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姐,今年43岁,有长期便秘的毛病,使她苦不堪言。 在一次偶然机会下听女同事们在讨论清肠养生,通过喝通便减肥茶,可以把肠子的宿便排出来,整个人神清气爽!于是他也偷偷买了几盒清肠通便茶试一试,吃下去果然效果明显,排便顿时轻松了。 大肠和小肠 编辑看着说明书,除了有通便作用,还可以美容养颜,王姐觉得自己遇到了好东西,于是大量团购通便茶。不知不觉1年就这样过去了,然而问题出现了。她发现越来越依赖于这些药物,从一包到两包到现在的四五包,而且便意更少、明显排便乏力。 “难道这次我的肠子真的出了问题?”她决定寻求医生帮助, 于是来到了消化内科,医生建议做一次肠镜检查。 结果那天报告图片一出来,她就吓了一跳: “天啊我的肠子怎么这么黑?难道真的向传说中的黑心肠么?” 结肠黑变病 医生得知她长期吃了通便茶后,解释道:“这是结肠黑病变,很可能是你长期服用这些含蒽醌的泻药,损害肠黏膜上皮细胞,并导致黑色素沉积。” 王姐一下子慌了神:“这会引起癌变吗?能不能治好?没有泻药那我的便秘怎么治?” 医生接着解释:“不要太担心,这是可逆的,停药后大多可以恢复。即使有少量色素残留,对身体影响也不大。如果继续吃这类泻药,黑色素长期沉积可刺激肠细胞变异生长,可能形成息肉,甚至癌变。所以你不要滥用这类药啦,1年左右再复查1次肠镜。便秘是中医的优势病种,不过治疗周期长一些,要慢慢坚持。” 王姐这次终于意识到问题所在,调整生活,遵医嘱服用中药,并定期复诊。 现在她的症状正在逐步改善。 1.什么是大肠黑变病?有什么症状吗? 大肠黑变病是指大肠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结肠镜检查可发现大肠黏膜尚光滑,反光减弱,弹性差,棕褐色或黑色色素呈颗粒状、花斑状或虎皮花斑样弥漫均匀分布于大肠黏膜上,病变较轻者仅见大肠黏膜呈灰暗色而无明显的色素沉着。 一般没有明显症状。 根据肠粘膜色素沉着的程度,分为Ⅲ度: Ⅰ度,呈浅黑色,类似豹皮,黏膜血管纹理隐约可见,病变多较局限,与周围正常黏膜分界不很清楚。 Ⅱ度,暗黑褐色,在暗黑褐色黏膜间有线条状的乳白色黏膜,多见于左半结肠或某一段结肠黏膜上,黏膜血管不清楚,与正常黏膜有明显分界。 Ⅲ度,深黑褐色,在深黑褐色黏膜间有细小乳白线条状或斑点状黏膜,黏膜下血管看不见,此种变现多见于全结肠型。 今天这位大姐的黑变病就是Ⅲ度,这么黑,有点早期的病变也发现不了,现在都提倡一个“早”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乌漆嘛黑的什么也看不见,容易漏诊。 正常肠道vs黑变病 2、哪些原因导致的? 结肠黑变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与便秘有关:便秘的患者,粪便在肠道内存留的时间太长,肠道吸收细菌合成的色素颗粒导致了黑变病。 2.与葸醌类药物有关:长期应用蒽醌类泻药是目前公认的引起黑变病的主要原因。 蒽醌类泻药包括常见的大黄、决明子、番泻叶、虎杖、美鼠李皮、郁李仁、芦荟,虎杖、火麻仁等均含有蒽醌类物质。 常见的治疗便秘的中成药比如麻仁润肠丸、香丹青、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胶囊、一清胶囊、三黄片、黄连上清丸、黄连上清胶囊、金熊炎必克、大黄蛰虫丸、安络化纤丸、胆石利通胶囊、胃力康颗粒、排毒养颜胶囊等的成分中均含有大黄,不能长疗程使用。 而一些宣称能养颜排毒的保健品,则纯粹就是蒽醌类泻药,忽悠人没商量。 3.与食物滞留有关: 消化道内食物残渣滞留,在酶的作用下蛋白分解产生的多肽及氨基酸转变成色素颗粒沉积于肠黏膜,形成黑变病。 4.与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破碎后产生大量的色素,色素沉着最终形成黑变病。 5.与金属元素及矿物质的摄入有关: 可能与微量金属元素或矿物质如铁、镁、硅酸盐、钙、钯、锌矿石、铅、镉、镍、库珀和锰等摄入有关。 王姐的肠镜报告 3.得了大肠黑变病怎么办? 首先,赶快停掉这些忽悠你的产品,到医院咨询专业的消化科医生。 其次,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多摄取膳食纤维等等。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可逆的非炎症性肠道粘膜病变,停用产品后,大量的脂褐素经溶酶体消化、分解,色素沉着可减轻甚至消失。 最后,再叮嘱一句,已经确诊为结肠黑便病的人建议每年做个肠镜,一来看看色素沉着有没有减轻,二来千万不要漏了早癌! 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