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英国脱欧长跑结束。英、欧在年圣诞夜前最后一刻,也是在脱欧过渡期结束前大约一星期的时候,终于达成包括脱欧后双边贸易协定在内的一揽子协定。这标志着英国与欧盟的关系展开全新的一页。从全民公投到过渡期截止,前后四年半,长跑的接力棒先后在三任英国首相、两任欧盟理事会主席手中传递。英国和欧盟自二战结束以来70年关系剪不断理还乱,现在进入新的阶段。这是英国第二次尝试脱离欧盟(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第一次失败,第二次成功。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开始跟欧洲大陆双人舞,从一开始就别扭;年英国加入EEC,烟花庆祝之后很快进入磕绊争吵的常态,两年后矛盾激化,英国举行公投决定是否脱欧。结果三分之二选民支持不脱离。40多年后,年6月23日,英国再次就是否脱欧举行全民公投。自始至终,欧洲一体化这个梦想一直在背景里闪现。在英国国内,英欧关系则如利剑,切割政党和民意,折损领袖政治生涯。那么,离也不是合又不爽,英国跟欧盟的关系是怎么走到今天这种地步的呢?你不理我不睬二战结束后,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就提出过他的“欧洲梦”,希望通过一体化的欧洲来防止战争再度爆发。那时法国也有自己版本的“欧洲梦”。年,法国时任外长舒曼提出舒曼计划,年与西德、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和卢森堡签署《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也称欧洲煤钢联盟),掌控煤钢这些军事和工业物资来保障欧洲和平,并为战后重建提供生产资料保障。这是日后的欧洲共同体、欧盟、欧元区的始祖。因为理念设想不同,谈判不成,英国没有加入这个联盟。当时德国鲁尔地区由英国占领,并受战胜国委员会控制,大量工业设备正在拆除。年,煤钢联盟六国签订了《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罗马条约成为成员国之间自由贸易、自由旅行的开端。之前谈判的时候,英国派了贸易官员参加,最后还是没有加入。掉头!Non!欧洲战后重建和发展迅速。《罗马条约》签订那年,年,英国保守党政府上台,首相麦克米伦(HaroldMacmillan)看到了西欧经济腾飞,也看到西德的影响力日增。他认为英国应该加入这个共同体,并且成为它的中心。后来就任首相的希斯(EdwardHeath)奉命率团去布鲁塞尔谈判,历时18个月,艰辛自不待言。年,英国和丹麦、爱尔兰一起提交加盟申请,法国总统戴高乐(CharlesDeGaulle)干脆利落地说Non!(不行!)他认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有抵触,加入EEC后可能对法国的地位和影响力构成威胁,而且英国跟美国关系密切,将来或许导致美国在欧洲的势力扩大。这跟戴高乐的目标相悖-他希望借EEC平台提升法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麦克米伦亲自到巴黎与戴高乐将军沟通,希望他改变态度支持英国入欧,结果被毫不留情地拒绝。作为战时盟友,英国感觉遭到了背叛。年法国对英国入欧申请投了否决票。戴高乐警告其他五国,要是接纳英国,则EEC面临解体。年11月27日,戴高乐在香舍丽榭宫开记者会发表声明,说英国对建设欧洲共同体的抵触根深蒂固,而且英国经济状况与欧洲不相配,必须转型才有可能被考虑接纳。这等于第二次否决了英国入欧申请。成功入欧及以后

希斯(右)和法国总统蓬皮杜促成了英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联姻

年,戴高乐辞职下台后,英国第三次申请入欧。接替戴高乐的蓬皮杜总统(GeorgesPompidou)对英国态度较柔和,更愿意倾听。经过密集的努力,包括“美食外交”,戴高乐的否决被推翻,英国如愿以偿。时任英国首相希斯年1月在布鲁塞尔签约,英国于年1月1日成为EEC成员。当时,英国国内迎新年的狂欢也成了入欧成功的欢庆,跟法国隔海相望的多佛港篝火熊熊,烟花炫丽。但在国内,跟欧洲的关系始终是分裂朝野的荆刺,坚定反欧派仍有地盘,支持者阵营也不完全都全心全意。工党、保守党轮流上台执政,历任首相历届政府,都未能消弭这个分歧,反而都为这个难题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两大政党内部都有立场鲜明的亲欧、反欧阵营。年英国大选,保守党下台,工党首相威尔逊(HaroldWilson)政府执政。工党在竞选纲领中承诺要与EEC重新谈判英国成员资格的条款,新政府就职后力主脱欧的外相卡拉汉(JamesCallagan)即奉命去布鲁塞尔重新谈判。威尔逊政府任内,23名内阁成员中7人主张脱欧。保守党内也分成去留两派。去留两派针锋相对,最后要“让人民决定”,用公投作决断。年6月5日,在经济持续不景气,通胀、失业率持续双高的背景下,英国就是否脱离EEC举行公投,结果是67.2%支持留在EEC。两大主要政党的脱欧派和留欧派在公投前都到全国各地争取支持。后来的保守党首相撒切尔夫人(MargaretThatcher)当时立场鲜明地亲欧,执政后坚决要脱欧,最终为此下台,挥泪离开唐宁街。撒切尔说“No!”整个80年代,欧洲问题在英国国内始终是个分裂因子。年大选,工党采纳了反欧洲共同市场的立场,但到年,在党魁基诺克(NeilKinnock)领导下,转型成了亲欧政党。而保守党政府内部占上风的脱欧派对欧洲的疑虑、戒备越来越重。到了年,撒切尔夫人直言集权式的欧洲共同体对英国将意味着哪些“噩梦”。她每年向布鲁塞尔抱怨英国贡献大于收获,不合理,要求补偿;对日益由德国主导的EEC和经济、政治加速一体化目标日益明确的欧洲也更加抵触。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上半叶,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德洛尔(JacquesDelors)推动欧洲一体化加快进程,包括赋予布鲁塞尔更多立法和行政权力,把欧洲议会作为欧洲的立法机构,制定单一欧洲法案等。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签署,欧盟成立,决定年欧盟扩大。英国保守党政府内部在欧洲一体化议题上的对立则日趋明显。亲欧派呼吁不要坐失驾驭即将启程的欧洲列车的机会,脱欧派坚决抵制“丢失国家主权”。年10月30日,撒切尔在英国议会下院对欧洲一体化呼声直接做出回应:“No,no,no”(不,不,不)。两天后,她内阁中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外相杰弗里·豪(JefferyHowe)辞职。当时,英国经济渐趋恶化,通胀居高不下,保守党民意下跌,党内对担任党魁15年的“铁娘子”的不满日增。欧洲问题似乎成立最后的稻草,促使保守党重选党魁,逼铁娘子下台。撒切尔夫人挥泪告别唐宁街10号。进入21世纪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年1月1日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由欧洲中央银行负责对欧元区国家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年1月1日起,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流通。英国、瑞典和丹麦没有加入欧元区。在英国,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后,年下台,工党上台,英欧关系进入布莱尔(TonyBlair)时代。布鲁塞尔不少人把布莱尔视为新工党、新英国、新欧洲的象征。布莱尔形容自己“亲欧”,支持欧洲政治经济更密切融合。年,英国成为欧盟轮值主席国。6月23日,布莱尔在欧洲议会讲话时被人起哄。他笑一笑,继续演讲,在讲话中称赞欧盟是各国和各国人民价值观的联盟,团结的体现,不仅是各国贸易往来的共同市场,“也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共同的政治空间”;面对全球化浪潮,欧盟至关重要;欧盟需要“现代化”。布莱尔对欧洲一体化满腔热情,后来有传言说他卸任英国首相后可能会去布鲁塞尔当“欧洲总统”。工党执政十年间,欧盟东扩,大量东欧公民进入英国,引发移民问题争议。同时,东欧成员的加入也冲击了欧盟内部的决策机制,欧盟改革成为热点。欧元区经济危机的爆发,又引发英国是否应该承担拯救重灾区欧元国家义务的问题。同时,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遇挫。《欧洲宪法》遭到部分国家抵制。英国决定就是否接受该宪法举行公投。但是,因为法国、荷兰率先公投并否决了这部宪法,英国就没必要公投。《欧洲宪法》流产后,又签了《里斯本条约》,内容跟《欧洲宪法》文本有不少相通相同之处。卡梅伦:全民公投年5月英国大选产生保守党和自民党联合政府,是英国百年历史上第一次。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洲债危机的大背景下,卡梅伦首相(DavidCameron)的联合政府对欧盟一方面加强商贸关系,另一方面拒绝向欧盟移交更多国家权力,反对欧盟加强经济监督。英欧关系带着矛盾,又进入保守党单独执政时期。年1月,卡梅伦承诺,如果保守党在大选中当选,将就是否脱离欧盟举行公投。这个承诺兑现了,公投定在年6月23日。他说,希望能在公投前与欧盟就英国的待遇条件问题达成新的协议。普遍认为这是为了争取脱欧阵营的选票采取的策略。但法国和德国对此表示,英国不能对欧盟成员资格附属的责任、义务和条件“挑三拣四”。年5月,欧洲议会选举揭晓,英国独立党(UKIP)获24个代表英国各选区的席位,而历来轮流分享第一、第二名的工党和保守党这次分别屈居第二、第三。这个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被形容为欧洲政坛地震。UKIP创办人法拉奇(NigelFarage)被归为“疑欧派”,声称要挑战欧盟和欧洲议会的不民主。他曾是保守党党员,《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后退党,自己组建英国独立党。特蕾莎·梅、鲍里斯·约翰逊:先后接盘

英国保守党首相特蕾莎·梅从卡梅伦手里接过了脱欧这个无比棘手的难题,屡败屡战,终告失败,把接力棒交给了鲍里斯·约翰逊

6月23日公投决定脱欧。卡梅伦和许多亲欧派震惊不已,无奈必须面对现实。卡梅伦7月13日履行诺言宣布辞职,称尊重英国选民的意愿。他留下的是一个撕裂严重的英国政坛和社会,以及艰难的脱欧谈判。人们常把这个过程比喻为夫妻决定离婚之后的分家过程。全方位切割,从关税到人员跨境流动,一切都得在规定的期限内达成协议。卡梅伦的继任特雷莎·梅首相接过脱欧接力棒。三年后,她在大选中败给曾经是她手下外交大臣的鲍里斯·约翰逊,离开唐宁街10号的那一刻,也交出了脱欧接力棒。那三年中,脱欧谈判的一个又一个截止期限来了又去了,没有突破也没有进展。年7月,新上任的首相约翰逊接过了一个脱欧僵局。经历了三年半的惊心动魄、千回百转,经历了三任首相三届政府,英国终于退出欧盟,时间是年1月31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3:00,布鲁塞尔时间24:00。按照规定,在那之后是11个月的过渡期,可以就分手之后各方面的安排和关系展开谈判,最主要的是贸易和人员跨境流动。进入最后一个月,谈判还在进行,硬脱(无协议)的可能性仍旧存在。过渡期于年12月31日午夜结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