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玉门镇代家滩村三组的村民,大多从会宁、通渭等地搬迁而来,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他们自发组织起一个民间文化艺术团,农闲时耍社火、唱小曲、演皮影,延续着自己的文化脉络。

夜幕刚刚降临,玉门市玉门镇代家滩村三组的文化小广场,却十分热闹。一支由村民自发组织的民间艺术团和乡亲们一起扭秧歌、闹花灯、唱小调,在浓浓的民俗文化中展现着新时代农民的风采。

迎着点点灯光,丑婆、舞狮、秧歌、旱船等传统社火接连登场。铿锵有力的鼓点、矫健敏捷的身姿、诙谐幽默的表演,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龙天佐是民间文化艺术团团长,也是个狂热的曲艺爱好者,而这次他却当起了幕后,为乡亲们跑前跑后。龙天佐告诉记者,为解乡愁、传承民俗,乡亲们成立了艺术团,团员来自陇东地区,农闲时大家一起排练、演出。

目前,演出从腊月二十八、二十九一直持续到今天,大概有40多场次。

观众何生林说:“第一次过来看,感觉气氛很欢畅”

观众徐彩兰说:“老人都爱看,这里的人很会玩。”

翻飞的彩扇,悠扬的小调,一次次把人带入美好的意境。一只装饰艳丽的旱船“划”了出来,一女子乘船行走,花脸艄公执篙引船,俩人默契配合,起承转合紧凑自然,滑稽幽默,妙趣横生,引得现场观众笑声不断。艺术团成员告诉记者,船姑娘和艄公本就是夫妻,今年参加了艺术团,变化不少。

玉门镇代家滩村村民李慧兰、王启忠说:“以前冬天没事干,就是打麻将,现在表演节目,不打麻将了。”

艺术团里有很多夫妻档,由于子女大多不在身边,他们就自找乐子。他们更希望年轻人能喜欢自己的表演,也希望儿女们能和自己一起演。他们说,传统的曲艺,民俗的文化,都是一辈辈传承下来的,不能丢。

玉门镇代家滩村民间艺术团成员孙克智说:“以前的小孩都没接触过这个东西,只不过听老家人常说耍社火,现在大家一起表演,感觉挺好的。”

龙天佐告诉记者,除了演出,他们也在挖掘和整理曲艺、秧歌、皮影戏等一些民俗文化。一年四季,他们都在演出,尽管舞台简陋,但是他们会一直坚持下去,让村子里充满歌声、充满欢乐。

“根据季节的不同组织活动。夏天我们一般唱戏,冬天我们排练社火。今年我们第一次尝试排练,明年准备再排一场精彩的节目,奉献给全市人民。”玉门镇代家滩民间文化艺术团团长龙天佐说。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上海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