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2/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科医院曝光 http://www.kstejiao.com/m/

书写有温度的人文历史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

宝极河山集:《故国背影——宕昌羌人的历史奋争》

策划:刘恩华王皓马昱东

执笔:马昱东

40

曾经开玩笑说为了多写点自己喜欢的两当我愿意让曹丞相和他的大军在故道上天天匍匐前进或埋锅造饭搞野炊PARTY,事实上曹操大军进军汉中的速度真的比匍匐前进快不了多少。

建安二十年(公元年)三月,曹操亲率大军拔营启程,踏上陈仓故道远征汉中,四月,拔武都郡故道县后进至故道以西的河池(今徽县)地界,河池县是沿故道南进汉中的必经之地,曹丞相当然也想轻轻松松的拔掉,可惜拔的有点费劲,因为有人不想让他拔,这人是氐王窦茂。

与羌人撒豆子般到处迁移居住不同,东汉时期氐人主要分布于今日陇南、天水、汉中略阳等相对集中的地区,特别是武都、成县、徽县是氐人最为重要的聚居区,后世建立前秦政权的苻坚其祖籍就在陇南武都安化镇,东汉时期前后爆发持续近百年的三次羌人大起义中,聚居于成徽盆地的氐人是羌人可以信赖和相互支持的重要力量,仅在今成县、徽县境内爆发的氐人反抗东汉统治的暴动和起义就有十数次之多。

一句话,这里的氐人不好惹,有光辉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曹操是苟延残喘的东汉王朝的实际控制人,毕竟没有改朝换代,还打着大汉的旗号,那就没啥说的,氐王窦茂立即下令向远道而来的曹操大军开战,史籍记载“氐人塞道”。

每一个人都要为我们老祖宗创造的文字而自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可与汉字媲美,比如前面的“拔”字,还有这个“塞”字,多么形象多么传神,就这一个字足够,所谓塞道就是用无数鲜活的肉体堵死你前进的通道,可见氐人前赴后继誓死一战的决心,也可见当时羌氐民族与东汉统治者之间一触即发的紧张关系。

关于武都郡境内羌、氐部族对抗东汉王朝的事前文我们讲了很多,这里再次提出来给大家灌耳音,主要担心你不能理解三国后期姜维怎么就那么厉害,经常提数千健卒,就敢平步陇右,转战千里,这主要是包括宕昌境内的羌人以及聚居于武都和成徽盆地的氐人给予了姜维最大的支持。

曹操曹丞相也不是吓大的,那也是无数次死人堆里滚出来的统帅,并且帐下猛将如云,谁怕谁啊!还怕你个氐王窦茂不成,一声令下先锋大将张郃率军出战,开道推进,只是这速度可没有想象中那么快,双方反复纠缠搏杀,直到五月曹军才斩杀氐王窦茂,大致平定氐人反抗。

这次失败对于聚居于武都地区和成徽盆地的氐人而言是一次十分巨大的转折,因为数年后当刘备攻取汉中曹操在败退之际,下令将武都郡内能够转移的羌氐人口全部迁往天水郡以及关中地区,苻坚家族极有可能就在这次迁移中被迁往今天水秦安一带,当然这是后话。

拔了河池(今徽县)的曹操并不轻松,一来河池以南的青泥岭是故道途中至险之地,进军不易,二来河池氐人初定,大军开拔后难保不再次反叛,如果前有阳平关久攻不克,后有氐人再燃战火断绝粮道,大军必然进退失据,生性多疑的曹操只要一想这个自然而然的就想坐在青泥岭上与众将士合唱一首《凉凉》。

基于上述原因,一直延宕到同年七月曹操大军才进至阳平关一线,曹操到达的这个阳平关和公元年钟会率军灭蜀攻克的阳安关(今阳平关)不是一回事,需要解释一下。

为了讲清楚阳平关的问题我查阅了中国古代关口的相关资料,除古函谷关、虎牢关、雁门关、娘子关、蒲津关、大散关兴建于周代或秦代之外,关龄接近或超过两千年的主要有玉门关、阳关、阳平关,而现在保存较为完整的居庸关、山海关、嘉峪关等只能算是小字辈。

古阳平关始建于西汉时期,具体年代不详,位于今陕西省勉县武侯镇莲水村,北依秦岭,南临汉江和巴山,西隔咸河,雄踞于西通巴蜀的金牛道口和北抵秦陇的陈仓道口,与汉江南北的定军山、天荡山互为犄角之势,是汉中盆地的西门户,同时也是巴蜀通往关中的北端前沿,地理位置十分险要。

《隋书地理志》对古阳平关的军事战略地位描述得更为详尽:“西控川蜀,北通秦陇,且后依景山,前耸定军、卓笔,右踞白马、金牛,左拱云雾、百丈,汉、黑、烬诸水襟带包络于其间,极天下之至险。蜀若得之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将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开扩土地;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因而,古阳平关自古就被视为“蜀之咽喉”、“汉中门户”。

这还真不是吹牛皮,在冷兵器时代,你要沿故道路线进入汉中,拿不下阳平关你也是干瞪眼,要不你返回关中再去走子午道、傥骆道或者褒斜道爬山涉谷的试试?

从南方北上要想进入汉中也一样,阳平关是必经之路,那个统治汉中二十多年的张鲁就是自成都北上攻取阳平关后才占据汉中,正是拜张鲁所赐,是他下令烧毁褒斜道栈道才使曹操无路可走,沿着故道绕远抵达阳平关。

数年后刘备从曹操口中生生夺得汉中这块肥肉,自此汉中归蜀汉政权所有,蜀汉政权为了更加有利于蜀中地区的防卫,在今日宁强县阳平关镇新建一座雄关,扼控入蜀通道,此关称阳安关,又称关城,年钟会挥军猛攻的就是此关,宋时将阳安关更名为阳平关,一直沿用至今,所以你别以为曹操率军跑到今日宁强阳平关去了,完全不同的两个地方。

曹操尚不知道数年后他将败退汉中,所以这次来的有点信心满满气势汹汹,目的非常明确,张鲁你小子要么投降好好搞你的五斗米教,要么滚蛋能滚多远就滚多远,看看我身后的十万大军吧,都是虎狼之师,颤抖吧!

当然曹操想的要比这远多了去了,因为刘备已经夺取益州,如果不尽快解决汉中张鲁,汉中迟早会落入刘备之手,这才是让曹操心急如焚的真正原因,内心深处曹操压根就没把张鲁当成对手。

面对声势浩大的曹军,张鲁有点颤抖但也绝对不会轻易放手,失去根据地宛如拔肝拉肺,谁乐意?想说再见那真不容易。

不服气就干,张鲁还是想凭借阳平关的险峻与曹操一决高下,万一成功了呢,所以张鲁派遣张卫、杨昂、杨任等将领依山筑寨坚守阳平关,耗费曹操军力以待时机转变。

这个张卫是张鲁的弟弟,颇有谋略,他以阳平关为基础,在其附近周边的山头搞出了一个小长城,曹军连攻数日无果,哪哪也打不开缺口,攻不动,士气低落,就连大将张郃、夏侯惇和许褚也没啥好办法,只能流着哈喇子仰望阳平关。

这个时候可能有几个不大好的消息传递到了曹操那里,这些消息我猜想要么河池(今徽县)氐人再次蠢蠢欲动,要么孙权即将进攻合肥的军事计划被曹操侦知,要么刘备可能率军北上想要趁火打劫,不管是哪个消息,反正曹操萌生退意,曹操是个识趣的人,真的要是干不过那就不硬干,回头再说,大军被堵在这大山窝里的确危险。

这个时候韩谌向曹操建言,主公呐,这里可比不上大平原您想撤就撤,想往哪里撤就往哪里撤,我们要在这里撤退不但要渡江还得爬大山,要是张鲁再派兵追来,估计我们都爬不到青泥岭。

曹操铁青个脸嚷嚷,别墨迹了,有啥好主意快说快说!烦着呢!韩谌说我没啥注意,但知道大军不能撤退,深入敌境太远,撤退是找死。

曹操一时默然无语挥挥手示意韩谌退下。

蹊跷的是在几天后一个大雾弥漫的深夜,数千麋鹿发疯似的闯进张卫军营引起混乱,曹军前锋恰好及时冲进,一顿猛砍猛杀,张卫全军大乱,曹军阵斩张鲁大将杨任,张卫乘夜逃走,曹操这才夺取阳平关,打开了通往汉中的门户。

史籍中对于这个诡秘夜晚发生的事件记载极为模糊,但我相信这可绝不是巧合,世界上从来就没有这么幸运的巧合,无论任何一个战争时期,利用自然天象的掩护进行进攻和撤退时有发生,曹操是三国时期超一流的战争玩家,秦岭山区野生动物极多,十万大军抓几千只麋鹿应该也不是大问题,找一个大雾弥漫的夜晚也不困难。

总而言之,曹操攻占阳平关还算容易,这是与数年后刘备攻取汉中相比较而言。

在曹操攻占阳平关之际,刘备也解决了一个大麻烦,因为与东吴有约在先,刘备取得益州后,必须要归还荆州,因为这个缘故年夏初,孙权向刘备索要荆州,刘备耍赖皮,对孙权说您再给我缓缓,等我攻占凉州后再还荆州给你,付利息哦。

刘备所指的凉州几乎包含今甘肃、宁夏大部、青海一部,那是位于陇山以西的一个极大区域,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暂且称为大凉州,州治在武威的那个凉州管辖范围要比前者小很多我们暂且称为小凉州,曹操与韩遂、马腾、马超死磕多年,为的就是控制凉州,你刘备想夺,哪有那么容易。

孙权一看刘备开出的空头支票,勃然大怒,下令吕蒙率军二万攻取长沙等三郡,刘备闻讯急吼吼亲赴公安(今湖北公安南)派关羽夺回三郡,与此同时,孙权针锋相对也进驻陆口(又名蒲圻口,在今湖北嘉鱼西南)亲自督战,使鲁肃率兵万人驻屯益阳(今属湖南)以拒关羽,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此时,刘备闻知曹操已进入汉中地界,要是曹操一鼓作气南下攻占益州,那可真的就得唱凉凉了,形势比人强,无奈刘备遣使向孙权说好话讲和,孙权派诸葛瑾回使,两家以湖水为界中分荆州,复结盟约。

就这样刘备也没法闲着,因为曹操顺利拿下汉中后,九月,巴中真人部落酋帅朴胡、杜蒦、任约率部归顺曹操,十一月逃往巴中的张鲁携家属出降,曹操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至此,曹操不但占据汉中,其势力已经进入三巴地区(巴郡、巴西、巴东),再不采取反制措施益州迟早会让曹操鲸吞。

当年十二月,刘备派遣部将黄权出兵三巴,击败投降曹操的真人酋帅朴胡、杜蒦、任约等人,曹操派大将张郃率军进至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拟将三巴地区真人徙至汉中,刘备派巴西太守张飞率万余人正面迎击,与张郃相持五十余日,大破张郃,这就是著名的宕渠之战,此战后刘备平定三巴。

公元年对于曹操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年份,顺利攻占汉中,基本遏制和封堵了刘备集团北上发展的空间,对于刘备和孙权而言,也还算说得过去,对于双方利益斗争非常激烈的荆州总算有了一个临时性的处置办法,没有导致联盟的破裂,刘备小心翼翼的总算在益州站稳了阵脚,只是孙权在八月间趁曹操进攻汉中张鲁之际,主动发起第二次合肥之战,结果在五子良将之首张辽的强悍反击下损兵折将,没占到啥便宜,抱憾而归。

倒是这个张鲁在投降曹操后,专心发扬和传播他的五斗米教,为日后道教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而曾经称霸凉州的一代枭雄也在同年死去,只是死的比较窝囊,同伙趁其不备一举袭杀,首级传送曹操。

公元年还真不是一个平凡的年份,汉中褒谷口石门石刻中的“衮雪”二字也极有可能是在曹操攻占汉中之后书写,这两个字多少也为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增加了一抹令人向往的诗意。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