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8日 玉门公安成功阻止一起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案件 看来咱们每周一期的预防电信诈骗专栏 还是有点作用的嘛 今天玉门公安继续教大家 防范“猜猜我是谁”和“网络征婚交友”诈骗 让大家都能练就一双能识别骗局的火眼金睛 让犯罪分子无机可乘 ↓↓↓ 一、“猜猜我是谁”诈骗 + 个人的联系方式总是会更改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不能一一告知自己的好友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很是盛行 大家却不知这其中却包含了通信诈骗…… 经典案例重现常见手段关于“猜猜我是谁”知识小百科 “猜猜我是谁”这类诈骗手法迷惑性强,危害巨大,很多人上当受骗。犯罪分子先是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人的公民个人信息,在掌握受害人的电话号码、姓名等基本情况后,打电话给受害人,直呼受害者的名字,让其“猜猜我是谁”,让受害人误以为骗子是他的某个熟人,犯罪分子根据受害者的猜测,顺水推舟冒充熟人身份,声称要来看望受害人。随后,犯罪分子编造其被“治安拘留”、“住院受伤”等理由向受害人借钱实施诈骗。 1冒充上司诈骗 “明天九点到我办公室,有事找你。”某公司员工张某接到一个自称“领导”的陌生电话,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第二天,“领导”再次来电:“我正在陪客户,你先替我垫块打点关系,晚点去财务领钱。”想着替领导垫钱,升职机会来了,张某立即向“领导”银行卡转了元。但没过多久,“领导”又让他转钱,张某起了疑心,跟同事确认后发现被骗。 2冒充朋友诈骗 3冒充亲戚诈骗 北京的张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问:“我声音,你没听出来吗?张先生感觉这声音好像是多年未见的“表哥”,就喊对方“表哥”。听到张先生叫“表哥”,对方马上“应答”。 当天晚上,“表哥”又打电话来称,因嫖娼被秦皇岛公安局抓了,需要张先生四万元急救。眼见“表哥”惹了麻烦,张先生没有犹豫就往表哥指定账户打去4万元钱。 随后几个月里,这位“表哥”又打来三次电话打来电话,编造各种“理由”让张先生帮其解决在秦皇岛的“麻烦”。“救人心切”的张先生听到按照“表哥”的要求又分别给“表哥”汇去15万、25万元、30万元。 仅仅打了5个电话,张先生就稀里糊涂地给并未见面的“表哥”总共汇去74万元。 他攒下的养老钱,几乎被“表哥”全部骗走。 其实,骗子们都有一套属于他们的“剧本”,类似此案件,骗子在打电话给受害者时经常会说“你猜,我是谁啊?”这样很容易让受害者顺着骗子的话往下说,而骗子也会根据透露的信息,顺着往下骗。这种电话诈骗方式是“一对一”形式,屡见不鲜。 警方提示 防骗手段: 这类诈骗手法中,如果被害人接到电话猜测犯罪分子的身份,对方就会直接承认,冒充此人,所以大家接到此类电话时要保持警惕,可以故意编造一个或几个人名试探,如果对方承认,那肯定是假的;同时,在任何汇款转账之前都要设法确定对方确实是本人后再进行。 二、网络征婚交友诈骗 + 宋仲基和宋慧乔结婚了!去年这条娱乐新闻轰炸了朋友圈。 网友惊呼“我最爱的男人和最爱的女人在一起了,我怎么办!” 单身狗一边吃着狗粮表示艳羡,一边又舔着伤口表示被虐的不轻,恨嫁、恨娶的心情是越发急切了。 我的男神什么时候出现啊? 女神你在哪里啊? 作为一个常常看到婚恋诈骗案的小小法律人,小编这个时候想到的却是,啊,会不会有很多可爱的网友着急找对象而上当受骗呢。 找对象这事可是急不得,睁大眼睛搜寻不够,还得擦亮眼睛甄别。 行骗途径通过网络交友、相亲网站 编造“高富帅”或“白富美”等虚假身份 与受害人进行网络交流 骗取对方信任、确立交往关系 选择时机提出各种理由借钱 骗取钱财后销声匿迹 针对对象有征婚交友意愿的人士 以大龄未婚人员为主 关键词 征婚信息 讨好受害人 借钱 案件分析 广大群众切勿轻信婚恋网站用户资料信息,针对网络虚拟的用户身份信息要学会理性辨识,面对网络婚恋经济往来更应小心谨慎,为了预防被骗,不仅要提高警惕,更要祛除贪小便宜的心理,被害者要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使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 真实案例 ?案例一:交友网站 邱某在交友网上认识一名网友,该网友自称香港人,未婚,想通过交友平台认识大陆女友,邱某在和该网友彼此寒暄后就相互留下QQ号码,接着继续网上交往。在彼此熟悉后,网友自称自己名叫陈文华,是香港赛马会六合彩人力资源部经理,非常喜欢邱某。几月后发展到双方以夫妻名义相称。之后自称陈文华的男子在骗取邱某信任后,以投资香港六合彩有高额回报为名,分两次骗取邱某1.5万元,随后从网上消失。此时,邱某才发现自己被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