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有这样一座城, 他曾经万众瞩目,中国第一口油井在此诞生; 他曾经桃李满天下,为陕北、大庆等新油田输送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20余万名技术人才和石油工人; 他曾经繁荣富强,建国以来,他已为国家上缴税收上百亿元; 他的名字是玉门。 年,为保障生产,玉门油田所在地被设立为玉门市,县政府也搬迁至此。到20世纪80年代,石油产业鼎盛时期,这座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的总面积扩张到1.35万平方公里,人口一度达13万余人。 老君庙油矿50周年纪念章和牌匾 玉门是中国西北少有的纯工业城市。一座城只有一个企业,其余所有企业甚至政府都为其服务。在玉门,只有两种身份,石油管理局的(中石油玉门分公司的旧称,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被玉门人沿用至今)和不是石油管理局的。 上世纪80年代的玉门 鼎盛时期这里曾经有13万人在居住。 玉门人在看社火 年以来,玉门油田原油储量急剧减少,以后短短几年时间,市区人口锐减。 截止年有9万多人迁出老市区,留守人员除石油生产工人外,绝大部分是无力搬迁的老弱病残和下岗失业人员。 北坪商场楼下几十米长的步行街,几乎汇聚了老玉门所有的人气。玉门物价不低,主要是石油工人的消费场所。年11月,随着最后一批石油工人搬离,“老城区的夜晚和周末,彻底没有了喧闹声”,一名当地商贩这样说。 祁连山脚下通往玉门的公路也不如以前繁忙了。目前,玉门已被列入全国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名单,由中央财政给予资金支持城市进行财力性转移。玉门的废城之痛,映射出中国众多资源性城市的转型困局。 文章内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ay赞赏 人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