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编者按:

一个事实可能在流传之后经历一番变故:现实变成历史,历史变成传奇,传奇变成神话。神话会变成什么?神话最后可能转过来又变成了科学。

对《山海经》的研究古来有之,大部分人如今会将它看作是一部兼具神话典籍与地理方志属性的奇书。而本书作者却以全新的角度,翔实的资料,缜密的推演,提出了一个颇显震撼的结论:《山海经》(《海内经》、《大荒经》)乃是一部记录时间历法的“天书”。与其说它是中国神话之渊薮,不如说是华夏世界观之原型。

这幅描摹风土地理、物产巫觋、大荒异兽的瑰丽长卷,真正的展示课题竟然是天宇星图?

古代的典籍浩如烟海,历代学人通过传、注、疏、证、解、释、发微、探幽……种种努力,去靠近它们、理解它们、阐释它们,但是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以至于皓首穷经之后可能得到的结果与事实相去更远。相比之下,该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在坚实的学养基础上,经过一个优雅的转身,换了一副眼光,经典就成了另外一张面孔了。无论掩卷认同与否,都须承认这样的观点和论证正是研究的活力源泉,也足够为作为读者的我们开拓视野。

导言

《山海经》,一个未解之谜(节选)

(一)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典籍中,《山海经》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惑的异数。钻研此书者,虽历代不乏其人,然大多不得要领,致使其本来面目至今秘而不宣。

《山海经》在古代一直是被作为地理书看待的,《山海经》确实也像一部地理书,因为其中通篇皆是关于山川方国、珍奇博物的描写,但是,自汉迄清,任凭学者们上下求索,却谁也说不清书中那些山在何方?水流何处?现代学者因为受了西方神话学的影响,又见书中充斥着缪悠荒诞、非常奇怪之言论,因此又将此书视为神话之渊薮,但对于那些所谓神话的解释却仍是人言言殊,众说纷坛,到头来,《山海经》还是一个不解之谜。《山海经》,就像一个虚无飘渺的海外仙境,依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

汉代学者刘韵、王充相信此书是大禹和伯益在治理九州、周流天下时记载山川风土的地理风俗志;东晋学者郭璞认为此书是荟萃方外珍奇、阐发要道妙论的博物之书;朱熹称此书是依托《楚辞·天问》凑合之作,又称此书与《天问》一样,是摹写图画而成;明代学者胡应麟视此书为古今语怪之祖,纯为战国好奇之士搜采异闻诡物编造而成;明代学者杨慎说此书记载的是禹贡九鼎上那些魑魅魍魉的图像。到了现代,西学输入,学者眼界大开,对《山海经》的认识也异彩纷呈、众声喧哗。鲁迅说它是古之巫书,记载的是古代巫师祭神厌鬼的方术仪典;茅盾、袁珂说它是远古神话,寄托了华夏先民丰富而奇丽的想像。古人眼界有限,故一直将《山海经》的世界局限于华夏九州,现代人视野恢阔,因此,说起《山海经》来也没了遮拦,卫聚贤说《山海经》是印度人写的;苏雪林则称《山海经》是古巴比伦人作的,书中的“海内”、海外的“海”就是现在的黑海、里海、地中海、阿拉伯海、印度海;美国人默茨(H.Mrtz)称《山海经》中的“大壑”就是北美洲科罗拉多大峡谷,《山海经》又被从古大陆扩展到了新大陆……

自古迄今,人们一直用一种神秘的眼光看《山海经》,或许《山海经》原本并无什么神秘的意味,神秘的不是《山海经》,反倒是读(山海经》的人和研究《山海经》的学者。《山海经》也许原本是一本很平淡无奇、朴素无华的书,讲的只是古人司空见惯的事情,只是由于读者的少见多怪,注疏家的东拉西扯,研究者的故作高深,反倒为一本原本朴素的书遮盖上了神秘的色彩,从而把平常的事体变成了不解之谜。因此要读懂《山海经》,要成为《山海经》的知音,首要的不是随波逐流地汇入猜谜者的行列,让前人的凌乱足迹引入歧途。前贤有言:经为解晦,当求无解之初;史为例拘,当求无例之始。因此,要揭开《山海经》之谜,当务之急是回到文本本身,静下心来体贴地阅读文本,细致地辨识文本本身的差别和层次,系统地把握文本内在的结构和体例,遵循文本本身脉络的引导,倾听文本自身的讯息,或许,《山海经》的秘密就会在此之际栩栩然地呈现出来。

(二)

纵观《山海经》其书,这一文本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其构成上的异质性,即这本书各部分之间在内容、文风、性质等方面的差异,其中,《山经》部分和《海经》部分的差异尤其显而易见。

《山海经》可以明确地区别为前后两部分,前者是由《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和《中山经》所谓“五藏山经”组成的《山经》部分;后者是由《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最后的一篇《海内经》组成的《海经》部分,两者的区别不仅在于其内容迥异其趣,更在于其文风大相径庭。就内容而言,前者以山为纲,历述群山的自然风貌;后者则以海为经,罗列四海方国的风俗景观。就文风而言,第一,前者实,虽略涉怪异但整体平实,后者虚,虽偶或可稽但多为幻设;第二,前者详密,列举诸山之方位、距离、河流、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矿产资源等头头是道,有条不紊。后者疏阔,放言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神奇物怪,恣肆汪洋,漫无纲纪;第三,前者以直录为主,虽分别五方叙述,但行文追随山脉水系的自然走向,故叙事纵横逶迤,旁逸邪出。后者似全出心裁,虽罗列山水,但行文却一依东、西、南、北的顺序安排山川,直来直去,四四方方,不似天然造就,却似匠意布置;第四,前者为自然景观,除载极少山神祭祀仪典和偶见神话片断之外,都是对山川自然资源和景观的记录。后者则是人文风情,虽亦载列山海川泽,但着眼点并不在其自然资源和景观,而是津津乐道于异域风物人情。总之,《山经》和《海经》从内容到形式都大异其趣,这就暗示了,两者应该是两个独立别行的文本,应该区别对待,不应混为一谈。

《山经》依照山川自然走向的顺序,行山脉水,有条不素地列举记载山川的方位、动植、矿藏以及各种物产的性状、功用、祯祥,原原本本,据实道来,是古人对地理资源的考察实录无疑。而《海经》非但内容虚而不实,且行文次序亦非依托自然山水,自南到北,从东至西,构成一幅方方正正的方域,山川方国沿着这一四区域的四边一字排开,整个文本虽述山川,但文本的结构却完全不是依循山川的自然走向,而似乎全是独具匠心的人为构造。

那么,《海经》文本的这一独特的叙述结构,是作者的独出心裁?抑或是有所依托?若是有所依托,其所依托之物为何?这一问题关乎对《海经》其书的性质和来历的探讨。如果《海经》的这种结构是作者的匠心独运,那么,我们只要







































治疗白癜风方法
北京治白癜风哪里最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