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烈的色彩,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老旧时光中散发出勃勃生机……这样的玉门,不同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那唐诗里的荡气回肠。这样的玉门,也不同于“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那生产中的火热豪情。这样的玉门,有寂静中的沉思,有跳出时光的创意,还有用艺术对曾经岁月的激情演绎,用痛快淋漓的色彩唤起这片土地新的活力。玉门,玉石必经之门,因西域输入玉石由此通关而得名。 玉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这里曾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梦想和荣耀。21世纪初,随着玉门油田开采量的变化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玉门市政府西迁70公里至玉门镇,玉门油田选择下撤酒泉市肃州区,生活与办公基地设在酒泉,玉门老城只作为生产区,日渐寂静。近年来,玉门老市区依托深厚的石油文化底蕴及独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了一些以红色、石油为主题的影视剧剧组来取景拍摄,还依托铁人文化、石油文化和人防工程,结合石油特色小镇的建设和红色旅游全域规划,进一步提升玉门老市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步步又“唤醒”了这座老城。 近日,中外涂鸦艺术家的到来,更是给这座城市涂上了一抹亮色。10月3日至7日,由玉门市政府主办、玉门市委宣传部和玉门市文广局承办的玉门涂鸦艺术邀请交流大会在玉门老市区闲置的体育场举办。这是涂鸦街头艺术首次来到玉门。“玉门老市区是保存完好、具有上世纪风格的老城,凝聚着石油摇篮的工业发展印记和宝贵的红色文化、铁人精神。目前,玉门市准备打造四个特色小镇,而老市区是其中极具艺术特色的文旅小镇,时尚且富有艺术表现力的涂鸦艺术正好贴合了这一文旅发展思路。”玉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琳娜说,策划该活动正值铁人诞辰95周年,也是在铁人干部学院成立之际,想通过墙体艺术展现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 10位来自北京、上海、杭州、重庆、广州等地及俄罗斯的涂鸦艺术家在体育场西侧长约米的围墙上绘制了10幅、总面积约平方米的涂鸦作品。戴着安全帽的钢铁巨人足足有三层楼高,黑色的圆形背景代表石油,身前的电钻彰显了石油工人的身份。夸张的色彩,错位的视觉特点,玉门老市区现存建筑被艺术家重新演绎,焕发出新的活力…… 玉门野火文化传媒公司是这次玉门涂鸦艺术邀请交流大会的主要执行方,其负责人37岁的陈澍是玉门人,离开玉门后,他辗转全国各地,从事摄影等多种艺术活动。“体育场废弃的建筑、荒草、沙石地面等刚好与涂鸦这种街头文化契合,完成后的作品容易呈现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体育场刚好在马路沿线,人们路过时能看到涂鸦给玉门带来的变化。”陈澍说。他面向全国发布了玉门涂鸦征集文案,吸引了40余名涂鸦爱好者报名,最后筛选了10位最具实力的艺术家。涂鸦艺术家“DAO”原名方初安,来自杭州,他的作品主题是“梦境”,实际上表达的却是“奉献”。 “到玉门后,听到最多的是关于石油工人的故事,比如铁人王进喜用身体搅拌泥浆,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石油工业。在创作中我用了油作为媒介,身体和流动的油做了有序的穿插和结合,画面上方是个梦境中的人,管状的身体喷射出流动的石油,人油一体无私奉献。延续到下方,天使般的工人带着曾经给予自己能量的牛与羊一同努力完成愿望与目标。上方的梦境遇见了下方的现实,油则是媒介。”方初安说,“玉门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民风淳朴,有机会一定会再来。”李琳娜说,体育场是当年玉门老城的文化地标,曾举办过多场全国性的文艺活动,如今虽然弃用,但它在老玉门人心中留下了印记,承载着情怀。它的墙壁很有年代感和展现力,和涂鸦风格非常契合。此次借玉门涂鸦艺术邀请交流大会,把体育场打造成一个户外文化创意展示馆,增强玉门老市区的文化艺术感。“玉门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我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来玉门。”陈澍说,他今年还策划了“往玉门去”的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年轻的艺术家到玉门老市区“探险”。今后还想在玉门办艺术节,为将玉门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城市奉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来源:《酒泉日报·飞天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