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河西走廊在历史上开凿了无数精美的石窟,这里除了举世闻名的莫高窟,还有众多极为低调而华美的石窟,比如说天梯山石窟——它被誉为中国石窟的“鼻祖”。河西石窟群不仅开凿时间早,而且延续时间长——前后竟然长达年。那么,为什么河西走廊诞生了如此众多的石窟群?这些石窟群为何能延续千年而不衰呢?

岩石/古近纪砂砾岩建造年代/始自北凉,终于清代武威天梯山石窟天梯山石窟位于甘肃武威城南约60公里的黄羊河畔,始建于北凉沮渠蒙逊时期,被称为我国石窟的“鼻祖”,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在我国石窟艺术发展乃至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等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在开凿天梯山石窟的过程中,当地培养了一批开凿石窟的能工巧匠和雕塑家、彩绘家。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和佛教中心的东移,这些人在完成天梯山石窟之后,来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开始了新的石窟开凿,成为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开凿的重要技术力量。摄影/袁蓉荪

中国最著名的三大石窟能有今日辉煌,要感谢一个人——沮渠蒙逊

说起中国石窟,人们都知道著名的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但如果说这三大石窟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要感谢一个人——沮渠蒙逊,估计很多人会心存疑惑:沮渠蒙逊是谁?为什么要感谢他?

我们不妨先看一段历史“回放”:公元年的某一天,北凉国的缔造者沮渠蒙逊站在宫殿门前的高台上,凝视着姑臧(今甘肃武威)城中的一座座佛塔,凝听随风而至的阵阵佛音,久久未发一言。那时正值五胡乱华的十六国时期,北方兵荒马乱,而河西走廊却是和平笼罩的乱世“避风港”。

按理说,此时的北凉都城姑臧寺院雄伟,高塔成林,蔚为壮观,本应是崇尚佛法的沮渠蒙逊最希望看到的景象,而此刻他却愁眉不展。那么,他忧从何来?他忧的是江山如何稳固,佛法如何久驻。

自从一个世纪前西晋凉州牧张轨控制凉州以来,西域传入的佛法已在以姑臧为中心的河西走廊得到长足发展。在沮渠蒙逊崛起之时,河西已有相当丰厚的佛教文化土壤。

和这片土地上的许多人一样,出身于卢水胡(卢水胡是汉代至南北朝时期活跃于中国西北的少数民族)的北凉政权缔造者沮渠蒙逊,很早就接触并笃信佛教,甚至将自己的儿子取名“菩提”。而辽阔的疆域,安定的政局,稳定的屯田农业,发达的商贸交通,为沮渠蒙逊进一步推行佛教创造了一切必需条件。当时的姑臧,集中了诸多中土和西域高僧,他们中有不少人在此从事佛教经典翻译,凉州也成为当时中国的译经中心之一。除了资助翻译佛经外,沮渠蒙逊还大兴土木,修建寺院。此刻姑臧城内的伟殿高塔,正是他一手缔造的“人间佛国”。

然而,“博涉群史,颇晓天文”的沮渠蒙逊明白,自古以来最终没有不遭焚毁的宫室,他身后的北凉王宫说不定哪一天就“灰飞烟灭”了。那些同为土木建筑的佛殿浮屠,无论此刻多么壮丽辉煌,恐怕也“终非久固”。其实,历史的经验只是一方面,对笃信佛教的沮渠蒙逊来说,“久固”更是他信仰层面的必然追求。

后来,沮渠蒙逊找到了令佛法“久固”的解决方案:相对于土木建筑,石头无疑更为坚固持久,建造石窟可以令佛教长久留存。于是沮渠蒙逊开始命人在姑臧周边勘察地形,选择适合开窟造像的地点,最终选定在城南百里之处的天梯山。

皇家工程不愁人力、财力和物力,河西走廊最早的这项大规模开窟造像事迹,影响巨大,被年后的北魏人崔鸿所撰《十六国春秋》一书记录下来:“先是蒙逊王有凉土,专弘事佛,于凉州南百里崖中大造形象,千变万化,惊人眩目”。当7世纪唐代高僧道宣写作《集神州三宝感通录》时,不仅把这件事写入,而且更为详细。在他的笔下,沮渠蒙逊“就而斫窟,安设尊仪,或石或塑,千变万化。有礼敬者惊眩心目”。

或许,沮渠蒙逊没想到,他主持开凿的天梯山石窟,其实开启了中国石窟营造的一个重要模式——皇家模式,也就是朝廷推动石窟的开凿。后世中原最重要的两处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也正是在皇家的大力推动下,才迎来了石窟建造的高潮。

其实,更令人没想到的是,沮渠蒙逊倡导开凿的天梯山石窟,对云冈和龙门石窟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或者说,云冈和龙门石窟的直接源头就是在天梯山石窟,而不是在莫高窟,甚至莫高窟的营造也受到了天梯山石窟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不妨还是看看那段时期的历史:公元49年,北魏灭北凉,从姑臧迁宗族吏民万户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其中有僧侣多人。这名僧人实际上就是“凉州模式”(“凉州模式”是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对新疆以东地区存在的一种早期佛教造像模式的称谓)的创造者。

到了公元年,凉州高僧昙曜在平城近郊开凿云冈石窟,他只用短短几年就完成了云冈石窟代表作品“昙曜五窟”的建造,其中第二十窟大佛是云冈石窟最宏伟的雕像与代表作。后经历代开凿,云冈石窟成为中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这些宏大精美的雕塑,是雕刻家们智慧和艺术的结晶,而凉州僧人与工匠在其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在佛教石窟寺的营造艺术上,北凉与北魏是源流关系,即北凉为源,北魏为流。

事实上,北魏时期的莫高窟名气远没有今天这么大,也没有对云冈、龙门石窟产生过直接影响,反而是凉州僧人及其天梯山石窟,对莫高窟和敦煌佛教的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目前专家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莫高窟虽为中国内地最早的石窟艺术开创地,但它开凿的盛期是北魏孝明帝时期(公元—年),这时随着洛阳的一批官宦、僧侣和工匠的进入,中原石窟的营造风格开始在敦煌流行。而这时已经是天梯山石窟开凿多年以后的事了。

如果将中国石窟艺术从西往东的发展比喻为一种“波浪式”的前进运动,那么,自从石窟从西域传入河西走廊后,这股“波浪”的源头其实是在武威的天梯山石窟,它对中国其他著名石窟的影响过程是:天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也有专家认为莫高窟的一些洞窟可能受过云冈石窟的影响)。可以说,真正影响中原石窟风格的是天梯山石窟。因此,有专家将天梯山石窟誉为中国石窟的“鼻祖”。只不过,就在云冈、龙门、敦煌等石窟“大红大紫”时,作为老祖宗级别的天梯山石窟反倒默默无闻了。但不论如何,后人都不应该忘记天梯山石窟和它的开创者沮渠蒙逊。

河西走廊主要佛教石窟分布示意图

敦煌莫高窟岩石/第四纪半胶结砂砾石层建造年代/始自前秦,终于清代莫高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石窟,也是河西石窟群中知名度最大的石窟。莫高窟开凿于敦煌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始建于前秦。在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石窟建造发展很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一时。北宋以后,莫高窟渐趋衰落。后来莫高窟重新被世人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病好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