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话甘肃矿区(办事处) 超巨星 甘肃矿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玉门市境内,地处戈壁荒滩。东连嘉峪关市,西接瓜州县(原名安西县),南依祁连山,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为邻,北濒肃北县马鬃山。平均海拔米左右。甘肃矿区(办事处)是国内现存的唯一一个地(市)级矿区。办事处原驻玉门市低窝铺四〇四厂,年迁驻嘉峪关市区。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万余人。辖区有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大唐八〇三发电厂、中核华原钛白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及部分省直单位和驻军部队。一、四〇四厂扎根戈壁年1月,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决定发展核工业。此后,国家决定兴建包括国营四〇四厂在内的核工厂。年11月,国营四〇四厂开始选址。年5月,中央批准在甘肃省玉门县(今玉门市)境内定点建设国营四〇四厂。10月,国营四〇四厂开建。为便于掩护,对外称“西北矿山机械厂”。属第二机械工业部(简称二机部)领导。国营四〇四厂一线工程年建成,年5月投产。年代初,二线工程建成投产。作为大型核燃料生产厂,国营四〇四厂是我国规摸最大、建设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核工业生产科研基地,拥有反应堆、核燃料后处理、铀化工、核部件冶金加工、轻材料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等生产技术,属国家特大型核工业联合企业,为中国核燃料生产、核部件研制和核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厂区驻有多个兵种部队。厂区总占地面积平方公里。厂部驻在玉门县(今玉门市)低窝铺(兰新铁路在这里设有“低窝铺站”)。二、设立矿区,政企合一年,基于国营四〇四厂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性质,为加强对国营四〇四厂的领导,甘肃省根据中央指示,在基地设立甘肃矿区办事处(注:与国营四〇四厂一套机构两个名称),为省政府派出机构,行使专区级行政权力。四〇四厂形成了政企合一的体制。甘肃矿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万人(高峰期总人口曾达4万人)。甘肃矿区办事处成立后,为核基地生产建设顺利进行及确保核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办事处驻玉门市低窝铺国营四〇四厂厂部。经过矿区数万职工居民和解放军指战员的共同努力,克服重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平沙万里无人烟”的戈壁荒漠中建成我国第一座原子城,它不仅是我国屈指可数的特大型原子能工业基地,同时又是一个电力充足,城市生活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被誉为“中国核城”。甘肃矿区的农业主要是2个农场,即五华山农场和腰泉子农场。有近亩土地,已开垦近亩,以粮食作物为主,其次是油料作物。矿区的工业过去主要是军品生产,改革开放后,四〇四厂的发展进入了军民结合的新阶段。年5月,四〇四厂改属核工业部。年5月,四〇四厂改属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年8月,国务院专门会议确定四〇四厂“保军转民、建成我国后处理其地”的发展方向。年代中期,由于地处戈壁荒滩、信息闭塞,四〇四厂转民之路进入艰难曲折的阶段。年3月,为加快中核四〇四总公司改革发展和稳定职工队伍,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防科工委等“两部一委”联合下发科工改[]号文件,提出将四〇四厂“建成一个主体精干、机制灵活、技术先进、生产科研一体化,适应市场经济、满足国防建设需要的新型高科技核基地”。年6月,四〇四厂更名为中核四〇四总公司。年12月。中核四〇四总公司改组为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三、生活区迁址嘉峪关年初,按照号文件“生产、生活区分离,异地安置”的要求,四〇四厂对嘉峪关、酒泉2市进行了考察比选。6月,经全体职工投票表决,四〇四厂生活区选址嘉峪关市。7月,在嘉峪关市南市区征地.8公顷。年4月,四〇四厂生活基地在嘉峪关市开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嘉峪关南市区的一片荒地上建成近70万平方米、5个园区、近套住宅,一座座住宅楼拔地而起,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生活园区初具规模。年8月,刚刚更名的四〇四总公司启动行政、生活区搬迁工作,甘肃矿区办事处随之迁驻嘉峪关市。年2月,四〇四总公司完成近户家庭的“大搬迁”。四〇四住宅小区名义上受所在嘉峪关市峪苑街道办事处(年3月改为嘉峪关市镜铁区峪苑社区居委会)管辖。年,甘肃矿区办事处(地级)下辖第一街道办事处(乡级),第一街道办事处下辖兰泽园、金橘园、碧波园、枫林园、青禾园、丰麦园、紫竹园7个社区。(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等)。 以上内容均转载自网络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