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如何确诊治疗好 http://m.39.net/pf/a_4505364.html 润下剂,适用于肠燥便秘之证,能润燥滑肠,促使大便排出。 若肠燥便秘因于热邪伤津或素体火盛,肠胃干燥所致者,常用润下药如火麻仁、杏仁等与寒下药大黄等组成方剂,代表方如麻子仁丸; 因于肾阳不足,或病后肾虚,关门不利所致者,常用温补肾阳、润肠通便药如肉苁蓉、当归等组成方剂,代表方如济川煎。 —1— 麻子仁丸 出自《伤寒论》 组成 麻子仁二升(g) 芍药半斤(g) 枳实炙,半斤(g) 大黄去皮,一斤(g) 厚朴,去皮,一尺(g) 杏仁去皮尖,熬,别作脂一升(g) 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现代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次9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亦可按原方用量比例酌减,改汤剂煎服)。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肠胃燥热,津液不足。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本方治证乃由胃有燥热,脾津不足所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今胃中燥热,脾受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而致小便频数,肠失濡润,故见大便干结。此时治法亦应以润肠通便为主,兼以泄热行气。因而方中用火麻仁润肠通便为君药;大黄通便泄热,杏仁。 降气润肠,白芍养阴和里,共为臣药;枳实、厚朴下气破结,加强降泄通便之力,蜂蜜能润燥滑肠,共为佐使药。诸药合而为丸,具有润肠泄热,行气通便之功。 本方即小承气汤加火麻仁、杏仁、白芍、蜂蜜组成,虽亦用小承气汤泻肠胃之燥热积滞,但实际服量较小;更取质润多脂之火麻仁、杏仁、白芍、蜂蜜,一则益阴增液以润肠通便,使腑气通,津液行;二则甘润可减缓小承气汤攻伐之力,使下而不伤正,而且原方只服十丸,以次渐加,都说明本方意在润肠通便,仍属缓下之剂。对于肠中燥有积滞的便秘最为适合;老人与产后肠燥便秘,以及习惯性便秘亦可服用。如属纯由血少津亏引起的便秘,则不宜使用;孕妇忌用。 本方又名脾约麻仁丸、脾约丸。名曰脾约,是取其能治脾约证之意。 (1)润肠丸(《脾胃论》) 组成 大黄去皮、当归梢、羌活以上各五钱(各15g) 桃仁汤浸去皮尖,一两(30g) 麻仁去皮取仁,一两二钱五分(37.5g) 除麻仁另研如泥外,捣细,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白汤送下(现代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服12克,空腹温开水送服)。 功用:润肠通便,活血祛风。 主治:饮食劳倦,大便秘结。或干燥秘结不通,全不思食,以及风结、血结等证。 (2)五仁丸(《世医得效方》) 组成 桃仁半两(15g) 杏仁炒,去皮尖,一两(30g) 柏子仁一钱二分五厘(3.75g) 郁李仁炒,一线(3g) 松子仁一钱(3g) 陈皮四两,另研末(g) 研为膏,再入陈皮末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时米饮送下(现代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服12g,空腹时温开水送下)。 功用:润肠通便。 主治:津枯肠燥。大便艰难。以及年老或产后血虚便秘。 ★小结润肠丸、五仁丸和麻子仁丸都是润肠通便之剂,但润肠丸是以润肠药配合活血祛风药组成,主治风热入大肠与血燥而结所致的肠燥便秘;五仁丸多用富含油脂的果仁组成,以润燥滑肠为主,专用于津液不足之便秘;麻子仁丸即是以润肠药配伍小承气汤组成,润下之中兼能泄热导滞,专用于津液不足而兼肠胃燥热之便秘。润肠丸、五仁丸和麻子仁丸都是润肠通便之剂,但润肠丸是以润肠药配合活血祛风药强成,主治风热入大肠与血燥而结所致的肠燥便秘;五仁丸多用富含油脂的果仁组成,以润燥滑肠为主,专用于津液不足之便秘;麻子仁丸即是以润肠药配伍小承气汤组成,润下之中兼能泄热导滞,专用于津液不足而兼肠胃燥热之便秘。方论成无己:“约者结约之约,又约束之约也。《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而大便硬,故曰其脾为约。麻仁味甘平,杏仁味甘温。《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麻仁、杏仁,润物也,本草曰:润可去枯,牌胃干燥,必以甘润之物为之主,是以麻仁为君,杏仁为臣。枳实味苦寒,厚朴味苦温。润燥者必以甘,甘以润之;破结者必以苦,苦以泄之。枳实、厚朴为佐,以散脾之结约。芍药味酸微寒,大黄味苦寒,酸苦涌泄为阴,芍药、大黄为使,以下脾之结燥。肠润结化,津液还入胃中,则大便利,小便少而愈矣。"(《伤寒明理论》)—2— 济川煎 出自《景岳全书》 组成 当归三至五钱(9~15g) 牛膝二钱(6g) 肉苁蓉酒洗去咸,二至三钱(6~9g) 泽泻一钱半(4.5g) 升麻五分至七分或一钱(1.5~2.1或3g) 积壳一钱,虚甚者不必用(3g)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前服。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老年肾虚。大便秘结,小便清长,头目眩晕,腰膝痠软。 肾主五液,开窍手于二阴而司二便,肾阳虚弱,则下元不温,气化无力,五液失所主,摄纳失司,开合失常,故小便清长而见大便秘结。 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膝痠软。治宜温肾养精,润肠通便。方中用肉苁蓉温肾益精,暖腰润肠,是为君药。当归养血和血,润肠通便,牛膝补肾强腰,性善下行,共为臣药。枳壳下气宽肠而助通便,泽泻渗利小便而泄肾浊,共为佐药。尤妙在稍加升麻以升清阳,清阳升则浊阴自降,配合诸药,以加强通便之效,为使药。 原书认为:“凡病涉虚损而大便秘结不通,则硝、黄攻击等剂必不可用。若势有不得不通者,宜此主之,此用通于补之剂也”。 方后又有加减法云:“如气虚者,但加人参无碍;如有火加黄芩;若肾虚加熟地”,“虚甚者,积壳不必用”。皆可供临证应用时参考。 总之,本方在温补之中,寓有通便之功,故名济川煎。济,相助也,益也;川,一作水之所聚,此处指肾,一指尾窍,此处指后阴。 顾名思义,便可知本方旨在温肾益精,以润肠通便,故对年老肾虚而大便秘结者,颇为适用。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方剂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主编/许济群,副主编/王绵之。转载自诵明书院。 版权归相关权利上医网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好文!推荐大家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