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时候,来到一个地方不需要任何理由。抵达之后,更愿意相信这是缘分的安排。这样就可以轻易穿越时光,看足够令你一生回味的风景。故乡,这座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小村落——玉门市赤金镇旁的五华山农场,自从到这里那一天起,便在我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与这里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紧密相依。尽管离别多年,但总觉得和它有割舍不断的经脉,只要想起那绿树环绕的庄院村落,心中就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和幸福。 五彩山下,那些白墙黛瓦的村舍安然落卧在田野之中,那么祥和平静,那么与世无争,就像是一副定格了的风景画,画中的炊烟不会消散,画中的风物长年依旧。而每每驻足久了,总会不禁心生遐想:这远离了世俗繁华的地方,是否也隐藏了人世间最纯朴的元素?然而,正是这偏僻一隅,飘荡着更动人的欢声笑语,滋生下更多的乡土风情,也养育了像王进喜这样的时代楷模。 从远至今,为了这片富庶,那么多的拓荒者甘愿抛家舍业,远离都市,响应国家大开发的号召,屯田开渠。曾经多少个日子,乡邻们住着简朴的平房,挥镰扬锄,看成片麦田抽穗吐绿。傍晚闲暇时,或静坐光阴下,泡一壶清茶,看天空燕子呢喃嬉戏。或漫步田埂间,闲谈调侃,遥看天边的晚霞。故乡的宁静仿佛是永恒的情调,在这里,每一棵树、一丛草地、一座民宅、一只鸟雀,都有着不可言说的灵犀。 绿树浓荫夏日长,每逢五月,故乡的田间地头总会开满了一树树灿黄馥郁的沙枣花。它们在初夏时节毫无遮掩的绽放,播撒香醇,不用担心是否光阴短暂,只将生命融入于田野朴素的风华。此时,无论村里庄外,每一个踏青者都会远道而来,长久缠绵徘徊于这靡丽的芳菲中,不忍离去。 座落于老屋后的那座水泥桥,或者已记不清有多少脚步踩踏而过,但那斑斑绿苔,却醒目的铭刻下每一轮春光与故乡的相逢,记录下每一段草长莺飞的往事。错落分布的街巷,多少人擦肩而过,谁也记不清谁的容颜。只在凡尘的烟火里,将日子里过的淡如流水。葱郁的夏日,无边的麦田里响彻的鸟鸣,仿佛唤醒一些鲜亮如初的片段。那些墙体斑驳的老式楼房,守着岁月里一段恬淡的时光,静静的讲述着故乡风雨的从前。 故乡的楼房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座落于五彩山下,成“喜”字状分布,两座高耸的避雷塔醒目的矗立其上。避雷塔被蓝天艳阳沐浴,散发着岁月的宁静和沧桑,只是年复一年站立在农场的边缘,平和且沉默的看着人来人往,没有谁记得它们的历史。流云一如既往的飘过,就像故乡人寻常的日子,波澜不惊。下地的农人,来往的车马,戴着红领巾的学童,用一声声笑语划过碧绿的田野,在夕阳炊烟笼罩的庄院里演绎着幸福祥和。牧羊人手持皮鞭,驱赶着羊群,口中流淌出的歌谣,在流水的复合中闪烁着乡土的独特韵致。 记得儿时,每天,农场中的人们,常常三两结伴的去下田,去赶集,忙碌的穿梭奔波。而这座质朴的农场里,每逢傍晚,几片灯火,几声笑语,几口机井,几道水渠,几声蛙鸣,默默中,更像一副诗情画意的画卷,引人遐想。纵观往昔,在大多数人眼中,农场不是人生的归宿,更像是灵魂的驿站,无论在外闯荡多久,他始终平静如初。 五彩山是故乡不可或缺的一道美景,多少年来,以其色彩瑰丽的山体横亘在绿野戈壁之间,巍然高耸。说起五彩山,总忘不了那段美丽传说,而五彩山则汇聚了当地最美的丹霞地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它美丽的外表,所以,每一山脉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火焰山、蝴蝶山、白兔峰、青云山、、、、、、、说的就是故乡境内的山脉,又被远来的摄影者誉为“戈壁最美的魔鬼城”。 斑斓的山体,优美的造型,古朴的风韵,那瑰丽仿佛让人看到了神奇的背后。“女娲补天遗落五彩山石所致”的传说,在这里世代相传,演绎神奇;多少年的风雨,从过去到当前,五彩山一如当年,淡定平和,只是沧桑了那么一点点。登顶远眺,看画里乡村,阡陌村落,一个个牧羊人挥鞭放羊,风雨无阻,就这样,不问归途,无谓往返。 就是这最质朴的农场,留存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最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外表巍然高大,内部宽敞实用,所有的楼房以同一种格局,座落在幽深的旷野,静默矗立。像是被时代遗落的一个标示,吸引无数人想去推开虚掩的门扉,看一段尘封往事。木制的门窗、壁橱,镂刻的门廊图案,虽历经数载春秋,却保存的完整无缺。墙壁上喷涂的标语,老街旁的商店、电影院,还有那两层小楼,无论时光过去多久,它们都平静如初。 回想往昔,纯朴的农户,曾在这里过着最平凡的生活。腌一缸咸菜,晾几串辣椒,割几斤猪肉,屋子里弥漫着饭菜的清香,老酒的浓醇。光阴倏然而过,生活就像反复上演的一台戏,从春华到秋实,有悲愁,有喜悦,有憧憬,有失落。但无论怎样,这里始终是他们生命的居所,灵魂的皈依,任由命运如何安排,它们都甘愿沉沦,无怨无悔。 穿过宁静的街巷,顺柏油路向昔日的苗圃村走去,没料到闯入眼中的竟是一座现代气息十足的村落。在这里,窗明几净的商铺,豪华气派的民宅,宽敞的健身广场,时尚的太阳能路灯,已是司空见惯。多年过去了,进出小村的人穿梭来往,无论到了哪里他们明白,自己都有一种眷恋的亲情,在田野深处默默的守望着他们。这里对于远离故乡的游子更是一轮明月,挂在心头的最温暖处,稍微触碰,便会抖落一地的感动。 农场附近还有一处被称为红山寺的庙宇,紧邻的山坡上有一座白色的高塔。整个庙宇和白塔自隋朝建成以来,以其宏伟的气势,精妙的工艺、完美的布局和独特的风格,震撼纷至朝拜者的心灵。门楼,梁柱、飞檐均用深浅不一,虚实相应的手法,雕刻了龙凤麒麟,人物戏文、飞禽走兽、兰草花卉等精美图案。这里的庙宇不仅是当地百姓的膜拜胜地,更沉淀了故乡深厚的民俗文化。 在这片戈壁上最美的乡村,太多的风景令人流连。你可以选择去赤金峡水库,用漂流洗去心灵久积的尘垢;也可以去最美的度假村——梦江南,看成双成对的情侣在楼亭间谈情说爱,用眼光交换温柔;还可以在西湖村湿地和一只只水鸟对话,衔一缕傍晚的红霞,寻梦而飞。 这个有着“戈壁滩上的世外桃源”之称的五华山村落,像一位老人,年复一年,以同样的姿势守候于此。谁也不会在意他的年龄,不会计较它的一成不变,所有在这里曾经生活的人们,都愿意把自己晚年的时光交付给这里最质朴的乡土。 看惯了故乡的山山水水,哪怕人生赏景无数,也无法忘却这段岁月。那么,在暮色四合之前,携一段余温尚存的记忆装进行囊,在离去后的某一个日子,写下这一段乡情往事。那碧绿的田野,斑驳的楼房,恬静的老街,还有一群快乐玩耍的孩子,其中一个就是自己! 作者杨喜鹏简介笔名:艺帆,生人,甘肃天水人,中核四零四有限公司工作。兰州大学法律本科学历,甘肃省企业法律顾问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协会员,嘉峪关市作协理事。 年开始文学创作,分别在《散文百家》、《中国铁路文艺》、《东方散文》、《岁月》、《北方作家》、《百花园》、《工人日报》、《甘肃文艺》、《甘肃日报》、《思维智慧》、《星星诗刊》等报刊发表大量散文、诗歌、小说作品。有多篇作品被《河西当代文学作品整理与研究》、《笑如花儿绽放——青春励志故事》、《华夏散文诗选萃》、《踮起脚尖,靠近梦想》、《年度中国散文佳作精选》等选刊文集收录,散文诗《守望七月的党旗》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载。月,经嘉峪关市作协推荐,参加甘肃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高级研讨班学习。 作品《哦,野发菜》获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三等奖,有散文入选中学语文试卷。建立有杨喜鹏博客(新浪网)。 “老家在甘肃”北京白癜风十佳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