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玉门市县域经济位居甘肃县市区首位,成为全省县域经济总量排头兵。 多年来,玉门市坚持“创品牌、扩规模、提品质、增效益”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设施种植、特色林果、草食畜牧三大增收主导产业持续壮大,“祁连清泉”人参果、“沁馨”韭菜、“花海蜜”食用瓜、“祁连清泉”羊羔肉、“红玉”枸杞、“顺兴”精品蔬菜等十大特色农产品品牌驰名省内外。玉门正跻身全国重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特色精品农产品基地。 下一步,玉门市将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多业并举、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着力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文化旅游等五大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聚集干事创业新力量,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全面启动“一处跑、跑一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 思路和视野还要更加开阔。 玉门市县域经济如何发展?酒泉市副市长、玉门市委书记陈炎人作出了回答:“一是立足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带动商业和房地产业。今天的玉门新城,已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环境优美整洁,城市人口稳步增加,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二是依托地理优势,发展物流业及其他产业。玉门地处河西走廊,有塞垣咽喉之称,是铁路、公路、输油输气管道等通道必经之路。已经有一些在全国布局的企业,将其在西北地区的布点落在玉门。” 今年上半年,玉门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挑战,狠抓措施落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5亿元,同比增长3.6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亿元,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增长8.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增长8.1%;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2.08%,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项目建设和落实投资是壮大县域经济的首要引擎。 “全市实行了市级领导包挂重大项目责任制和两月一次的项目会商机制,推行‘一处跑、跑一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一批投资额大、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玉门市发改局局长梁秉国说。 上半年,玉门市开工建设重点项目个,开工率61%。其中,续建项目复工65个,复工率93%;新建项目个,开工率54%。特别是新市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亚盛农产品加工中心建设、鲁玉公司10万吨液化天然气深加工等项目加快推进;建化工业区污水处理厂、上海晶电公司光热发电、浩海公司干熄焦等项目顺利开工,广播电视观光塔、电商微商创业园、国泰集中供热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在项目谋划和引进上,成立了7个项目谋划工作组,谋划包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各类项目个,计划投资亿元。先后组团赴外招商57次,签约项目个,签约金额.75亿元,到位资金97.35亿元,支撑全市经济保持了稳步、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为保证工业经济止滑回升,玉门市出台了支持工业经济发展18条扶持政策,设立万元工业发展基金,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壮大。上半年,玉门市工业项目开工建设59个,完成工业总产值85.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1.37亿元。实施石化产业挖潜提质工程,大力支持玉门油田开展青西、白杨河、老君庙油田油气勘探和炼化总厂技改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石化产业的支柱地位。实施新能源产业转型攻坚工程,玉门鑫能5万千瓦塔式熔盐光热发电项目开工并有序推进,宁波能源集团兆瓦光热发电、浙江盾安兆瓦光热发电等3个光热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进一步优化了全市新能源结构,弥补了弃风限电带来的损失。实施煤化工产业提质增效工程,鲁玉公司年产10万吨液化石油气加工项目完成主要建设任务,浩海公司2号焦炉、万吨干熄焦及余热发电、脱硫、脱硝、除尘等项目全面开工。实施“一区三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三大园区污水处理厂相继开工,工业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加大融资力度,为各类企业协调解决建设、生产资金4.5亿元,有效缓解了工业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上半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到酒泉市的52%,在酒泉市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加。 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玉门市全面加快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设立农业农村专项资金万元,不断培育壮大高效种植、特色林果、现代畜牧三大产业,新建日光温室亩,新增50亩以上集中连片点9个;新建钢架拱棚亩,新建百亩以上连片点11个;新增特色林果5.12万亩,累计达到21.9万亩,其中枸杞突破18万亩;新改建标准化圈舍座,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1个,调引优质肉羊只,肉羊饲养量达到万只。亩均收入元以上的高效田增加2万亩,达到50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52.3%,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实施品牌建设工程,着力推进十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做大做优十大特色农产品品牌,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25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1.1万亩、绿色食品产地3.1万亩,新注册农产品商标50个,荣获“甘肃省著名商标”农产品9个。实施龙头带动工程,多元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新认定恒润农业、甘肃孜然、中意面业为第八批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龙头企业达到29家,年加工转化能力42.4万吨,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亚盛特色农产品加工、光彩扶贫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园、“祁连清泉”万亩人参果产业园区等项目开工建设,有力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程,重点完成盐碱地改良、基础设施配套、人居环境改善、增收产业培育、劳务技能培训等项目27项,集中力量攻克脱贫薄弱环节,确保年内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在元以上,贫困群众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玉门市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设立三产发展专项资金万元,全力助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体育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玉门文化创意产业园、“玉门关”屯戍文化旅游景区、玉门风情文化街等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不断加大文化旅游产业投入力度,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玉门成功跻身“河西走廊(县域)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