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选择优质号码,伴你走上人生巅峰!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多业并举、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积极应对挑战,狠抓工作落实,全市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亿元,按可比价较上年下降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48.6亿元,下降4.4%。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9:54.6:36.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美元。 全年财政总收入8.08亿元,同比下降25.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亿元,同比下降29%;上划中央级收入2.6亿元,同比下降26.2%;上划省级收入0.96亿元,同比下降23.6%。全市财政总支出21.1亿元,同比下降0.18%。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9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3亿元,同比增长6%。 种植业: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59.53万亩,增长3.44%。其中,粮食作物9.44万亩,增长12.4%;油料播种面积0.89万亩,下降15.1%;制种面积5.49万亩,增长9.76%;蔬菜面积14.55万亩,增长1.7%;瓜类面积2.46万亩,增长9.9%;中药材种植面积13.27万亩,增长4.4%;饲草面积4.57万亩,下降12.3%,粮经草比例16:76:8,种植业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全市粮食平均亩产公斤,比上年增加8公斤,增长1.4%。其中:小麦亩产公斤,大麦亩产公斤,亩产水平保持稳定;玉米平均亩产公斤,比上年增加47公斤,增长7.1%。粮食总产量吨,增长14%。其中:小麦总产吨,增长20.5%;大麦总产吨,下降11.3;玉米总产吨,增长9%。 林业:全市完成林业增加值0.25亿元,同比增长45.3%。当年造林面积2.03万亩,较上年减少0.73万亩,下降26.4%。特色林果种植面积14.3万亩,较上年增加0.9万亩,增长6.7%。其中:葡萄挂果面积1.25万亩,较上年减少0.24万亩;枸杞种植面积12.7万亩,较上年增加0.83万亩。 畜牧业:全市完成畜牧业增加值2.36亿元,同比增长3.7%。猪饲养量5.96万头,比上年减少0.04万头,下降0.7%;羊饲养量万只,比上年减少5.05万只,下降4.1%;牛饲养量1.06万头,比上年增加0.06万头,增长6%;鸡饲养量41.3万只,比上年减少11.3万只。 农业机械化:全市年末实有农用机械总动力34.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36%。大中型拖拉机台,小型拖拉机台;完成机耕面积65.6万亩,机播面积59.88万亩,机收面积43.77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工业增加值60.2亿元,同比增长0.5%,占GDP的比重为4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6.6亿元,同比增长0.4%。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7亿元,同比增长.8%;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2.9亿元,同比下降2.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0.94亿元,同比增长10.3%。按轻重工业分: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0.4亿元,同比下降34.4%;重工业完成增加值56.2亿元,同比增长0.9%。按主要行业分:规模以上工业中,采矿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8亿元,同比下降28.5%;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0.8亿元,同比增长0.8%;电力、热力、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亿元,同比增长49.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石化和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0.8亿元,同比增长9.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9.8%。其中,石化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6亿元,同比增长8.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1.3%;清洁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24%。 年末全市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万千瓦,累计发电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5%;光电装机容量20万千瓦,累计发电0.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水电装机容量17.2万千瓦,累计发电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8%;火电装机容量91.8万千瓦,累计发电3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88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1亿元,同比增长5.4%。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亿元,同比下降30.9%;实现利润总额0.87亿元,同比下降1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年内开工建设项目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同比下降58.6%。从投资构成看,万元及以上项目60个,完成投资55.8亿元,下降50.4%,占投资总额的46.85%;万元以下项目个,完成投资63.3亿元,下降63.9%,占投资总额的53.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1.2亿元,下降44.2%,占全市投资额的26.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8.1亿元,下降65.5%,占全市投资额的32%。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7.7亿元,下降38.3%,占全市投资额的31.6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9.8亿元,下降59.4%,占全市投资额的41.8%。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66亿元,同比增长97.2%。商品房施工面积59.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商品房竣工面积1.3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8.4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1.6%。 五、商贸、旅游业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城镇完成零售额29.5亿元,同比增长7.3%;农村完成零售额1.8亿元,同比增长7%。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零售额21.6亿元,同比增长5%;零售业完成零售额7.5亿元,同比增长12.5%;住宿和餐饮业完成零售额2.2亿元,同比增长14.3%。从企业规模看,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实现零售额23.4亿元,同比增长2%,占全部零售额的74.7%;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7.9亿元,同比增长26.5%,占全部零售额的25.3%。 全市有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1家;宾馆饭店73家。其中,星级旅游饭店1家,旅行社5家,旅游开发经营公司4家,旅游汽车服务公司2家,农家乐42家。全年旅游接待人数同比增长2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7%。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7亿元,同比增长7%。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公里;年末公交车辆32辆,出租汽车辆;全年公路客运量.8万人,公路货运量.6万吨。完成客运周转量54.2亿人公里,完成货物周转量90.1亿吨公里,公路运输周转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5.1%。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2万元,同比下降20.3%;完成电信业务总收入万元,同比增长2.8%;完成快递业务量18.3万件,同比增长16.1%;实现快递业务收入.8万元,同比增长4.1%。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2.18万户和15.5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2万户。 七、金融保险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2亿元,同比下降4.2%。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79.3亿元,同比下降15.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47.4亿元,同比下降5.7%;年末各项贷款余额84.3亿元,同比增长2.5%。全市有保险公司11家,营业网点21个;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70%。 八、教育、科技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职业中专1所,初级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小学14所,小学教学点1所,幼儿园25所。各级各类学校现有校舍建筑面积28.6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5.09万平方米。全市在校学生数人,其中:高中学人,职业中专学生人,初中学生人,小学学生人,幼儿园幼儿人。全市教职工人,专任教师人;小学应届毕业生升入初中比率为96.9%,初中应届毕业生毕业率为%,三年巩固率99.32%,中学辍学率0.99%。全市高考二本上线率51.8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40项,经费支出0.66亿元。全市申请专利件,有效发明专利37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件。组建企业技术研发机构6个,累计达到46个;培育酒泉市企业技术研发示范中心2个,保有量达到27个;创建酒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保有量达到11个;培育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创建酒泉市众创空间2个。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市共有文化产业单位91户。其中,文化服务业企业72户,事业单位11户,社团单位8户。全市城乡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3.5%。全市报纸订购发行量.8万份,杂志发行量10.1万份;市级公共图书馆藏书10.8万册,拥有杂志余册。全年成功举办第二届魔山挑战暨玉门国际越野赛、欧美篮球对抗赛、全国全省广场舞大赛、全国青少年藤球锦标赛、全省青少年五人制足球锦标赛、中国乒协会员积分赛等多项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赛事共60项,参加人数6万人次;玉门市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玉门)飙山越野·魔山挑战赛线路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 全市有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个。医院1家,医院1家,市直公共卫生服务机构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乡镇卫生院12家,村卫生室60所,医院4家,医院2家,个体诊所28个。全市开设床位张,业务用房5.49万平方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人。其中高级职称27人,中级职称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持证率79.61%;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57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常住人口16.6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8.59万人,占总人口的51.6%;女性人口8.06万人,占总人口的48.4%;男女性别比为:。0-14岁人口为3.09万人,占总人口的18.55%;15-64岁人口为12.22万人,占总人口的73.4%;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为1.34万人,占总人口的8.05%。人口出生率12.11‰,人口死亡率7.05‰,人口自然增长率5.06‰。全市城镇人口10.39万人,城镇化率为62.4%,比上年提高3.95个百分点。 年年末常住人口及其构成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加元,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7.1%;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30.4%,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加1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7%;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31.2%,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1.67平方米和39平方米。年末在岗职工人,同比下降16.8%;工资总额19.84亿元,同比下降2%;人均工资元,同比增长16.9%。 养老金和失业金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全年发放养老保险金2.88亿元,增长9.6%;发放医疗保险金1.4亿元,增长16.7%。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5%;全年为2.88万名城乡低保人员发放低保金.8万元。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1.9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1.8%。其中,城镇从业人员6.11万人,农村从业人员5.8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18%。 十一、环境和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全市有自然保护区3个,保护区面积19.29万公顷。新市区污水处理率89.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安全生产:全年发生各类事故58起,死亡12人,受伤60人,直接经济损失.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32.6%,伤亡人数增长2.4倍,直接经济损失增长3.3倍。其中:道路交通事故55起,死亡9人,受伤60人,直接经济损失9.5万元;火灾事故起,无伤亡,直接经济损失90.1万元。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总值均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全市就业人员中不包括甘肃矿区企业从业人员。 4.公报中在岗职工不包括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 5.公报中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财政数据来源于财政局;金融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玉门支行;文教、卫生、体育数据来源于教育局、卫计局、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局;生态环境数据来源于林业局和住建局;各类事故数据来源于公安局和安监局;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酒泉调查队;交通运输业数据来源于交通局,不包括社会单位数据。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来源:玉门人民政府信息网 去下方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