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第二站—被时间遗忘的玉门老城 ▲ 厂出来,我们继续上路。 从一个被废弃的核城,到另一个被废弃的油城,路程相距不远,但仿佛穿越了半个世纪的时间。 也许你已经发现,我们的行程跟常规的风光游历不同,除了一路上突如其来的美景之外,我们沿途探访的大多是工业遗迹、废墟、矿区、煤场等地。为了去了解历史大背景下的城市变迁,去见证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事物,去看一看在广袤的大西北人们有着怎样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故事。 退出历史舞台的玉门老城,到处可见90年代的建筑风格,好像这里就定格在了那个时间。一个曾经辉煌过的中国石油第一城,仅仅半个多世纪就变成一个被废弃的空城。空旷的马路尽头,一排排居民楼静静地立在祁连山脚下,有人说这是中国的寂静岭。 我们来到玉门老城,街上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在废弃的体育馆看到正在练车的人,在废弃的体育场看到孤独的跑者,戏剧化的场景让我们像一群外来者闯进了一段被尘封的过去。 老君庙 曾经打出中国第一口油井的地方 玉门精神 1 “我们把荒漠变成了城市,又把城市变成了荒漠。” 玉门老城,在很多地图上的标注是“老君庙”,“老君庙”就是中国打出第一口油井的地方。始于上世纪30年代的玉门严格意义上说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石油城,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这在当时是多么意气风发,令人骄傲,石油工人们也撸起袖子抡起胳膊,在这里洒下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都是走在历史开篇的人啊。 然而,当采油量一天天下降,石油市场也受到冲击,当年那些生龙活虎的飒爽英姿,如今步入迟暮之年。这片曾赋予他们英雄勋章的土地,在历史的进程中停下脚步,生命力逐渐衰老,留给后人的是深深的叹息与思索。 也许,玉门老城会逐渐变成荒草和沙土,被风吹散,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我们顶着呼啸的大风沙,一睹老君庙油田的风姿,那风声仿佛是它的呐喊。 苏联式建筑 周恩来题词“知识就是力量” 玉门市五金厂 玉门当地的公司 2 没有公交车,全城只有一个早已停用的交通岗。 记得我们到达老城是一天的下午,街上没见到什么行人,更别提车了。我们就开着车在老城区绕圈,想看看它的样子,以及被废弃的那些建筑和场地。 老城也不完全没人,至今还有近3万的老玉门人留守,他们集中在其中一个区域。但这里是没有公交的,却有许多五菱车,当地叫“面蛋蛋”,当地人出行就靠这个。招手就停,基本上一人一块钱,车上可以坐好多人。除此之外,这里也没有交警,就有一个红绿灯,但早已停用多年。 随之停止的还有玉门老城的房价,一套黄金地段70多平的房子,块钱都无人问津。 空无一人 全城唯一的交通岗亭 等待练车的临时保暖棚 玉门体育馆 3 油田上迁徙的候鸟。 留守老城的人他们没有能力搬到新城,就在公共设施老损、几乎无人管理的老城继续生存。而那些搬到新城的数千名石油工人,乘坐单位专用大巴,每周每周百公里的往返于生产、生活区之间。甚至是迁移到其他更发达的地方,例如大庆和克拉玛依、酒泉和哈密。继续献青春洒热血。 曾任玉门油田宣传部长如此形容:“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皆有玉门人。”哪里有石油,他们就奔向哪里。我们熟知的大庆铁人王进喜,就是玉门人,那个年代的大庆石油工人,很多都来自西北这个偏远的地方。 但他们终究不是酒泉人,也不是哈密人、大庆人,如果你在这些地方遇到一个玉门石油人,请不要问他“你的家乡在哪里?”因为这些涉及到归属感的问题,都会让他们找不到归属。 油城公园大门的砖画 王进喜的雕像 这栋楼应该是年建造的 玉局烹饪中心 写着“安全生产”的玉门油田作业公司机电厂 4 17年前,走进玉门油田的一次演唱会。 年8月22日,在网上可以清晰的查到央视特别火的一档节目《同一首歌》曾走进玉门体育场,场面轰动一时,方圆百里的嘉峪关、酒泉的观众都前来观看。如今,这个节目都已经停办有7年之久了。 据了解,玉门老城区最繁华的时候有家歌舞厅,作为酒泉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大家都在在周末去玉门玩,而如今这些歌舞厅大多已经销声匿迹。上世纪80年代,一到晚上,这里的电影院总是座无虚席,一票难求,而今却成了废品堆放处。 从写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玉门曾经的活力——“在那喧闹的祖国大地上,有一条喧闹着的山冈。山冈上有座年轻的城市,这就是我们亲爱的玉门油矿。”我想写下这首赞美诗的诗人永远不会想到,这么快,这座城市就已不再年轻。 废弃的玉门体育场 体育场对面的学校 无人光顾的图书馆 窗户和大门被封堵的新华书店 曾经一票难求的电影院 玉门影剧院现在堆放着破铜烂铁 5 去照相馆拍张照,只为证明自己还活着。 一个出生在玉门的艺术家庄辉,想要为日渐被世人遗忘的家乡做点什么,于是他扎根于此,跑了很多“资源枯竭型”城市,通过艺术手段引起人们对人类文明的思考,以及对玉门的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治疗白癜风有那些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