家庭保留着“打灶头”的传统,即使建起自己的新楼房,在设计厨房时,仍然把传统的灶头设计进去,形成了一边传统灶头、一边现代厨灶的情形,但是传统灶头也不常用,一般只有在逢年过节或家有大事要招待大量客人时才会使用。如今要吃一顿用灶头做出来的饭已实属不易,这样的传统是否有一天会离我们远去?推荐阅读 ?玉门这扇奇异的门要用七种特殊方法才能打开! ?个个都说玉门好,个个都往玉门跑,作为玉门人,你说酷不酷! ?玉门这个瓜果之乡~为你盘点出好吃的夏日圣品! ?外地人来玉门3天与3年的区别,你中枪了吗? ?甘肃第一美女居然在玉门,快看看她是谁! ?玉门要改名了,你可能还不知道? ?我在玉门等你!你若不来,我便不老…… ?我叫玉门,这是我的最新简历,请多多关照! ?玉门,你就是个牛B! ?抓紧看,玉门要在全国出名了! ?来玉门的游客震惊了,天怎么可以这么蓝? 去下方写评价 玉门在线网——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北京好的治疗白癜风总共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