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某种肿瘤的症状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zhegaitiandi/m/29689.html中国美丽城市近日由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境网共同主办的首届“发现‘美丽城市’‘美丽乡镇’‘美丽景区’”大型推选活动结果揭晓 太原市、屯留区、沁水县 荣膺“中国美丽城市”称号 此次推选活动本着“发现”“引导”“示范”“展示”的原则,旨在通过宣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典型案例,为各地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借鉴。活动自年9月启动以来,历经自荐推荐、专家评审、网民投票等环节,最终从入围的个城市、乡镇与景区中评选出18个“美丽城市”、29个“美丽乡镇”和7个“美丽景区”。 其中山西省共有3座城市被评为美丽城市。接下来一起去看看到底是哪几座城市获此殊荣。 01 碧水蓝天太原城 太原,简称“并”,古称晋阳,山西省省会,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一座具有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三面环山,汾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图/ 中国环境网文明久远的历史,留给这座城市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宋代建筑的典范、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晋祠,中国惟一一座全部采用砖仿木无梁建筑组成的寺院——永祚寺,寺中的“凌霄双塔”(文笔双峰)也是太原的标志。此外,还有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蒙山大佛等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太原市委、市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不断提速,在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上持续发力,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并州大地变得越来越美,让绿色成为美丽太原的底色。 图/ 西凡不凡01 转变发展方式打造绿色产业 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太原以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高效的低碳之城,在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过程中,太原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推进绿色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作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举措,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全过程,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力促进经济实现更具活力、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图/ 太原贴吧02 改善空气质量,打造“太原蓝” 年,太原市委、市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空气质量改善优先原则,着力抓好“减煤、抑尘、治企、控车”四个关键环节,制定出台一系列环保政策措施和方案,在持续推进太原市的环境质量改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全年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9.2%,PM2.5浓度下降10.6%。 图/ 太原有料接访03 修复水生态打造水韵龙城太原城,“一湖点睛、一水中分、九水环绕”的自然禀赋,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幸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发展优势,太原市提出修复水生态,打造水韵龙城。去年以来,在已完成的南沙河综合治理改造经验基础上,太原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作出的“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启动了北沙河、北涧河、玉门河、虎峪河、九院沙河、冶峪河、风峪河和北排洪沟共八条河道的综合治理,水韵龙城格局正在从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八河碧水环绕锦绣龙城。过去,由于雨污分流设施不完善,污水连同雨水汇入河道、排洪渠、缓洪池,八河一度成为了八条“臭水沟”。现在,通过地下一座座连接井,污水、雨水各行其道,提高了城市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避免了对河道、地下水的污染,消除了黑臭水体,改善了城市水环境,有山有水、显山露水、青山绿水的美好景象展现在全市人民面前。 绿色长廊尽显秀美景象。八条河流治理过程中,通过营造大水大绿,让城市入景入画。如今八条水系南北两岸绿化带从无到有,并拓宽至15米,垂柳、国槐、白皮杏、银杏、五角枫等20余种生态净化植被填满绿化带,沿岸绿化带好似两条飞舞的丝带灵动秀美,沿河40余处街头游园、绿地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清水+绿植”共同构建出一道道水韵情调的亮丽生态景观。 图/ 中国环境网04 加快荒山绿化,打造绿色家园 东西山是太原市第一条生态屏障,林业用地面积84.万亩(城六区总面积.万亩)。年以来,太原市委、市政府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引入社会资本进行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首创了认养开发造林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将山水资源资本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改革之路,周边座座青山拔地而起。 年至年,通过认养造林模式打造的城郊森林公园达17处。其中,钢盛、亚鑫、盛科、中医药、国信、梗阳、玉泉山、长风、豪光、康培、奥申体育、君威、爱晚、煤气化、环投天丽等15个城郊森林公园分布在西山一带,规划面积16余万亩,完成造林绿化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投资73.6亿元,累计栽植各类苗木余万株(丛),高标准完成造林绿化3.6万亩,治理破坏面万平方米。五龙、台骀山城郊森林公园位于东山,规划面积2.38万亩,投资5亿多元,完成造林2.1万亩。这些城郊森林公园的建成,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质的改变。 目前,东山地区已对外开放和在建的城郊森林公园及生态园9个,西山地区的绿化规模更为庞大——15个各具特色的城郊森林公园,造林绿化超过3.8万亩。以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环城百万亩森林建设、规模化荒山绿化等为重点,太原森林覆盖率以年均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加。美丽的东西山,已成为太原市民休闲、娱乐、健身主要场所,“山光凝翠,川容如画”的美景正在逐步恢复。 图/ 中国环境网05 倡导绿色生活打造绿色方式 太原有一张著名的绿色出行名片:全市辆传统出租车全部油气改电,成为全球首个出租车纯电动化城市。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时代新人”等活动,太原市大力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开展了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馆等行动,发展公共交通,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绿色消费习惯、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时代风尚。 02 长治市屯留区 图/ 中国环境网长治市屯留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辖14个乡镇区、个行政村,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于年11月撤县设区,是长治市四个市辖区之一,是历史名县、神话之乡、红色之地、绿色之城,曾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先进集体、中国绿色名县、全国创建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农机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7.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73亿元,同比增长16.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12亿元,同比增长1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68亿元,同比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元,同比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元,同比增长9.4%。 图/ 中国环境网这里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远古时期即有“赤狄别种”在此建立“留吁”部落,春秋时期“留吁”归晋改称“纯留”,“三家分晋”后纯留属韩国并改“纯”为“屯”,始有屯留之称,西汉时置屯留县至今已历0余年,有“羿射九乌”“卞和获璧”“张良得兵书”“王翦战屯留”等历史传说和屯留道情、瞪眼家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区有不可移动文物处,在册登记古建筑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屯留是一座光荣神圣的红色摇篮,在上党战役的主战场老爷山上,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枪;路村乡王村是抗日英雄魏拯民的故乡,他率领东北抗联在白山黑水间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运动,成为中朝友谊的缔造者和见证者;抗大一分校女生队曾驻扎在渔泽镇岗上村,是习总书记母亲齐心同志参加革命的第一站。 屯留民风淳厚,传统光荣,明清以来大量的山东人、河南人迁居这里,形成了现在三分之一本地人、三人之一山东人、三分之一河南人,兼容并包、和谐共生的独特局面。屯留被誉为“中国体育人的第二故乡”,老一辈体育人庄则栋、李梦华、张彩珍、何振梁等在这里长期工作和生活,留下了中国体育发展史上厚重的时代印记。 图/ 中国环境网这里生态环境优美、城市充满魅力。屯留旅游资源丰富,山、水、森林、古建、名胜遍布全区,初步形成了“三山一水一校”全域旅游格局,特别是老爷山风景区顺利晋级国家3A景区,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评为“中国森林体验基地”,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景区”,是集上党战役红色文化、“儒释道”古色文化、自然森林绿色文化为一身的“三色”游览胜地。年上半年全区接待游客人数达.83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达到28.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9%。生态环境优美,年以来高标准完成人工造林4.33万亩,完成四旁植树万株,通道绿化余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2%;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5.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5.28%,绿地率达到40.48%,人均公园绿地率达到11.21平方米,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的生态发展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除此之外,屯留区坚持生态综合治理,治理采煤沉陷区1.2万亩,昔日因采煤透水而成的“臭水塘”华丽转变为碧波万顷、荷花飘香的“大观园”,打造了全省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样板工程。 图/ 中国环境网这里产业基础雄厚,投资环境优越。屯留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自古有“古韩要地”“三晋通衢”之称,境内有长太、长邯、长临高速以及、两条国道贯穿全境。近年来,屯留工业产业发展迅速,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3:71.8:22.9,煤炭探明可采储量91亿吨,辖区内有潞安集团5家煤矿,全区煤炭先进产能万吨、洗煤产能万吨、焦化产能万吨。屯留经济技术开发区于年10月在全市首批成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31.22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12.09平方公里,下辖渔泽工业园和余吾工业园,管理康庄医药产业工业园和路村工业园,4个工业园规划总面积57.91平方公里,起步区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目前入驻企业86家,其中规上企业2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1亿元。今天的屯留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兴起,转型活力竞相迸发,必将成为一块投资的沃土、创业的乐园、致富的宝地。 图/ 中国环境网今后一个时期,屯留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和市委“打造山西重要增长极、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美丽幸福长治”的战略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在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努力谱写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屯留崭新篇章。 03 晋城市沁水县 图/中国环境网沁水县,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全县总面积6.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1万,下辖7镇7乡个行政村(社区)。 沁水地形东西长,南北窄。东西长约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地势西高东低,最高处西南舜王坪海拔米,最低处东南尉迟村沁河出境处海拔米,相差米。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的河流主要有沁河、县河、端氏河等三条河流。 图/ 中国环境网沁水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季风强盛。年均气温10度左右,年降水量毫米,无霜期天。 地下有金山银山。全县含煤面积.9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90.5%,是全国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沁水盆地是全国最大最好的一块整装气田,资源储量6.85万亿立方米,其中沁水县域境内探明储量亿立方米,占全市的98.2%、全省的52.2%、全国的45.9%。 图/ 中国环境网地上是绿水青山。全县有林地面积.7万亩,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48.6%,全省第三;牧坡面积万亩,全省第二;蜜源面积万亩,蜜源植物全省第一,是全省养蜂第一大县、全国“蜜蜂之乡”;累计发展苗木花卉3.5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31个,是优质农产品的天然基地。有集避暑、休闲度假、探险、考古于一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是华北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风景区,被誉为“天然大公园”;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太行洪谷;有蓄水4亿方的大型水库——张峰水库;有北方最大的观光牧场——示范牧场。它们就像久藏于深山的璞玉,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期盼着能够悉心雕琢的能工巧匠。 县城是丽水环山。梅河、杏河穿城而过,龙岗、龙脖、石楼、碧峰四座森林公园分别环绕在县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城市综合展馆、全民健身中心、梅园城市综合体、城市绿道点缀其间,共同构成了一幅“一城山水半城园”的美丽画卷。 图/ 中国环境网人文历史厚重如山。沁水是全省第五个被联合国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自古就有“舜耕历山”的动人传说,现存下川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武安战国古寨、河头汉代古墓群等历史遗址;境内有柳宗元后裔隐居地——柳氏民居、北方第一古堡——湘峪三都古城、“金郭壁”、“银窦庄”等历史文化名村;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古有后梁山水画“鼻祖”荆浩,散曲家常伦等,现有开创“山药蛋”派的人民作家赵树理。“千年古县如画沁水”,这里既有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又有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还有支撑旅游深度开发的历史文化名人。旅游文物资源得天独厚,比较优势明显,具有优先开发旅游业的资源基础和先天条件。 图/ 中国环境网近年来,沁水县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林业生态保护先进县”“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省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县”“省级园林县城”“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荣誉,连续两届蝉联省级文明县城,连续29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入围“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入选“国家园林县城”预备名录。 图/ 中国环境网美丽城市榜单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网山西广播电视台 欢迎获奖地区网友评论区发表获奖感言YOURAN+传播矩阵 山西星卫视人说山西好风光整理出品 编辑:玮大 监制:雅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