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4/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楼兰的名称被很多人熟知,许多诗句中都包含它的身影。

“楼兰,那遥远的敌国,黄沙百战只为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然而,楼兰并非仅仅代表一个远方的敌国,它更成为了中原王朝的一大忌讳。

为何只有楼兰让后世充满怨念呢?原因在于,楼兰作为一个小国,却偏要做骑墙派,利用地理优势,阻挡了中原文化对美好远方的向往。

这,就是楼兰为何会让人念念不忘的原因。”“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这些历史诗句中,楼兰似乎总是以敌国的身份出现,只有消灭楼兰,才能证明中原王朝的强大。

然而,楼兰并非只是一个敌国,它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怨念呢?这就要追溯到楼兰犯了中原王朝最大的忌讳——做骑墙派,利用地理优势阻挡了中原文化对美好远方的向往。

这,就是楼兰为何会在后世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尽管汉朝最终灭了楼兰,但从楼兰的历史来看,其实他们也是一个很可悲的国家。楼兰的历史始于著名的月氏人,他们可能是人类文明刚进入文明时代时西域的主要人种。

月氏是中原的称呼,而在西方,尤其是希腊文化中,他们则被称为吐火罗人。吐火罗人是原始印欧人的一种分支,也是最东方的一种分支。

在先秦时期,吐火罗人才是西域的主体。甚至有历史学家认为,周穆王西游时见到的西王母,可能是某个吐火罗部族的首领。

关于吐火罗人的历史,我们目前确实知之甚少。尽管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这种文字体系后来失传,直到19世纪末才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一些带有吐火罗文字的文物,然而至今仍未完全破译。

再加上后来吐火罗人移居他乡,导致自己的文化传承中断。因此,目前我们无法详细整理出吐火罗人的历史。这种情况在世界上其实很常见,毕竟像中原文明这样,能够在几千年前就开始用系统的文字详细记录历史,而且在几千年中没有出现过文化断层的情况,放眼全球,这样的文明也不多见。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对吐火罗人有一些了解。他们的核心区域是今天的天山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则是他们的主要领土。

从北至天山北部,南至昆仑山,东至河西走廊,西至帕米尔高原,都是吐火罗人的疆域。此外,楼兰、龟兹、车师等有名的西域国家,其实都是由吐火罗人建立的。

在中原地区,人们习惯称他们为“月氏”。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域都是月氏人的领土。然而,随着战国末期匈奴的崛起,月氏人的繁荣逐渐走向了尽头。

最初的时期,匈奴人并未有向西扩张的计划。因为他们的生活重心是在广袤的草原上,而在这个区域,最富饶的并不是西域,而是中原地区。

因此,他们长期以来,只要南下骚扰中原的诸侯国,就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然而到了战国末期,随着北方的几个诸侯国逐渐强大,开始在边境建造长城,匈奴人的生活受到了威胁。

这种改变使得匈奴内部开始从分散的小部落,逐步走向统一。但在这一过程中,匈奴却遇到了三位绝世猛人:李牧、秦始皇和蒙恬。

这三个英勇无畏的勇士,使得战国末期的匈奴受到了赵国的重创,死亡人数高达十万余。在秦朝时期,他们再次遭到严厉打击,甚至失去了河套草原。

因此,等到冒顿单于掌权时,尽管匈奴已经完成了统一,但他们也不敢轻易南下与秦朝进行硬碰硬的对抗。于是,冒顿单于带领他们向东方、西方和北方扩展领土。

在西方,匈奴的主要对手是月氏。对于匈奴和月氏的具体交战情况,我们目前尚不清楚,因为月氏的文字我们还没有完全破译,而匈奴则没有文字记录。

因此,我们目前无法研究完整的这段历史。

公元前3世纪,中原处于混战时期。与此同时,冒顿单于带领匈奴西征,首次击败了月氏人并迫使他们臣服。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冒顿单于及其子老上单于两位匈奴单于不断进攻月氏,最终使得月氏人在汉文帝在位期间无法抵抗。

月氏王被匈奴杀害,头骨被制成酒杯。为了避免匈奴的攻击,大部分月氏人不得不离开故土,向西迁移,穿越帕米尔高原,抵达今天的阿富汗和伊朗等地。

这部分迁徙的月氏人后来被称为大月氏。

尽管大部分的月氏人选择了西迁,但仍有一部分留了下来并臣服于匈奴。这部分人被称为小月氏,其中就包括了楼兰这个国家的建立者。

通过匈奴,汉朝对小月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随着近年来的考古发掘,我们对楼兰的建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约在汉文帝登基之初,大月氏选择了西迁,而匈奴则开始扶持剩下的小月氏人,在当地建立独立的国家。

公元前年,即汉文帝登基六年之后,楼兰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出现在汉朝官方的记录中。

在正史中,这一事件确有记载。通过研究楼兰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许多西域小国实际上是匈奴人征服月氏后,留下的月氏人在西域建立的。

而许多盗墓小说中经常描写西域的遗迹,如精绝古城、楼兰古城等。实际上,从时间顺序来看,主角们所做的事情就像盗了一个汉朝古墓或发掘了一个汉朝古城。

由于人们对这段历史不太了解,而且西域的一些文化历史后来失传,所以这些古国看起来很神秘。

在许多人眼中,那些位于西域的古老国家可能看起来不是那么重要。然而,其实这些国家并不小。例如,楼兰国家就已经算是一个大国了。

而像精绝国这样的小国家,在古代汉书中记载,全国上下总共只有三千三百人。放到中原地区,最多只能被称为一个小村庄。

这些神秘的西域国家曾经都是被匈奴征服的,而后来的中原王朝则不断同化了匈奴。因为这些历史,楼兰从开国开始就一直臣服于匈奴,这是非常正常的。

因为在当时,匈奴是西域真正的霸主,如果不臣服于匈奴,楼兰可能无法在西域立足。

历经五十余载,汉武帝登基,中原局势开始转变。为探查西域,汉武帝派遣张骞,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出使西域的人,他花了十三年时间,成功完成了使命并返回中原。

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其初衷是联合大月氏共同攻打匈奴。然而,大月氏已经扎下了根,不愿再与匈奴交战,于是张骞只得返回汉朝。

尽管张骞在第一次出使过程中是否到达楼兰尚不确定,但显然,他在此后的出使中肯定听闻过楼兰的存在。回国后,张骞立即向汉武帝报告了他的发现。

就在张骞第一次出使返回之时,汉朝已经与匈奴开战。此时,卫青已经收复了河套草原。由于张骞带回的情报,汉朝调整了战争策略,并在汉武帝的亲自指挥下,决定主要攻击匈奴的右贤王,彻底击败他并占领河西走廊,以开通与西域的通道。

接着,便有了霍去病六天转战千里,杀穿整个河西走廊的传奇故事。

汉朝在河西走廊被攻击后立即进行了移民,从而全面控制了该地区以及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不久之后,张骞在路开通后再次奉命出使西域,其中肯定包括了楼兰,这一事实也在史书中得到确认。出发前,汉武帝还给张骞提供了丰富的物资,让他去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而张骞不负厚望,不仅再次探访了大月氏人,还与西域各国建立了联系,并对更遥远的安息国有所了解。

张骞的出使,打开了中亚和西域国家的眼界,他们对张骞带来的商品表现出极高的兴趣。随后,越来越多的中原商人通过张骞走过的这条路,向西域贩卖商品。

这种经济交流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让楼兰和汉朝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历史上的楼兰并不是一个大国,据史书记载,它的统治中心扜泥城距离阳关里,距离长安里,人口约1.4万人,士兵约人。

楼兰国,这个只有不到一万五千人的小国,如果放在汉朝鼎盛时期,人口连一个县都不如,可能只是一个大一点的乡。

因此,楼兰国王的地位可能还不如汉朝的一个县令。如果不是楼兰国特殊的地理位置,汉朝可能根本不会把它放在眼里。

然而,楼兰国的位置却是至关重要的。它位于河西走廊的一条狭窄通道上,霍去病打完河西之战后,这条通道的东方以及通道本身,都已经是汉朝的领土。

在通道的另一端,是楼兰的领地。这座小国虽小,但却堵住了汉朝商人前往西域的道路。更糟糕的是,楼兰曾受到匈奴人的扶持,对匈奴抱有深深的感情。

即使匈奴已经被赶回漠北,楼兰依然偏向于匈奴。他们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经常为难汉朝商人和使节。这种局面让汉朝无法忍受。

如果汉朝想让商路畅通无阻,就必须先解决楼兰的问题。

汉朝决定采取军事行动,直接攻击楼兰。然而,这场战争的进展并不复杂。楼兰是个非常小的国家,全国人口数量不足汉朝骑兵的一个集团。

因此,汉武帝派出了一个名叫赵破奴的将军去扫平这些不听话的小国。赵破奴并不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将军,但在当年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中,他曾为霍去病工作过。

可以说,能在霍去病手底下当上将军的人,在西域这边是降维打击的。

虽然汉武帝具体给了赵破奴多少军队我们不清楚,但我们知道,除了给了一些精锐部队外,他还下令让西域已经臣服于汉朝的一些势力,各自出兵。

结果,赵破奴在西域组建了一支数万人的大军,令整个西域都感到惊讶。在当时的西域,这样的军队足以扫平一切不屈服的力量。

实际上,这支数万人的军队不仅是为了楼兰,更是为了对抗另一个强国姑师。相较于楼兰,姑师稍微强大一些,但人口却不及楼兰。

汉朝之所以重视姑师并集结数万兵力,是因为姑师的地形比较特殊。

在历史的长河中,姑师因其扼守天山缺口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一处重要的军事要地。这与当年楚汉战争时期,刘邦在成皋地区阻击项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姑师的防守相对容易,而汉军想要进攻则相对困难。因此,这场军事行动的主要目标是姑师,而楼兰则只是顺带收拾。

赵破奴在集结了数万人后,没有亲自前往楼兰,而是派出了之前被楼兰为难的汉朝使者带领七百精锐轻骑兵前往。虽然只有七百轻骑,但在楼兰面前,他们已然是无法抵挡的敌人。

毕竟,整个楼兰的军队加起来也只有两千多人,而且大多数都是步兵。双方的战斗力差距明显。

在汉朝使者的带领下,七百士兵轻松击败楼兰军队并俘虏了楼兰国王。在汉朝的掌控下,楼兰高层进行了大规模的权力重组,成为了一个新政权。

然而,楼兰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在接下来的很多年里,楼兰不断在匈奴和汉朝之间摇摆,反复横跳。这次楼兰王被俘投降后,不久匈奴又来进攻。

楼兰面对强大的匈奴,只能再次投降,倒向了他们。之后,楼兰更是在汉朝和匈奴之间做骑墙派,派出两个儿子分别作为人质。

在汉朝远征大宛的过程中,匈奴企图阻断汉朝主力的归路,但由于自己的胆怯而让楼兰从中作梗。无奈之下,楼兰泄露了汉朝的行动信息。

随后,汉朝的玉门关守军再次出击,成功抓获了楼兰王。楼兰王对此坦诚以对,向汉武帝解释说,楼兰作为一个小国,如果不筑墙加强防御,很容易被其他国家灭国。

他请求汉朝将楼兰全国人民都迁移到中原。然而,汉武帝最终还是拒绝了他的请求,可能是由于对楼兰不够信任,也可能是因为认为楼兰人和中原人存在文化差异。

不管怎样,汉武帝最终拒绝了楼兰人归化的请求。

楼兰王在表示再次臣服汉朝后被释放,然而不久便病危。他临死前希望自己的汉朝人质儿子继承王位,但不巧的是,这位王子因为在汉朝犯法而被施以宫刑,无法即位。

于是,楼兰王只能另选一位儿子为新王。新王上位后,依然反复倒向匈奴和汉朝。当汉昭帝在位时,权臣霍光对这种反复无常的国家感到头痛,于是派使者刺杀了楼兰王。

在汉朝杀掉楼兰王后,他们从楼兰国内选了一个官员作为新的统治者。由于之前的楼兰王已经不复存在,所以楼兰改名为鄯善。

然后,随着汉朝在西域建立都护府和大规模的屯田,很多中原人开始迁移到西域并逐渐融入当地。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楼兰或鄯善逐渐被同化。

最终,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由于西域的气候环境发生变化,楼兰国变得不适合人类居住,楼兰人开始迁移,楼兰国也因此彻底消失。

这就是楼兰的历史。

历史上,楼兰并非大势力,也无神秘之处,只是一个普通的王国。然而,从楼兰自身来看,他们为了在匈奴和汉朝之间生存,不得不不断变化策略。

毕竟,由于国家规模小,如果不能随环境变化,将难以立足。楼兰的历史,让我们明白一个真理:真正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力量。

对于像楼兰这样的小国,很多时候并无选择权,只有自身强大,才能真正掌握选择的权力。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