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8/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3%91%E5%8D%8E%E5%9B%BD/3725442?fr=aladdin

~OPENING~

在北京已经迎来二十几度高温的反常春节,祁连山余脉的峰顶依旧白雪连片。随着颠簸的大巴行进在曲折的山路上,坐我前边儿的西北大爷指着窗外滔滔不绝。

正是他的讲述,让这趟行程的重点悄然改变…

翻过我镜头里你目之所及的这片山,有一个“废都”悄悄蹲伏在那里许多年。

它的名字因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闻名遐迩;它的历史因为石油曾经分外辉煌耀眼。

可现在,它却满目疮痍,尤其是老城区,哪儿哪儿都透着回天乏术的无奈感。

以前的标志性建筑「石油管理局机关大楼」,接待过朱总司令的往日风采早已不在;萧条的街巷因为南高北低,坐着滑板打出溜的孩子们玩得很嗨;随处可见的空置民房据说可以整栋购买,最便宜的时候3个单元门儿只要10W块;别说KTV这样的娱乐场所,就连商店、医院,也一样人去楼空,废弃衰败。

走出能拍鬼片儿的老城,站在狭长空谷的高地,你眼前被上古之水深切开的悬壁,暴露出了黄土之下的秘密。

这里是中国石油的发祥地,曾经有着太多的”第一“。第一口「老君庙」油井,第一个天然油矿,第一处石化基地……开采的经验技术后来远播到大庆、胜利、克拉玛依。就连铁人王进喜,都是玉门走出来的石油标兵。

难怪车上的大爷说,这儿藏着民族工业的荣光和期冀。

那今儿,咱就发扬一把石油工人钻探到底的精神,挖挖那些传说中动人心魄的故事,究竟从何缘起?

话说,多年前的西晋,一个叫张华的「博物学家」就在他书里提到过玉门的石油,原话是这么说的——”延寿县南有山石出泉,注地为沟,水有肥如肉汁,始黄后黑,燃之极明……“当时的人管这液体叫做石漆。

到了11世纪,差不多北宋年间,咱们国家的钻井技术已有相当水平。据说,年在四川嘉州,一个由盐井钻凿出的石油矿是世界首个成功案例。

而老美和苏联,都是多年以后,学了咱的技术才第一次尝到甜头儿。毫不夸张地讲,年前,全世界都得拜中国为石油开采的祖师爷。

(图一)年清政府准陕西巡抚开办的延长石油官厂

(图三)年5月,美国人狄立克

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的第一口21.69米深的井

可封建统治下,长期的闭关锁国故步自封,就算再NB的独门绝技,没有与时俱进的技术创新,如何能当常胜冠军?

因而,以为分水岭,一个年来只靠土法开采的泱泱大国很快就被老外赶超,不但扣上了贫油的帽子,还得仰赖”洋油“给社会运转的各处零件儿充饥。

可进口也不是什么长久之计,年日军大举侵华的铁蹄,踩断了这根救命稻草。于是,从前线到后方,一下子陷入了可怕的油荒危机。

为了节约,”一滴石油一滴血“的口号喊得倍儿响亮,木炭、酒精、甚至植物油都成了临阵抱佛脚的替代品,只不过杯水车薪,说了归齐,还得从源头解决问题。

那时代到底把大任降在了谁的身上?他们又如何推助了中国的石油工业从此崛起?

科班出身于「山西大学」地质采矿系的”中国石油之父“孙建初,从来不信贫油国论那一套,跑遍了十几个省采集标本,绘制图样,多年的风餐露宿让他专业技能大长。

到了年,一身抱负的他应邀加入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设立在甘肃的油矿筹备处,领着驼队穿梭在沉睡的戈壁荒原,专心勘探曾经古战场下的地质状况。

仅仅半年时间,他带的团队就颇有收获,将一份陈请立即挖掘的《甘肃玉门油田地质报告》呈了上去,却不想那笔本该用在刀刃儿上的拨款,早被贪腐之徒败光,更尴尬的是,筹备处根本没有”金刚钻儿“能用上。

你说现申请从国外进口吧,战况不允许;从四川油矿抽调吧,一来山高路远,二来人家那儿也没富余;放眼国内其它的零星小矿,设备是真跟不上趟儿,唯一的办法只好寄望于临省陕西的「延长油矿」,可正是这个近水楼台却把国民政府愁的够呛。

由清末状元郎曹鸿勋(陕西巡抚)在年开采的这口老矿井,刚巧位于陕甘宁边区的管辖内,想借钻机一用,可不是随便一纸调令就能搞定。

只有找对了人,才行。

这个keyperson就是当时多重重任在身的周恩来。

年,时任中共长江局副书记的他负责领导沦陷区及国统区的党组织活动。同时,为了回应国共合作中蒋委员长的诚意,还应邀担下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一职。

正是看到了这个机巧,之前提到的「国民政府资委会」以第号函致八路军驻汉口办事处,详细介绍了玉门老君庙打算拆借延长油矿钻机的事儿。

主任钱之光看到后,深感事关重大,立刻上报周恩来。民族大义当前,对敌为先,何有不借之理?于是不到两天时间,一切都安排得妥妥贴贴。

先是来陕北协调此事的负责人张心田受到了”延安五老“之一的林伯渠的热情接待,而后,八路军后勤部军工副局长李强出面,不但承诺腾出延长油矿仅有的三部钻机中的两台,还给玉门配了12位技术过硬的工人,甚至从边区数量紧张的货车中一下抽调13辆予以支援。

最叫人动容的,由于矿区远离公路,许多群众响应号召身背肩扛,以一己之力将钻机和零部件完好地装运到车上。

经过两个多月的陆路颠簸,在玉门焦急等待的孙建初,终于盼来了日思夜想的“金刚钻儿”。

众人合力装配之下,钻机一刻未停地开始凿井,当听到从岩层中传来的”动静“时,孙建初知道,脚下这片土地绝对有大规模开采的实力。

果不其然,随着钻探深度的不断下移,试井几乎口口出油,以每天百吨的输出能力汩汩不停。

筹备处主席大喜过望,致电委员长,报了专家判断储量在两千万桶的预估,老蒋当即拍板儿,跟重庆设立了「甘肃油矿局」,不但特批水泥和重晶石走水路调运,还从湖南、江西、四川境内拆运矿用器材全力支持。一批远道而来的外国专家陆续参与其中,给开采不断蓄力。

从年3月,老一井开钻到10月第一炼化厂建成并投入生产,这里流出的”血液“,在抗战时期,滋补了军事、工业和民用的方方面面。

尤其是年发生的一起有惊无险,更是歪打正着,让玉门多了口自喷井。

玉门老君庙第一口井,石油人亲切地叫它“老一井”

4月21号凌晨3点多,当第四井钻往下挖到米的深度时,与高压油层不期而遇。

因为不会用重泥浆,外加缺乏防喷器和相应装置,原油混着天然气裹挟着砂石没有一丝丝防备地疯狂喷涌。

幸亏矿长严爽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及时疏散了现场的工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大家眼睁睁看着40多米高的油柱喷了将近半小时,忽的一声巨响,伴着瓦斯爆炸,大团火光瞬间点亮在矿区的天上。

熊熊油气火焰下,一波接一波的人力抢救根本没多大用,最后还是靠着烧酥掉的井壁塌方和堵在口外的砂石隔绝了氧气,才侥幸熄灭,避免了更重的损失。

现场残局还没收拾完,远在重庆的矿局总经理孙越崎接到报告,竟在电话里兴奋高呼:“你们找到大油层喽!”

此事自然震动朝野,没过多久,蒋委员长的专机就由西宁直抵嘉峪关,伴着飞扬的尘土,特地来给冬日的玉门送送温暖。

L层(高压油层)的意外收获和委员长的特别关怀,使得科学钻探越发步上正轨。截至年,玉门老君庙的原油产量突破了25万吨,占全国矿井出油的90%以上,为推进抗战胜利昼夜不息。

终于鬼子打跑了,可内战又来,曾经有恩于玉门的周总理一直暗中筹谋,从没放松过对国民党觊觎玉门的警惕。

他特别派出新华日报社社长(潘汉年的堂兄潘梓年)在那里组织地下党支部,以教师身份作为掩护,开办工人夜校,努力于乱世中安定人心,铺垫前途。

这其中发生了多少惊险刺激的护工护矿大斗争?这以后又是怎样迎来中国首支石油工程师进驻?由盛转衰,辉煌散尽,终究什么才是玉门的真正出路?

这座被遗弃在戈壁荒原的废都,到底还会带给我们多少错愕与惊喜?

老规矩,下期再叙……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