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以来,我市商标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工商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企业的商标意识不断增强,商标注册量也逐年递增。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商标件,其中甘肃省著名商标8件,商标拥有量低于肃州区和敦煌市,在全市位居第三。商标战略的实施,增强了企业以商标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玉门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商标发展现状 上世纪末,我市只有玉门石油管理局等几家大型国企注册商标,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产品注册商标的有用性和市场经济中商标突显出的经济价值,我市的商标事业也由国企“一枝独秀”发展成“春色满园”,注册商标由年的件,发展到今天的件,甘肃省著名商标从年的4件发展到8件。注册范围由单一的工业产品商标拓展为服务商标、旅游商标等,特别是涉农商标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市还缺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马德里注册商标。 二、商标保护现状 玉门市工商局近年来大力推进商标战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和加大执法力度来保护企业品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1.加大了对新《商标法》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商标品牌知识,利用4月商标回访月等契机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商户,举办培训班等活动,不断提高市场主体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品牌经营管理能力,增强商标监管干部业务素质和运用法治思维进行监管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使广大群众、企业对商标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为进一步引深“打击商标侵权、保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省、市局的文件精神,制定了“打击商标侵权、保护知识产权”的实施方案,加大对注册商标的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商标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针对易受侵权的商标,严厉打击非法印制和销售侵权假冒商标标识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了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提高了全社会的商标保护意识。 三、商标使用现状 玉门市工商局近年来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帮企业闯市场,积极响应省、市局的“走千村、进万户”的号召,走向田间地头、工厂、农户家中,为企业、种植户、养殖户讲解商标的概念、商标的价值,同时对登记在册的家企业进行回访(包括8户著名商标企业),正在使用的商标件,不再使用的商标或情况不明的商标70件,商标使用率低下。 四、商标注册工作存在的问题 玉门市的商标注册工作在取得实际效果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1.企业注册商标的意识不强,对商标的作用认识不足,市场竞争意识不高,申请注册时不重视商标的创意,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商标使用水平低,保护商标意识淡薄。 2.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马德里注册商标商标未取得零的突破,主要原因: (1)中国驰名商标:一是目前我市辖区内商标企业能达到驰名商标条件的不论在规模、影响力还是业绩上几乎没有。二是新《商标法》第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不得用于广告宣传,这对企业生产、经营帮助不大。其次申报驰名商标过程复杂,费用较大(万元左右),此两点原因造成企业对申报驰名商标兴趣不大。 (2)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局工作人员经多方考察摸底,认为赤金“沁馨”韭菜,清泉“祁连清泉”人参果,两家商标可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乡镇领导非常支持,省市工商局领导在现场调研中,也给予高度评价,企业不论规模,业绩,产品品质,销售范围、商标使用等均符合条件,但地理标志产品客观存在及信誉情况的证明材料(包括:县志、农业志、产品志等)缺乏,造成申报短板。近三年我们都在积极做这项工作,有望本年度能申报一件。 (3)马德里注册商标商标:此也可理解为国际商标,目前玉门企业在境外无公司,申报意义不大,至目前没有一家企业申报。 3.商标注册存在的其他问题 (1)来我局咨询、申报注册商标的企业增多,但申报成功的少。 (2)玉门能达到甘肃省著名商标条件的企业很少。 (3)受经济发展的限制,人们观念陈旧,不愿意申报注册商标。 (4)玉门工业产品少,注册商标范围小。 五、当前我局应对商标发展所做的重点工作 1.建立完善商标监管体制,充分发挥工商所、分局的作用。积极探索完善商标监管机制,在做好除“三书一卡”即《商标注册意见书》、《商标告知书》、《商标规范使用提示书》和《商标跟踪卡》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到商标监管工作“四落实”,即商标监管机构的落实、商标监管制度的落实、商标监管职责的落实和商标管理人员的落实,以确保监管职能到位,建立商标“六簿、五档”,即《注册商标登记簿》、《未注册商标登记簿》、《商标市场检查登记簿》和《注册商标档案》、《未注册商标档案》、《商标案件档案》、《企业商标帮扶档案》等,为商标监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分局覆盖面比较广的优势,对商标流通领域实行系统、主动、灵活的监管,以净化商标市场秩序。 2.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商标监管执法力度。积极建立一套市场检查制度,要确定检查内容,对商标生产和流通领域进行巡查监管。其次要建立制约机制,每次巡查要能做到定点、定岗、定任务、定结果,职责到人,分工负责。 3.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商标意识。积极引导企业申请商标注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企业运用商标战略,开拓和占领更新、更大的市场。 (1)增强商标意识和品牌意识,把培育发展著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企业经营的战略性决策来抓,以商标为依托,以争创著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动力,树立企业全员商标意识,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2)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商标这一知识产权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3)把培育驰名商标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主线,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各个环节形成良好的商标氛围。 (4)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发展企业的商标,把商标做大做强,做成企业的成功品牌。 (5)把商标这一无形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运作与管理,要通过建章立制,强化商标管理,规范商标使用,做好企业商标的整体设计,特别是在企业字号名称、产品包装装潢、对外宣传等方面,要做好商标的使用、管理和保护。 (6)提高企业商标自我保护能力,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争取通过商标战略的有效实施,努力把企业产品做大做强,不断开拓占领市场,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强化商标品牌培育力度,深入推进实施商标战略进程。按照商标培育、注册、推荐、认定、保护和管理相关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商标培育注册工作机制和甘肃省著名商标培育认定工作激励机制,培育一批,注册一批,推荐一批,认定一批,做到提质增量。同时,更加注意引导市场主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明白注册商标是取得专用权的前提,只有核准注册的商标才能使所有人享有专用权,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激发市场主体自觉申请注册商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大涉农商标培育力度,服务新农村经济转型快速发展。主动指导农产品企业、有关协会和行业组织对具有地域优势、特定品质的农产品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并在注册数量上有新突破。积极培育赤金韭菜、清泉人参果等作为地理标志进行注册,指导农产品企业及农户推广运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地理标志+农户”、“公司+商标+基地”等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模式,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多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服务。 6.加强商标行政指导,提升商标工作规范化服务水平。对本辖区的著名商标企业开展保护性检查,加强商标使用行为监管,指导企业实施商标与字号、域名同名注册。指导企业对准备进入的行业预先申请商标注册。指导龙头企业合理扩大商标注册类别,扩大保护范围。做好商标回访和上门指导,保证注册商标回访率和使用正确率达到%。 六、今后三年努力方向及目标 我局在今后三年商标工作中,按照市政府及省、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部署,形成“政府重视商标、企业争创商标、消费者认知商标、多方保护商标”的良好工作格局,突出“改革创新服务发展”和完善商标注册、管理、服务、保护为重点,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扩大注册商标总量,做好甘肃省著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培育,充分发挥商标兴市、商标富农、商标强企的作用,争取年完成申报注册商标35件,甘肃省著名商标2件。完成申报注册商标40件,甘肃省著名商标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年完成申报注册商标47件,甘肃省著名商标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使我市商标总量达到件,著名商标达到1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到2件。同时加大商标注册专用权保护力度,精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以及酒类,食品药品类等重点领域商标侵权行为,为全市品牌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