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风 0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繁华的京城在远处静默,五津之地被风烟轻轻环绕,如同友人即将踏上的未知旅程,既遥远又充满神秘,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殷殷期盼与深深的祝福。 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春风,那温暖的使者与大自然的艺术家,轻轻一挥便裁剪出柳叶的新绿,赋予大地勃勃生机,它的温暖与细腻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王之涣笔下的春风带着几分无奈与遗憾,它温柔地抚慰着中原大地,却似乎遗忘了那遥远的玉门关。羌笛声中,是对春风未至的轻叹,也是对边疆将士思乡之情的深切共鸣。 0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风雨虽无情,却也赋予了落花以美丽与哀愁。那句“花落知多少”,仿佛能听到花瓣轻轻触地的声音,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0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高适的北风带着冬日的肃杀与苍凉,它吹散了白日的余晖,卷起了千里的黄云,更让大雁在风雪中艰难前行,其雄浑与悲壮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情与生命的坚韧。0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在风雪交加的夜晚,一声犬吠打破了寂静,迎来了归家的主人。这声音传递着家的温暖与期待,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安宁。 0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放学后的孩子们,满怀喜悦地趁着春风放飞纸鸢。纸鸢在空中飘舞,不仅承载了孩子们的欢笑与梦想,更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受到生命中最纯真的快乐。 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杜甫笔下的春雨,细腻而温柔,它随风而至,静静地滋润着大地万物。这春雨不仅是一场自然的盛景,更是诗人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与向往。 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春风仿佛在一夜之间吹拂而来,使得千树万树都盛开了梨花。这壮观的景象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诗人内心喜悦与希望的生动表达。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唐)卢纶《塞下曲》在幽暗的森林中,风声瑟瑟,草丛中的动静惊醒了将军的警觉。他迅速拔弓引箭,准备应对这深夜的挑战。这一幕,既展现了战斗的紧张氛围,也彰显了将军的英勇与果断。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春风拂面,孟郊心花怒放,骑着马儿在长安城中尽情飞驰。他渴望在短暂的一天内,将长安城的美景尽收眼底。这诗句不仅描绘了科举及第后的喜悦心情,更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美好的向往。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曾经熟悉的那张面孔已消失在时光的长河中,唯有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绽放着它的美丽。这诗句蕴含着对往事的怀念与追忆,也表达了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深深感慨。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唐)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卷带着万里的黄沙,在狂风巨浪的冲击下,从遥远的天际滚滚而来。这诗句既是对黄河壮阔景象的生动描绘,也隐喻着人生历经风浪的坎坷与波折。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通过描绘野草的顽强生命力,赞美了生命的不屈与重生。即便遭受野火的摧毁,春风一至,便能再次蓬勃生长。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也隐喻着人生的起伏与希望。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李商隐笔下的东风,带着深深的无奈与伤感。相见之难,离别更难,而东风的无力,更是百花凋零的写照。这诗句唱出了爱情的苦涩,也道出了人生的无常与悲凉。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绝句》志南的诗句描绘了一幅温馨而浪漫的画面。细雨轻沾衣衫,却并未湿透;轻拂面颊的杨柳风,带着春日的柔情与温暖。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笔下的夜景充满了生动与宁静。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鹊鸟,而清风则在半夜时分带来了蝉鸣的交响。这既是自然的和谐乐章,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恬静写照。 诗中雨天外稀星映,山前几点雨。——(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夜空点缀着稀疏的星辰,山前则洒落着几滴细雨。这雨,仿佛与星辰相伴而来,为宁静的夜晚增添了一抹清凉与雅致。 风雨夜来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夜半风雨悄至,细雨轻打窗棂,如梦似幻。清晨醒来,不禁感叹,昨夜的风雨,究竟吹落了多少花瓣?这份对自然美景的细腻体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深情与遐想。 寒雨连江夜入吴,孤山送客楚。——(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冷雨绵绵,悄无声息地弥漫江面,夜色中潜入吴地。天明送别,只见楚山孤零零地伫立,仿佛也在为这离别而感伤。雨,成为了情感交流的绝美背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王维《山居秋暝》新雨过后,空山更显静谧与清新。随着夜色的降临,秋天的气息愈发浓厚。这场雨,仿佛洗涤了世间的尘埃,也净化了人们的心灵,让人在静享这份秋日的美好时光。 渭城朝雨挹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清晨的细雨轻轻抹去渭城街道上的尘埃,客舍旁的柳树在雨后更显青翠。这细雨,如同一位温婉的送别者,为远行的元二送上一份清新的祝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春雨似乎通晓时节,总是在生机勃勃的春天轻轻降临。它无声地滋润着大地,让一切都焕发出勃勃生机。这场雨,是春天的佳音,也是生命的颂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张志和《渔歌子》渔人戴笠披衣,于斜风细雨中悠然垂钓,乐而忘返。这雨,不仅未能扰乱他的心境,反而为他增添了一份诗意与宁静。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傍晚时分,春潮涌动,夹杂着雨点急促而来。荒野渡口空无一人,唯有孤舟随波逐流,自在而宁静。这雨,与春潮、野渡共同构成了一幅唯美的画卷。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京城街道上,细雨如酥般轻轻降落,滋润着万物。远远望去,草地似乎泛起了淡淡的绿色,但走近细看却又仿佛消失不见。这雨,以其细腻的温柔,悄然唤醒了春天的气息。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天空之中,东边阳光灿烂而西边却细雨纷纷,仿佛是自然界的巧妙变幻。这看似矛盾的景象,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人生亦是如此,时而晴朗时而阴雨,但总有转机与希望在前方等待。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南朝时期遗留下来的众多古寺,在烟雨朦胧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卷。这细雨,不仅为历史增添了厚重感,更让这些古老的建筑在朦胧中透出神秘与庄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清明时节,细雨纷纷扬扬。路上的行人匆匆忙忙,脸上流露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与伤感。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期盼着有朝一日能与你共坐在西窗之下,剪烛长谈。那时,再回首巴山夜雨的情景,心中的思念之情将更加深浓。这雨,不仅连接了时空,更让思念之情变得深不可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时,西湖的水面波光粼粼,宛如锦缎般绚丽多彩;而雨天时,山峦在雨雾中若隐若现,流露出一种空蒙而神秘的美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绝句》细雨轻轻飘落,仿佛要沾湿衣襟,却带着杏花的芬芳;而春风轻轻吹拂,带着杨柳的清新,让人心旷神怡。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在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山河如同被风吹散的飘絮般支离破碎;个人的命运也如同被雨打的浮萍,时起时落,无法自控。这雨,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国家命运和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映,让人感受到一种悲壮与无奈交织的沉重氛围。然而,在这份沉重之中,也蕴含着文天祥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激励着后人面对困境时能够坚持信念,寻求希望与光明。 诗中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远远地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一股淡淡的香气飘来。这诗句通过梅花的暗香,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与高雅气质,让人心驰神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唐)王昌龄《从军行》在广袤的青海之上,长云遮蔽了远处的雪山,使得那雪山之巅更显神秘。孤城之中,人们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仿佛在诉说着边疆的孤独与坚韧。这诗句不仅描绘了边疆的辽阔与壮美,更蕴含着无尽的苍凉与悲壮。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在辽阔的原野上,黄云密布遮蔽了白日的阳光,使得天空显得昏暗。北风呼啸而过,大雁南飞,雪花纷飞。这自然界的壮美与严酷,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与担忧。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唐)张谓《早梅》近水之处,花朵竟已悄然绽放,那洁白的花瓣让人误以为是冬日里未融化的残雪。这意外的惊喜,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生命的顽强,更寓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和深深喜爱。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在寂静的雪夜,柴门外传来了犬吠声,原来是有人冒雪归来。这情景既温馨又略带凄清,不仅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更体会到归途的艰辛。同时,这也展现了人与动物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窗前展现着西岭上积雪的千年风光,而门外则停泊着来自东吴的万里航船。这一景致,既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与秀美,也寓含了诗人对远方世界的向往与探索精神。同时,更体现了诗人豁达开朗的胸襟与超凡脱俗的情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呼啸,席卷大地,白草都被吹得折断了;而在那遥远的胡地,八月就已飘起了飞雪。这场景描绘了北方边疆的严寒与荒凉,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深切关怀与同情。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想要率领轻骑去追赶猎物或敌人,却发现大雪已经覆盖了弓刀。这一情节既展现了边疆将士的英勇与豪迈,也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与艰难。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坐在孤舟上,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这一画面不仅展现了老翁的孤独与坚韧,更体现了诗人对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的赞美与向往。 诗中霜露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在鸡鸣声中醒来,只见茅店前月色朦胧;而板桥上,寒霜已覆盖了行人的足迹。这简短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清晨的乡村画卷,其中鸡鸣、茅店、月色、人迹、板桥和寒霜等元素交织,既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白露降临,秋意渐浓。抬头望月,却觉得故乡的月亮分外明亮,仿佛在为远方的游子照亮归家的路。这诗句以露白月明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那轮明月成为了连接游子与故土的纽带,传递着无尽的温情与乡愁。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月亮西沉,寒霜满天,鸟啼声声催人愁。江边的枫树与渔火相伴,却难以驱散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孤独。这场景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凄清之美,又融入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苦,形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九月初三的夜晚,令人陶醉。那露珠晶莹剔透,宛如颗颗珍珠;而那弯月犹如一张精美的弓,静静地挂在天边。这细致的描绘,赋予了初秋夜晚以清新与宁静的美感,让人在欣赏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温柔而细腻的情感。这些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图片使用不当,请联系我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