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科医院电话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54960.html 祖方学习 第一学甘草,第二学人参。 《医方类聚》参附大正气散, 组成:附子1个(炮,去皮脐),人参(去芦,不用北参)、沉香(不见火)、木香(不见火)、草果仁(煨,去壳)、丁香(不见火)、藿香叶、缩砂仁、槟榔、白术、白茯苓、益智仁、陈皮(去白)、粉草(炙)、肉桂(不见火)、香附子(炒,去毛)、乌药(炒黄)、枳壳(麸炒,去瓤)、青皮(去白)、厚朴(姜制),顺气快脾,进美饮食; 《医方类聚》参附汤 (炮附子1两,人参半两,生姜10片,治疗元气大亏,阳气暴脱,汗出厥逆,喘促脉微); 《东医宝鉴·杂病篇》黄耆芍药汤 (黄耆当归尾白芍药各1钱半,白术1钱,人参陈皮各5分,炙甘草3分,治疗产后遗尿不禁); 《东医宝鉴·杂病篇》温胃汤 (炮干姜1钱半,炮附子半夏曲厚朴人参陈皮炙甘草当归1钱2分半,炒川椒1钱,治疗胃气虚冷,脘腹胀满)。 以上方与中医理论有明显的不同点,回阳方加生姜,皆是少阴人组方理论。 四象方剂+杂方(四不象方) 少阴 名称: 益母煎 别名: 益母草膏 组成: 益母草不拘多少。 出处: 《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肘后方》。 主治: 一切血病,产妇及一切伤损。 用法用量: 以酒服。 制备方法: 以竹刀切,洗净,银器中煎成,瓷器中密封之。 附注: 益母草膏(《赤水玄珠》卷二十)。 郑注:益母草膏,少阴人方 名称:巴豆膏 组成:巴豆(去壳,炒焦)。 出处:《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七。 功效:肉死涂之即腐,未死涂之生肌。 主治:发背中央肉死,及恶疮、臁疮内有毒根,久不收敛者。 用法用量:外涂。 制备方法:研如膏。 郑注:李济马东医寿世保元常用巴豆丹。 名称:六香膏 组成:白檀香1两,沉束香1两,丁香1两,零陵香1两,甘松香1两,八角香1两。 出处:《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九。 主治:冬寒冻伤、皲瘃。 用法用量:其滓作团,于火中烧之甚佳,谓之江梅香。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入3升蜜中浸之,封口,经7日或10日,取出于火上微温,下筛去滓,乃入三柰子细末5钱、小脑末3钱、冬瓜仁细末7两或10两,搅匀,再下疏筛,贮器中用之。 中焦 名称:吴茱萸丸 组成:吴茱萸1两(汤浸七遍,去滑,焙干),桂心一两(去粗皮),陈橘皮三分(微炒),槟榔半两。 出处:《医方类聚》卷一○三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中焦冷气,腹胀,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十五丸,生姜汤下,不计时候。 制备方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半夏丸 组成:半夏2两(汤浸去滑,焙干),丁香半两,干姜1分(炮裂)。 出处:《医方类聚》卷一○三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上焦冷气,吞酸吐沫,呕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煎木瓜盐汤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上为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苏荏粥 组成:苏子(水沉去浮者,净洗,干炒)、真荏子各等分。 出处:《济众新编》卷七。 主治:老人大便干燥,或咳嗽气虚,风秘血秘,便甚艰涩。 用法用量:同捣烂,和水滤外,粳米末少许同煮作粥。调姜汁、清蜜食之。 加减:咳嗽喘急,加杏仁。 名称:诃黎勒丸 组成:诃黎勒皮1两半,肉豆蔻3分(去皮),白术1两,干姜半两(炮),吴茱萸3分(汤浸7遍,焙)。 出处:《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大肠虚冷,乏气拘急,肠鸣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热粥饮送下,日3次。 制备方法: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饴姜片 组成:黑糖1斤,干姜(细末)4两。 出处:《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五引《乡药集成方》。 主治:冷嗽。 用法用量:常常嚼下。 制备方法:上先溶糖,次下姜末和匀,待凝,作片。 名称:厚朴散 组成:厚朴1两半(去皴皮,涂生姜汁,炙香熟),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白龙骨1两,芎藭3分,当归1两(切碎,炒)。 出处:《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小肠虚冷,脐下急痛,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中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同煎6分,去滓,食前温服。 制备 方法:上为散。 郑注,龙骨,目前是杂动物。羊狗鸡多热属少阴。牛猪多寒。 名称:温胃汤 组成:干姜(炮)1钱半,附子(炮)1钱2分半,半夏曲1钱2分半,厚朴1钱2分半,人参1钱2分半,陈皮1钱2分半,甘草(炙)1钱2分半,当归1钱2分半,川椒(炒)1钱。 出处:《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六。 主治:胃气虚冷,脘腹胀满。 用法用量:水煎服。 制备方法:上锉1贴。 郑注,少阴人,调胃方。 名称:山楂粥 组成:山楂肉(去核,研细末)1两,桂皮(研细末)1钱。 出处:《济众新编》卷七。 功效:消食积,化宿滞,行结气,疗痢疾,健胃开膈,消痰块、血块。 用法用量:长流水1升同和煮沸,糯米粉量入作粥。和蜜服。 郑注,少阴人山楂有活血作用。 名称:肉豆蔻丸 组成:肉豆蔻1两(去皮),桂心3分(去粗皮),干姜分(微炮),诃黎勒皮3分。 出处:《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胃气虚冷,胸膈痞闷,腹中疼痛,呕吐痰饮。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温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郑注,此少阴人方,主温胃。 名称:白豆蔻丸 组成:白豆蔻1两(去皮),白术3分,干姜3分(炮)。 出处:《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脾气不和,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煎生姜、大枣汤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郑注,此少阴人方,白豆蔻芳香之气浓。黄帝内经曰,“”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名称:肉豆蔻散 组成:肉豆蔻仁半两(面裹,火煨熟,)黑附子半两(去皮脐,盐炒),缩砂半两(去皮),木香半分。 出处:《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脾脏气不和,多痰逆,食饮无味,腹胁疼痛,大肠虚滑。 用法用量:每服1钱,空心、食前米饮调下。 制备方法:上为散。 郑注,此少阴人方,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多则虚寒,附子温之 名称:羊肉汤 组成:血羊脯2-3两,生姜2两,桂皮5钱,干姜5钱。 出处:《济众新编》卷二。 功效:双补气血。 主治:男子、妇人阳虚瘦弱。 用法用量:水煎服。冬月生羊肉1大盏尤好。 加减:血虚,加白芍药(酒炒黄)2钱。 郑注,少阴人方 名称:补骨脂丸 组成:补骨脂2两(微炒),葫芦巴1两(微炒),胡桃瓤不计多少。 出处:《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肾脏虚冷,骨痿少力,腰膝沉重,行步艰难,气虚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盐汤亦得。 制备方法:上为末,后用胡桃捣和,调入糯米粥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胡芦巴散 组成:胡芦巴1两,丁香1两,舶上茴香1两,沉香3分,肉豆蔻半两(去皮)。 出处:《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肾脏气冷,呕逆腹胀,四肢少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中盏,入盐1捻,煎至6分,和滓,空心、食前热服。 制备方法:上为散。 产后腹痛《延边中医验方集》炒山楂50,香附子50 月经不调加味芎归汤《老医秘本—安东柱临床经验医案精选》川芎30当归20益母草7.5~10 方引自《老医秘本》.《民族医药名老专家典型医案集·朝鲜族名医安东柱》:《安东柱治疗疑难病临证实录》 紫苏饮 苏叶,当归,川芎,土白芍,陈皮,大腹皮,红参10,甘草7.5 助气汤 土白术20,三菱莪术,枳壳,槟榔,木香,陈皮10,青皮7.5, 佛手散 当归20,川芎10 加味芎归散 川芎15,当归,益母草10 产后腹刺痛,饮食无味,恶心,尿频,舌淡青,白厚, 早饭前用加味平胃散 晚饭前用加味芎归散(川芎20,当归,益母草10) 引产后下腹刺痛,恶露不止,恶心,便秘,自汗,舌淡青,苔微黄,脉涩 加味芎归散(川芎30,当归,益母草,陈皮10) 四逆汤 甘草,干姜10,附子3.5 小建中汤 黑糖25,桂枝,土白芍10,甘草7.5, 产后大汗淋漓,大便数日不解,面色萎黄,舌淡红苔微黄,脉涩 黑糖25,桂枝,土白芍,当归,蜜炙黄芪,红参10,甘草7.5,黑姜,大枣5 体虚,参芪加倍 太阴 诸兽犬伤《谚解救急方》 熊虎咬伤,嚼生栗傅之 名称:梨菁饮 组成:生梨(磨取汁)1合。 出处:《济众新编》卷七。 功效:除客热,止心烦,消风热,下气。 主治:胸中热结。 用法用量:和清蜜少许用。 名称:五果茶 组成:胡桃10个,银杏15个,大枣7个,生栗(留外皮)7个。 出处:《济众新编》卷七。 主治:老人气虚,外感咳嗽。 用法用量:加生姜1块(细切),水煎服。 加减:或加银杏,或加胡桃9粒和蜜,或砂糖尤好。无外气,只咳嗽,去生栗,加黄栗。 郑注:生栗——栗子。太阴人姜枣去掉 名称:杏桃粥 组成:杏仁(泡,去皮尖,水沉去毒)、胡桃肉(去皮)各等分。 出处:《济众新编》卷七。 功效:通经脉,润血脉,令肥健,止咳嗽,聪耳目。 用法用量:上药捣磨作屑,和水下筛,取汁煮,入粳米粉少许,作粥。调清蜜,任食之。 用药禁忌:入夏后禁用。 名称:清金降火丹 组成:天门冬1两,麦门冬1两,莲实1两,五味子5钱,砂糖5两,龙脑3分。 出处:《东医宝鉴?杂病》卷三引 主治:心肺虚热。 用法用量:含化咽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20丸。 郑注,太阴人方。莲实带莲子心。莲子心苦,降心火。 名称:砂糖丸 组成:砂糖1两。 出处:《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四。 功效:调理脾胃。 用法用量:细嚼咽下,加五味子肉末半钱尤好。 制备方法:作屑,入缩砂末1钱,炼蜜为丸,每两作30丸。 腰痛—红花子《谚解救急方》 名称:牛骨膏 组成:黄犍牛骨。 出处:《济众新编》卷七。 功效:补中益气,强筋骨,健行步,益髓填精,气力健壮,肌肤肥泽,益寿延年。 用法用量:去油,只取精明者,重汤化为水,入盐少许,量宜饮下,或和五味食之。 制备方法:嫩肥黄犍牛(去其肉,取其骨),用大鼎多灌水,煎至1斗许,漉滤,贮器待凝。 郑注,太阴人方。 名称:单鹿茸汤 组成:鹿茸1两或5钱。 出处:《济众新编》卷六。 主治:气血虚而难产。 用法用量:浓煎连服。 郑注,太阴人方 虚劳 名称:补精膏 组成:牛髓4两(炼,去粗),胡桃4两(去皮壳),杏仁4两(去皮尖),山药半斤。 出处:《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瑞竹堂方》。 功效:壮元阳,益精气,助胃润肺。 用法用量:空心服1匙。 制备方法:上将杏仁、胡桃、山药三味捣为膏,蜜一斤,炼去白沫,与牛髓同和匀,入瓷罐内,汤煮一日。 附注:《寿世保元》有人参、红枣。 郑注,太阴人经验方。 任继学常用方剂选要 气虚血少,头晕乏力,纳呆,或由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症。生血膏 龙眼肉g,大枣肉g,生牛脊髓g,红花15g。先将龙眼肉、枣肉放入砂锅内,加水ml,先用武火少开,然后用文火炖30分钟,再放入牛骨髓、红花粉熬开,收膏。每次1汤匙,1天3次,饭后服之。 名称: 大黄膏丸 组成: 川大黄不以多少。 出处: 《医方类聚》卷二五五引《医林方》。 主治: 小儿无辜疳,头目后生瘰疬结核,久不治,为疮疖。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至20丸,食后煎皂子汤送下。 制备方法: 醋煮熬成膏子为丸,如黄米大。 郑注:皂子,大黄两个药是太阴人疮疖要药。 劳久嗽 方引自:《安东柱治疗疑难病临证实录》 土虫散 土虫,蜈蚣等量,研磨,每次三克 无痛性溃脓7年,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数 少阳人方 久痢 名称: 黄连膏 组成: 黄连末1两。 出处: 《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王氏集验方》。 主治: 久痢。 用法用量: 每服半合,温米饮调下。 加减: 白痢,加酒半盏同煎。 制备方法: 鸡子白和为饼,炙令如紫肝色,杵为末,以浆水3升,慢火煎成膏子。 郑注:少阳人方。李济马也用黄连治痢,是不是看过这个方剂呢? 湿热痹《延边中医验方集》生地黄,黄柏15 太阳 名称:土龙膏 组成:地龙大者10余条。 出处:《济众新编》卷七。 主治:小儿暑热入心肺,身热烦渴,吐泻,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入黄土泥饼中,作团如鹅鸭卵,慢火煨熟,浸香薷煎汤,或车前子、糯米同炒煎汤,澄取用;微温,和些蜜频服。一方真黄土化水,煎数沸,入地龙,旋即倾出,待清取用。 名称:木果粥 组成:木果1两。 出处:《济众新编》卷七。 功效:强筋骨。 主治:足膝无力,霍乱转筋。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和水煮,入粟米泔或粳米泔作粥,调姜汁、清蜜用之。 郑注:木果——木瓜 名称:红柿粥 组成:红柿不拘多少。 出处:《济众新编》卷七。 功效:润心肺,止消渴,疗肺痿,清心热,开胃气,解酒热,安胃热,止口干,止吐血,补元气,补中益气。 用法用量:下筛取汁,和糯米泔煮粥,和蜜尤好,任食之。或和粘米粉成泥,作粳团饼。 名称:榛子粥 组成:榛子(水洗,去皮)不拘多少。 出处:《济众新编》卷七。 功效:益气力,宽肠胃,不食不饥,开胃健行,平脾胃,长肌肉,温中止痢,壮气除烦。 用法用量:用水磨,滤取汁,煮沸,以粳米作泔,量入成粥。和蜜服。长服甚佳。 郑注,太阳人方。民间经常吃 名称:白柿粥 组成:干柿不拘多少。 出处:《济众新编》卷七。 功效:温补,厚肠胃,健脾胃,消宿食,去面(黑干),除宿血,润声喉。 用法用量:水浸,下筛,取汁,和糯米泔煮成粥,任食之。和蜜用亦好。 郑注,民间太阳人方。 名称:三仙粥 别名:三仁粥 组成:海松子(去皮)1合,桃仁(泡,去皮尖)1合,郁李仁(泡,去皮)1钱。 出处:《济众新编》卷七。 主治:老人风秘,脏腑壅滞,气聚脑中,忽然头痛、腹痛,恶心不食。 用法用量:空心服之。 制备方法:上同捣烂,和水滤取汁,入碎粳米少许,煮粥. 附注:三仁粥(《东医宝鉴?内景篇》卷四)。 杂方 名称: 皂角膏 组成: 杜仲(去粗皮,锉,炒)、萆薢(泔浸)、大黄(蒸烂)、黑牵牛(半生半炒)各等分。 出处: 《医方类聚》九十八引《澹寮方》。 主治: 脚气肿痛,大便壅闭。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竹沥酒吞下。病稍退即止,仍服调气血等药。 制备方法: 上以皂角为末,煎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郑注:杜仲是少阴人要药,萆薢是太阳人要药,大黄是太阴人要药,牵牛子是少阳人要药。此方四象备,可为名方,也可以说不是方。 疮疖 名称: 润肺膏 组成: 羊肺1具,干柿1两,真酥1两,绿豆粉1两,杏仁(研碎)1两,白蜜2两。 出处: 《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见《医方类聚》卷一五○)。 主治: 肺燥肺痿。 用法用量: 上将羊肺洗净,次将5味药用水解薄打搅,令稠粘得所,灌入肺中,白水煮熟,如常服食。 附注: 本方方名,《本草纲目》引作“羊肺汤”。 郑注:干柿太阳人要药,绿豆粉少阳人要药,杏仁太阴人要药,白蜜少阴人要药。处方不知道怎么组成的,一个方剂,四象药都有,你懂得!!! 风毒 名称: 皂角膏丸 组成: 皂角1斤(去皮弦子,捶碎,酒煮,去滓,熬膏),牵牛(头末)2两,威灵仙(去末)2两,何首乌1两,荆芥穗半两。 出处: 《医方类聚》卷一八○引《疮科精义》。 主治: 风毒瘰疬。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食后温水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与前膏子同炼蜜为丸,如豌豆大。 郑注,这也是四象药都有。杂方。 疾风赤痒,耳聋疮肿 名称:牛髓膏 组成:人参2两,牛髓2两,桃仁2两,杏仁2两,山药2两,蜂蜜8两,核桃肉3两(去皮,另研)。 出处:《医方类聚》卷一五四引《寿域神方》。 主治:一切虚损,咳嗽,五劳七伤。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细嚼,盐汤下;或滚汤亦可。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文武火,铁锅内先将牛髓溶化,次入蜜,去滓滤净,后下前项末药,用竹片为匙,不住手搅,以黄色为度,候冷,瓷器盛之。 郑注,人参属少阴人药。 注:牛============ 名称:加味青州白丸子 组成:白附子2两,天南星2两,半夏2两,白姜2两,天麻1两,全蝎1两,白僵蚕1两,川乌5钱。 出处:《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主治:中风壅塞,㖞斜瘫痪。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生姜汤吞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上并生用,为细末,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清气饮 别名:清暑益元汤 组成:白术1钱2分,人参1钱,黄耆1钱,麦冬1钱,白芍药1钱,陈皮1钱,白茯苓1钱,知母7分,香薷7分,黄连(炒)5分,甘草5分,黄柏3分。 出处:《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三。 主治:暑伤元气,致发热汗大泄,无气力,脉细虚而迟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制备方法:上锉。 名称:莲葱饮 组成:大葱白(连根)3茎,莲根5钱。 出处:《济众新编》卷七。 主治:老人、虚人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新水1盏煎之,葱烂熟,去葱、莲,入阿胶珠2钱,搅令溶化,空心服。 用药禁忌:忌和蜜服。 名称:鹿茸丸 组成:鹿茸1两(草火上燎去毛,涂酥炙令黄色),菟丝子1两半(酒浸,晒干,用纸裹捣作末),天雄1两(炮,去皮),蛇床子1两,雄蚕蛾半两(微炒),桂心1两。 出处:《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肾脏虚冷,腰脚疼痛,筋挛骨痹,四肢少力,脐腹疼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以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 郑注,雄蚕,太阳人药 名称:益寿固真丹 组成:菟丝子(酒浸,煮,焙,捣作末)3两,熟地黄(酒蒸,下筛)2两,生干地黄(酒浸,焙)2两,磁石(火煅,醋淬9次,研,水飞)2两,何首乌(泔浸1宿,切作片)2两,黑豆汁(拌蒸,晒干)2两,肉苁蓉(酒浸,去鳞甲,蒸,取肉)2两,天门冬(去心)1两半,麦门冬(去心)1两半,山药(微炒)1两半,当归(酒洗,焙)1两半,白茯苓(水飞)1两半,泽泻(酒蒸)1两半,牡丹皮1两半,人参1两,芡仁1两,山茱萸(酒浸,取肉)1两,石斛(酒洗,焙)1两,覆盆子(酒洗,焙)1两,枸杞子(酒洗,焙)1两,五味子(酒洗,焙)1两,蛇床子(炒,授去皮)1两,杜仲(去皮,锉,姜汁炒去丝)1两,巴戟(盐水煮,去骨)1两,鹿茸(燎去毛)1两,韭子(炒)1两,赤石脂(水飞)1两,益智(去皮,盐水煮1沸)1两,莲花蕊1两,破故纸(炒)1两,柏子仁(去皮)1两,青盐1两,天雄(童尿浸3日,炮,去皮脐)1两,阳起石(火煅)1两,腽肭脐(酥炎黄色)1部(无则以黄狗阴茎3个或5个,酥炙黄色代用)。 出处:《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四。 功效:填精补血,益气养神,返老还童,延年益寿。 用法用量:每服2-3钱,空心盐汤、温酒或米饮送下。中年人最宜常服。 加减:夏月去天雄,加黄柏。 制备方法:上药不犯铁,捣为细末,糯米粉和清酒煮糊为,如梧桐子大。 用药禁忌:忌葱蒜萝卜及醋,酒色亦宜节。 郑注,黑豆汁,蒸,补肾。 肝 名称:茯神丸 组成:茯神1两,远志3分(去心),人参3分(去芦头),白僵蚕3分(微妙),白附子1两(微炮),当归半两(锉,微炒),乳香1两(研)。 出处:《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肝脏中风,筋脉拘挛,不得屈伸,恍惚,或多喜忘,或时恐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上为末,与乳香拌和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薯蓣丸 组成:薯蓣1两,熟干地黄1两,菖蒲半两,远志1两半(去心),黄耆1两(锉)。 出处:《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心脏气虚,恐怖惊悸,恍惚谬忘,烦闷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米饮亦得,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捂桐子大。 肝积《南征医学文集》党参15桑葚子50龟胶15甲珠15鸡内金20郁金15牡蛎50鳖甲50三棱15莪术15水蛭5土虫10生地40 肝硬化腹水《南征医学文集》腹皮30香橼20厚朴15鸡内金12砂仁10榛花15莱菔子20神曲20蝼蛄10益母草 子宫肌瘤、肝硬化腹水加味疏满益气汤——段英廉教授方《老医秘本—安东柱临床经验医案精选》党参15黄芪10杏仁10葶苈子10半夏10甘草10五味子7.5干地黄35公丁香10干姜10远志5黄芩10元肉20~30黑丑10大枣20~30蒲公英10知母10~20枸杞子20~30桂枝10桔梗10 高血压,肝阳上亢《延边中医验方集》生地35菊花25白芍15石决明10牛膝50代赭石50夏枯草35枸杞子15山药15 高血压眩晕《延边中医验方集》海藻30,夏枯草30,甘草10,龙胆草40,钩藤40,石膏40,菊花15,地龙20,朱茯神20 精神分裂症《延边中医验方集》桃仁40,香附20,秦皮15,柴胡15,半夏10,木通15,陈皮15,大腹皮15,赤芍15,桑白皮15,苏子15,甘草25,代赭石50,麦门冬20 半身不遂《延边中医验方集》黄芪,赤芍15,淫羊藿50,红花10,秦九15,僵蚕15,地龙15,当归15,川芎10,桃仁10,王不留行15,续断15,牛膝15,橘红10,菖蒲10 心悸《延边中医验方集》丹参50,瓜蒌仁25,薤白,桂枝,桃仁,蒲黄,五灵脂,郁金,当归,香附,赤芍,枳壳15,红花,木香10,甘草5 心悸《延边中医验方集》党参50,龙骨,牡蛎30,当归25,麦冬,五味子,炮附子,桂枝,炒酸枣仁15,甘草10 31】悬饮2《延边中医验方集》赤茯苓50泽兰25木通20半夏10白术5陈皮5桔梗5枳壳5甘草5 悬饮1《延边中医验方集》茯苓50木通20泽兰20党参20白术20半夏10陈皮10草豆蔻10甘草5 赤带下《延边中医验方集》白芍50,当归50,阿胶15,生地25,丹皮15,黄柏10,牛膝10,黑豆50,香附子10,大枣10个 流行性脑炎《延边中医验方集》石膏知母30甘草10山药30黄连10黄芩10白干蚕7.5蝉蜕10桑叶20天竺黄5 乳痈,肠结《南征医学文集》厚朴40川军5(川椒?)枳实15木香5皂角3桃仁5柿蒂15川楝子15枳核50桔核50附子10生地25玄参25 脉管炎《延边中医验方集》金银花甘菊当归50黄芪50元参50连翘50天花粉50石斛50赤芍50地丁50生地50白术50川芎50牛膝25黄芩20红花15炮附子5桂枝10一剂日数服 小儿癫痫《南征医学文集》天麻10钩藤40白芍20陈皮10茯苓10姜夏5甘草5皂角5地龙10夜交藤30龙骨50牡蛎50柏子仁10 胃炎,溃疡《延边中医验方集》代赭石50党参40知母25柿霜25天门冬20寸云20半夏15当归15白芷15 尿毒症《延边中医验方集》党参50,白茯苓25,炮附子15,陈皮10,厚朴10,大黄10 阳痿《延边中医验方集》淫羊藿50沙苑蒺藜30枸杞子40巴戟30菟丝子30阳起石25山茱萸20人参15寸云15薤白15 虚劳,肝肾阴虚《延边中医验方集》熟地50生地50山药20何首乌20当归20枸杞子20旱莲草20龟板25阿胶15虚劳, 脾肾阳虚《延边中医验方集》熟地50鹿角胶15人参15灸黄芪20补骨脂15巴戟天15仙茅15大枣20牡丹皮15出血加三七根10,仙鹤草15,龙骨牡蛎各50 肾结石《延边中医验方集》滑石50金钱草海金沙25石韦15瞿麦15扁蓄15牛膝25通草10甘草10 腰痛《延边中医验方集》熟地25当归15川断50牛膝15狗脊25杜仲15桑寄生50白术15茯苓10土虫10 石淋、肾结石排石汤《老医秘本—安东柱临床经验医案精选》金钱草50万年蒿10白木通5~10车前子10冬葵子10川楝子10海金沙15甲珠7.5~10漏芦30 68】糖尿病,肾盂肾炎《南征医学文集》生地50知母50黄芪50~黄连10玉竹20豨莶草30丹参30坤草30陈皮10木瓜10枸杞子20地骨皮20金银花20大黄10 消渴肾病,咽痛高血压《南征医学文集》生地50麦冬20挂金灯20射干15金银花20玄参20当归20甘草50知母50玉竹20黄连15丹参30榛花15地骨皮20枸杞子30 阴水,慢性肾炎《南征医学文集》黄芪15~30山药15~50菟丝子15~25芡实10~20龙骨20~40牡蛎20~40萆薢15~40 消渴劳复《南征医学文集》生地50知母25~50玉竹20~50黄连10丹参30榛花10枸杞子30地骨皮20玄参15~20黄芪50党参10甘草5双花20人参15当归20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南征医学文集》榛花10大黄10藿香30竹茹20姜夏5厚朴10枳实10牡蛎10~50全退10~15僵蚕10土茯苓白茅根50地榆20~30 方引自《老医秘本》.《民族医药名老专家典型医案集·朝鲜族名医安东柱》:《安东柱治疗疑难病临证实录》 加味逍遥散 土白术20,当归、土芍、甘草、干姜、柴胡、茯苓、延胡索、郁金、山楂、鸡内金、枳实10,麦芽7.5-10、薄荷5-10。 加味十全大补汤 土白术20,茯苓、熟地、长白山红参、枸杞子、川芎、山楂、草果、土芍、当归、长白山三枝九叶草10,甘草7.5,长白山二叉茸2.5。 土术土芍加茸汤 土术20,川芎15,土芍、白茯苓、当归、长白山三枝九叶草、大枣、长白山红参、熟地、山楂、草果、长白山野生黄芪10,甘草、肉桂7.5,干姜5,长白山二叉茸2.5。 不孕症 补阴一号方 川芎、熟地、土白芍、土白术、白茯苓、黄芪、当归、红参、甘草、陈皮、洋花叶、山楂10,肉桂7.5,梅花鹿茸2.5。 口唇干裂 马加木、党参、香附、蒲公英、牡蛎15,白芍、黄芪、白茯苓、寸冬、天花粉、桔梗、丹皮、栀子、黄芩、蝉蜕10,荆芥3.5,防风、穿山甲、五味子7.5, 小儿咳嗽病 消炎一号 土术20,苍术15,牡丹皮、当归、薏苡仁、地丁、延胡索、双花、陈皮、甘草、蒲公英、茯苓10,乳香、大黄5。 面疮 棕皮汤 棕皮、元胡、当归、赤芍、土白芍、干地黄、五灵脂、乳香、莪术、蒲公英、熟地、香附、干姜、黑豆10,红花5。 头疼 补肝汤 木贼30,冰糖25,荞麦草、土白术20,白茯苓15,麦芽、黄芪、万年蒿、陈皮10。 断谷不饥药《谚解救急方》 黄精,术,薯蓣,旋蔔根,橡实,莲子,芋,蔓菁,并蒸食或煑食 又大枣,栗,榛子,海松子皆宜食之 上血《谚解救急方》 石耳为末清蜜调丸,空心,米饮调下即效 又常食亦佳。 大肿—杜鹃花《谚解救急方》 小便不通《延边中医验方集》马鞭草 痔 名称:水马散 组成:婆子(一名水马儿,高脚,水面跳走者是也。夏月三伏内于止水中采)30个。 出处:《东医宝鉴?外形篇》卷四。 主治:一切痔。 用法用量:研烂,空心温酒调下。良久乃吃饭。3日连3服,10日内见效。久痔脓血者,20-30服绝根。 制备方法:用3个纸包,每包10个,于背阴处悬挂,阴干,每包作一服。 延古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