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以其独特的地理文化传古颂今;以其丰富的石油资源闻名中外。在共和国成立初期,玉门是全国最大的油田,也是我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工业基地。这里是玉门油矿的门户检查站,年油矿成立后修建的,当时派有专人把守,不是油矿的人不得入内。检查站以南是油田矿区,以北就是茫茫戈壁,最近的村落白杨河也在山坡下9公里处。当时老乡有点杏子、白菜、萝卜和土豆等农产品要卖给矿区的居民,只能在检查站门口进行交易。年9月25日,解放玉门油矿的先头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的装甲团,就是从检查站开进去,停在左前方的空地,并一字排开,全矿数千职工家属在这里迎接油矿的解放。40年代,玉门油矿常有野狼出没。有时还能听到狼群的嗥叫,闹的人们惶恐不安,夜里没人敢出门。当时在四台、检查站都有人被咬伤过。后来油矿组建了专门的打狼队,夜间轮番巡逻,这才逐渐平息下来。年建成的西河蒸馏化炼炉是最早的炼化装置,后被大火烧毁。四台炼油厂是抗战时期我国知识分子自行设计安装的最现代的炼油厂,年底,生产出了万加仑的汽油,当时是“一滴汽油一滴血”,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玉门油城最早是一片没有人烟的荒凉戈壁。没有什么名称,后来有一些农民来这里淘金,为了求得神灵的保佑,他们修了一座大约三米见方的老君庙,于是有了“老君庙”这个名字。当人们发现老君庙两边的河里有渗出地面的石油时,又有“油娃”来捞油,因此就把这条河叫做“石油河”了。那时候外地人给这边写信,简单的写上“甘肃老君庙”这几个字,这边人就能收到。这是早期在玉门油矿落户的一家人,夫妇俩大学毕业后就被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调往玉门工作。这个骑在骆驼背上的小男孩,后来是油田矿区高中的首届毕业生,也是油田中学首次考上的大学生之一。而后又成长为一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现虽年近古稀,但身体硬朗,常骑着自行车遍游各地,还经常来照顾年迈的老母亲。这就是那位站在骆驼前扶着孩子的女主人,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在这里摘录一段她女儿日志里的心声:“现在翻开父亲遗存的当年老照片,聆听已96岁高龄的母亲讲述如烟往事不禁感慨万千,那荒凉的戈壁、荒凉的山脉、荒凉的井场、荒凉的住宅能留住要开发石油支援抗战救国的身为男子汉的父亲,又如何能留住出生于书香门第、江南水乡,且受过高等教育、爱唱歌喜运动的母亲?确实,母亲曾多次哭鼻子,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并且同父亲一起为油田奉献了他们的全部青春和才华......玉门油矿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军队妄图进行破坏,为了保护国家资产矿上进行了护矿护产斗争。将钻机、炼油等重要设备分拆装箱运到山沟里,时任运输课长的父亲带领属下将近百辆汽车开进深山,卸下车轮隐蔽起来迎接解放。为解放后油矿的及时恢复生产打下了基础。党和人民也给予了父亲充分的信任,年中国人民解放军57师整体专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其中第三团学习汽车技术。曾担任进驻玉门油矿的总军事代表,时任西北石油局局长的康世恩亲自召见父亲,派他到三团担任教官,编写教材开展培训。父亲为新中国石油工业运输生力军的成长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也是他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一段往事。父母亲在风华正茂的年代能放弃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和一批怀抱实业救国理想的知识分子一起,奔赴数千公里之外条件极为艰苦的大漠戈壁为国家找石油,在我的青年时代一度是难以理解的,当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往事后,不能不令我们晚辈心生敬意至震撼,感佩他们的勇气、胆识、信念和理想。”女儿的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这是玉门油矿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一家人,他们是我们玉门石油人的骄傲,也是所有石油人的学习榜样!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石油老前辈,为油田的发展默默地奉献了一生。原运输处工会副主席刘国俊的父亲刘景田,最早是张学良东北军的一名汽车兵。年,从陪都重庆到酒泉的漫长路途中,他参与了运送孙健初一行的光荣任务。半路又结识了运输处二车队高俊的父亲,后来他俩都留在了玉门油矿运输处工作直到退休。年的一个晚上,总经理孙越崎召集部分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到他办公室开会,挂出一张矿区地形图,请大家讨论如何划分区域,并定出地名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阵,定下了八井、西河、东岗、南坪、中坪、北坪、四台等几个区域名称。其中除八井是为纪念八号油井外,其它都是按地势和方位命名的。象四台就是因为从石油河到炼油厂有四层平台,故此命名。解放后,矿区规模迅速扩大,又陆续出现了解放门、三三区、三台、新市区等名称。年玉门市建立后,“老君庙”就不做地名用了。这是一部早期的美国小奇道汽车,没有转向灯。在当时的各种车型中,像这样整块挡风玻璃的卡车是非常罕见的。这是最早的解放CA10型,挡风玻璃内有一个很明显的转向标。箭头部分是红色,下面一半为蓝色。那时候主要运输车辆有嘎斯、老解放、玛斯、风冷式汰托拉、尤尼克等。一进驾驶室,里面一股浓浓的汽油味。夏天跑不上百公里水箱就开锅了。到了冬天,车里喷灯、皮褂子都是必备品。到了70年代,运输处接了50辆“长鼻子”五十铃,马力大、车里有暖气、又不容易坏,条件大大改观了。这批五十铃,在后来的20年里,主要担负着甘青线上拉油任务,为管理局立下了汗马功劳。过去运输处司机跑长途,车子出现故障、换轮胎都是自己干。有的司机出车在野外,一个人能把变速箱拆下来,修好再装上,然后继续前进!那时候的司机特别能吃苦,勤奋好学,喜欢钻研修车技术,真正的连长式职工。年,在川中会战中,玉门先后调去了44个钻井队,带走了44部钻机,职工达多人。在年的松辽会战中,玉门人更是全力以赴,一下子就调走了00人。队伍是成建制的调,设备也是齐配套的走。就这样,在年原油产量达万吨的高峰之后,年还生产出了万吨原油。年是三年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那是一个极其困难的特殊时期,每个人的粮食定量都非常低,全国人民都在饿肚子,玉门油矿能有这么高的产量?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作者:楼兰都尉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