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我的人间四月天英伦初遇——林家有女初长成》(局部)金城

这是我于年创作的,《我的人间四月天》系列中的一幅,名字叫“英伦初遇”。此画是我搁笔30年之后的第一次提笔创作,曾于同年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原籍福建,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她受过良好的教育,曾随父亲远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都曾留下她的足迹,中西方文化的共同滋养,使林徽因具有东方传统的古典与宁静,又有西方的浪漫洒脱。

她学贯中西,对建筑学、古建保护充满热情,才华卓著,诗歌与绘画皆有造诣,尤其是诗歌,意境优美,流传至今,感动了无数人。

她从动荡的民国时期一直美到今天,惊艳了时代,温柔了岁月。可以说,林徽因的美丽容颜加上无与伦比的书卷气质,使她成为当之无愧的民国佳丽,东方美人。

我画的林徽因,出自于诗人的眼睛。

某一天,客居伦敦的徐志摩登门拜访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两人相谈甚欢。

这时,门轻开,一个窈窕的身影轻盈迈入,手捧一书。门后枝影横斜,月色柔和——这是16岁的林徽因,她款款向客厅走来。

翩然而至的亭亭玉立的东方少女,令徐志摩“眼前一亮”。

——这美好的初见,突然在我脑海中,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我借助于徐志摩的瞬间感动,模拟他的视角,挥就了一个不一样的林徽因,如你所见,就是这幅图。

当时的故事是怎样的呢?请跟随我回到那个浪漫的时刻——

《我的人间四月天英伦初遇——林家有女初长成》金城民国时期的旷世之恋

年四月,16岁的林徽因牵着父亲林长民的手,悄然登上了伦敦的岸。

当时的她并不知道,雾都之行,将在她的少女时期乃至一生,上演怎样浪漫而悲伤的故事。

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十分保守,单身女孩不能独自出门,要外出须有人陪同。所以,平时林父外出工作,家里只有林徽因一个人独守,她待在一所大得可以听到回音的寓所,想念西子湖,想念家人,想念那一群天真烂漫的小伙伴。

在这些寂寞的日子里,在闷得可以拧出水的潮湿的伦敦,林徽因坐在壁炉前,读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和诗歌打发时间,那些浪漫的故事和诗句,从微微泛黄的书页中飞进了16岁少女的心里,在她心里荡起片片涟漪。

《我的人间四月天——平静的校园,摇曳的小船》金城回忆起那段时光,她写道:

“我独自坐在一间大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邻居厨房里炸牛腰子的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饭厅里点着一盏昏暗的灯,独自坐着。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

“理想主义的我,希望生活有点浪漫发生,或是有个人叩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是,还要有个人来爱我。”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而就在同一年,在美国留学的徐志摩也厌倦了当时美国社会的浮夸的风气,提前结束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追寻着他热爱的英国哲学家罗素,漂洋过海来到英国。

因为一股冲动而来到英国的徐志摩,本想去康桥大学追随罗素,哪怕旁听他的课程,可是到了英国才发现,罗素因为在战时主张和平,早已被康桥大学除名。

徐志摩

徐志摩在伦敦结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天生奔放的两个男人一见如故,林长民常常邀请徐志摩去他的寓所做客。

林长民

林父的寓所也是一个文化沙龙,那里常常聚集一些在英国留学的文艺青年和文人雅士,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们一起谈论国事和文学艺术,碰撞对时下新潮事物的观点。

接下来,便是前文表述的徐志摩第一眼的林徽因。

当时她有些害羞,差点把徐志摩叫作叔叔。

起初徐志摩并未过多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