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14“我们走在大路上——我眼中的新耀州”系列征文活动(选登稿件14)

念奴娇——华原梦

——作者杨鹏程

玉人相邀,

登宝鉴,

尽看涛涌云漫。

城南烟雾锁醉柳,

城北旖旎描佛兰。

长堤春晓,

梦里吴越,

永安享夜阑。

鼎尚正大,

文庙古风珊珊。

最期当数花园,

芹泥雨润,

高摩矗龙蟠。

秃壁经年残照里,

化成几缕新桓。

关河初定,

行辕北归,

故原祈长安。

佳人无寐,

应一夜贪欢。

15“我们走在大路上——我眼中的新耀州”系列征文活动(选登稿件15)

家在城南

——作者段廉琪

我是南街人。若是有老户人家问起,就会说:“南头的!”

几次搬家,都走不出个“南”字。成家后,从小时候生活的“南小巷子”,搬到了城外的“南泉子”。去年中秋,离开居住了二十多年的小院,搬上了新楼,新楼还在城南,就是南门口的“城南壹号”。好多人问我为啥不上新区买房,我都会说:“住这儿,习惯了。”

我家住高层,阳台下的景物再熟悉不过。楼房背后,下面是南街幼儿园,周围是大片的民居。楼前一片开阔,漆河、沮河汇聚成药王湖,东乳山、西乳山墩守着南岔口。这里又有山又有水,这里便是我的家——耀州的城南。

城南这一片过去为南街村的菜地,村民们习惯上把漆河以西统称“南门”,漆河以东叫作“东河”,再往东过了铁路“十二米桥”俗称“梁东”。这些地方,这些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逐渐发生着变化。原先的菜地快没有了,满满的都成了宅基地,“杏花村”占去了很大的一块。各家各户盖起小楼,呈现出了新农村的繁荣。如今,这些昔日的城中村、城郊村,在“撤县设区、撤镇设街、撤村设居”后都改成了社区。这几年,巷道宽了、路灯亮了、排水利了、垃圾少了、绿化美了,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居民们出门方便了,买东西方便了,上厕所方便了,洗澡也方便了,健身广场上的欢歌笑语更多了。

南大坡下有南大桥,早年间这里是北上的交通要道。南大桥横跨沮河,桥北旧称“西河滩”。过去发了“山水”,河水漫堤,菜地常常被淹,儿时的记忆中,依稀还有社员们冒险抢收辣椒的场景。这些年的河道治理卓有成效,功不可没,南街人的生产、生活有了安全保障。不仅如此,桥北面沿河堤修筑的锦阳路,桥底下新建的休闲公园,桥南面不远处正在改造的药王湖,都能给人以宜居的景观享受。

人都说耀州城像一条船,那么我就住在船头了。是船头,就要有水。的确如此,老早以前,这儿就叫“南泉子”。汩汩的清泉,淙淙的溪流,盈盈的池水,模糊的记忆中,还有一片片的野芦苇、一丛丛的马莲草、一层层的水葫芦……。到了后来,从老城墙到公路边,这儿也盖满了房子,虽说还叫作南泉街、南泉巷,但早已没有了泉子,湿地美景渐渐远去,并且因靠近公路,曾经一度环境很差,尘土飞扬,灰蒙一片。欣慰的是,近年来区上进行了国道沿线的综合整治,加大了“创卫”及治污降霾的力度,使得市容面貌得以改观,也相信随着两河治理工程的实施,“南泉子”的水会更清,天会更蓝。

南门外新架起了一座仿古石牌楼,引起了老人们的街谈巷议,唤起了对当年耀州城南“北山锁钥”古牌坊的记忆。隔着“咸榆路”,对面有大桥斜跨漆河,过河是通往水泥厂的生产路。路的南边是一大片平地,靠近岔口那片树木成林,人称“杨树林”;林场深处过去布满沼泽,青蛙成群,人称“蛤蟆窝”。青蛙在跳跃,蝌蚪在巡游,小鱼在窜动,螃蟹在爬行,儿时逮螃蟹、捞小鱼、扎树叶、“挑马齿”、“打江水”的场景隐约还在。站在原地,如今这里水波粼粼,树木葱郁,花草满目,依旧的一片田园风光。药王湖的兴建,更多了亭台阶栏、路桥堤坝,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衬,相得益彰。如此美景竟引得不远处新塑的大铁牛也伸长了脖子,隔水相望,一动不动的注目观赏,陶醉其中。

“梁东”的那片地,当年水泥厂建设五号窑时给征去了,现在还有几条生产线摆在那儿,从产业调整和转型发展的大趋势来看,搬迁是迟早的事。到那时,药王山大景区的规划蓝图将会变成现实,耀州的城市风貌将会焕然一新。

家在城南,这里有山有水;家在城南,这里有乡音有乡情;家在城南,这里更有美好的未来。

16“我们走在大路上——我眼中的新耀州”系列征文活动(选登稿件16)

耀州地名趣编

作者——冯耀平

在安家山的安家庄,有个小伙叫安子。由于生活窘迫,就住在后沟沟西半坡上的石板房里,白天,饿了就摘些北岭上的白瓜充饥,渴了就到岭底龙湾前河里喝些凉泉。夏天,边到阴山的背阴处去吹吹梁背后;冬天,就在阳山阳坡里的阳山窝晒晒太阳。常常在梦里梦见自己吃烧锅,油饼像鳖盖,住上楼、下鸭口,幸福咀里飘香坡。可一觉醒来,竟发现自己仍躺在这白草坡的白杨树下,只是一番云梦而已。

一日,从庙湾文庙来了一位高家人,看见像独石一般地坐在小河二台子上的安子说:“我虽是安子上的人,住在灯草沟,却见过大台子,可怜穷人吊咀缺少衣食。你年纪轻轻,要扬山河之气,跨出小塔洼尖沟,去山外看看那新城村,如到了玉门,水像神湫,地比土儿平。西松山上有河口,东岭之下有下塔,吃的堆成了米家坡,喝的汇成了桃曲坡”上河有山庄,下湾有鱼池,人人都长命。你若不信,就看我手中宝剑。安子一看,就见大香山下蜿蜒一条照金河,神水之上架起一座安里大桥,一直从北岭上的那坡跨过北要险,直通南西沟的锦阳川。

受了高家人指点,安子再看看自己住的旧草房和石板房,如梦方醒。因为长期蜗居白莲沟的坳里,孤立在包包上,被涧沟相隔,又受长蛇岭阻挡,思想僵化,从外湾绕到湾里,终没能绕出小塔洼的后沟,贫穷就像一块大石头压着自己。

男儿立志,崖底发誓,便去了香山寺,在庙底里上香磕头后,心想再不能拿马咀去吃牛蹄窝的草场。于是,安子离开三岔川告别三岔口,一路上从坡沟打工到大湾,又从河东吃苦到孝西,终于在三政安顿了下来,并在西河岸结识了许多西故贤的朋友。

这日也巧,安子在沮河边上的天宝滩散心,当走到镇河铁牛边时,竟遇上了一个叫冯兰的姑娘,年轻人熟悉网上快递,两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谈的火热。冯兰姑娘不但善修文,还会瑶曲,以前家在小丘原畔的洞顶上,后来移村,才在今天西阳城的东坡建起一座窑院,家里盖起一排一排青砖瓦房,还砌了三件房的瓦窑,使用的全是新兴的家具和家电。

不知不觉间,俩人就来到了岔口,见天色渐晚,分别时还相约再见。临了,冯兰还叮嘱安子回到大峪口,不要走大沟畔,小心被那里的大岩子碰着,情话绵绵,依依不舍。

之后不久,安子和冯兰终于莫火到了一起,有情人终成眷属。结婚后生了个男孩叫开福,到上学时送到孝义坊的文昌阁,学习孝义的道理,老师自称孔子头,学校里的学生实行全寄宿,还在上楼下楼却不要家里管。娃聪明也上党子,学习成绩每次都拿铁龙头。

见识多广,安子和冯兰不甘现状,两人一商量,趁现在年轻时要创大事业,正赶上新政策助力。安子便回到了新农村,冯兰也辞掉了金盆店里的工作。他两承包了一架荒山荒坡,当起了创业老板。先在承包的六十亩台上种上高山槐和杨树林,又在六十亩地理建起了核桃园、桃子园、枣园子,再把前槽和后槽连起来变成了六十亩槽,联合发展起了奶牛业。随着创业不断壮大,两人又在庙湾的河里修起了鱼池,事业如火如荼。

如今,安子和冯兰成了一方能人,最终告别了昔日的担水沟,摆脱了山洼的穷疙瘩,在重划的新庄子上建起了高院子,把原先半原里的旧瓦房和瓦窑拆掉,重新退地还林。安子会干事,被村里人选为上官,带动群众一道脱贫致富奔小康。

这正是:龙石寨里青龙舞,

凤凰山上凤凰飞。

(您能找出故事里多少个地名)

微耀州∣一个有用的







































儿童白癜风有哪些症状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