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曾经这样赞美格拉纳达:“没有一个城市,像格拉纳达那样,带着优雅和微笑,带着闪烁的东方魅力,在明净的苍穹下铺展。” 我一定要再回到罗马 时间回溯到年,憧憬已久的欧洲自由行之旅即将在那个明媚的夏天展开,距离上一次的欧洲之行已过去六年。 六年前的年我正28岁,刚刚工作三年,收入不高,又于两年前在北京买了房子,需要还贷款,手里的存款十分有限,但是还从未踏出国门的自己第一站就想去向往的欧洲。因为自小偏爱欧洲文学,看了不少所谓的经典名著,那些小说以及电影中描述的欧洲如此浪漫而美,所以即便手中拮据,也决心一定要去最顶级的地方看看。 当时的自己还不具备自由行的能力,尤其对规划行程和语言没有自信,所以选择报了一个欧洲多国游的旅行团。从北京出发到埃及的首都开罗机场转机,之后到达欧洲的重要中转机场德国法兰克福机场,整整飞了30多个小时,从那里换上旅游大巴,才开始正式的跟团游。记得那一次去了德国、法国、瑞士、卢森堡、意大利等国家的若干城市,在意大利的时间尤其长,罗马、米兰、比萨、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可能因为意大利的消费相对比较低吧。而所谓的卢森堡,大概不过是太阳快落山前远远看了一眼那座著名的阿道夫大桥,又在当地一个专门接团餐的中国饭馆吃了一顿福建口味的中国菜而已。 即便第一次的欧洲行极为匆匆,但是选择在30岁之前前往欧洲对自己来说都是一个大胆的决定。因为在那个年代,周围的人可能一辈子直到退休才可能去一次欧洲,而不像现在的小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开始到处旅行,时代更是催生一些旅行达人,可以随时满世界飞。现在对自己来说,去欧洲旅行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在当时,还真是需要一些勇气呢。打个比方,就好像月薪,第一个包包却想买香奈尔的感觉。 记得在罗马著名的必游景点许愿喷泉,我背对着喷泉,手持三枚硬币许下心愿,将硬币逐一用右手划过左肩,扔入据说可以达成心愿的喷泉当中,最后一个愿望一定是:我一定要再回到罗马。在日记中我这样写道:选择在年轻时就前往欧洲,就是为了之后还有机会再去,因为,我一定要再回到罗马。 所以,六年后的这一次欧洲自由行,是我期待已久的,为此我不但收集了很多旅行攻略,购买了LP等旅行指南,甚至还提前去新东方学习了半年法语课程,简化版的旅行攻略都做了3万多字。整个行程从北京出发,分别到达法国的巴黎、尼斯、摩纳哥、戛纳、格拉斯、阿维尼翁、普罗旺斯,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格拉纳达、塞维利亚、马德里,葡萄牙的里斯本,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布鲁日等,最后在巴黎小住几天之后,再飞回北京,整整30天。 从行程设计到准备攻略,再到最后顺利完成旅程,我感受到距离六年前的自己功力大涨,所以,永远不要小看几年后的自己。 来到格拉纳达 在世界繁华大都市巴塞罗那住了几天之后,按照攻略,我们将乘坐一班夜行火车前往西班牙南部小镇——格拉纳达。前一晚22点从巴塞罗那中央车站出发,第二天早上的9点多就能到达格拉纳达火车站。可能因为这样比较节省白天的旅行时间,还能节省一晚的住宿费,所以这趟火车十分流行,甚至成为欧洲旅行观光的一部分。车上的设施也十分舒适,专门设置的包间虽然空间不大,却包含了床、置物柜、洗漱间等,甚至附送了整套的洗漱包、毛巾和袜子,俨然一个迷你酒店客房。 舒服地睡了一夜之后,醒来就到达了格拉纳达火车站,如果当时的我知道在那之后的年,我会迷上玄彬的韩剧《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其中一个剧情就是玄彬为了获得实景真人游戏的通关,数次抵达这个到处埋伏了敌人的车站,去阿尔罕布拉宫的地牢营救恋人的弟弟,甚至同行的好伙伴在这里牺牲的话,我可能会仔细地把这个车站好好参观一下的。 格拉纳达是一个不大的城镇,不大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从火车站出来,可以拖着箱子步行走到预定的酒店去,而主要的景点除了上山也都在步行可达的范围内,完全不用考虑乘车的问题。在走过很多地方之后,尤其偏爱这种让人充满亲切感的欧洲小镇,所谓的用脚步去丈量世界,可能就是指这样的地方吧。 人们不远万里来到格拉纳达,最重要的吸引力就是来自坐落于内华达山麓的阿尔罕布拉宫。这个宫殿到底有多有名呢?百度这样说:阿尔罕布拉宫(AlhambraPalace)是西班牙的著名故宫,为中世纪摩尔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纳达王国的王宫。“阿尔罕布拉”,阿拉伯语意为“红堡”,是伊斯兰艺术在西班牙的瑰宝。它建筑在海拔米高的地形险要的山丘上,为摩尔人留存在西班牙所有古迹中的精华,有“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之称。始建于13世纪阿赫马尔王及其继承人统治期间。年摩尔人被逐出西班牙后,建筑物开始荒废。年在斐迪南七世资助下,经建筑师何塞·孔特雷拉斯与其子、孙三代进行长期的修缮与复建,才恢复原有风貌。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们知道,在印度的许多城市都有“红堡”,比如德里红堡、阿格拉红堡等,是一种具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兼具宫殿与城堡功能的建筑群。在欧洲的西班牙,为什么会出现伊斯兰风格的宫殿呢?这就要从摩尔人开始说起。 历史上,摩尔人主要指在伊比利亚半岛的伊斯兰征服者。公元八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北非摩尔人从直布罗陀海峡攻入西班牙,占领伊比利亚半岛(即比利牛斯半岛),从此穆斯林开始了对西班牙长达七百多年的统治。当时欧洲最文明的都市正是摩尔人统治下的科尔多瓦。骁勇彪悍的阿拉伯军队一直杀到法国,但由于法兰克宫相铁锤查理而受阻于比利牛斯山。可是好景不长,基督教文明的兴盛,同时标志着伊斯兰文明的衰落。到了公元十三世纪,摩尔人在西班牙已只能偏安一隅。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摩尔人在都城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山上修建了一座举世瞩目的宫殿——阿尔罕布拉宫。年1月2日,这个在格拉那达的最后一个穆斯林堡垒臣服于新近统一的基督教西班牙王国,穆斯林们被迫在离开西班牙和皈依基督教中选择。 尽管历史是冷酷的,但徜徉在阿尔罕布拉宫的感觉更多的让人为它的美所深深折服,用美伦美伦来形容绝不为过,那种美的唯一性在我的印象中甚至超过了被喻为“世界七大奇迹”的泰姬陵。在宫殿的许多精巧设计中,我看到的是女性特质,所以我一直试图在资料中寻找类似于泰姬陵那样的美丽传说——国王为了心目中心爱的王后而建造此宫殿,然而,并没有找到。可见,让拥有财富和权力的男人始终对一个女人着迷,是有多么困难。 与西班牙北部地区常见的欧式建筑风格不同,在格拉纳达的许多建筑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摩尔式建筑风格的运用。摩尔式建筑是伊斯兰建筑的一种,特色包含不加装饰的拱顶、简单的圆拱马蹄型,或是拥有繁复装饰的拱型、有亮丽釉彩的青花瓷砖,以及阿拉伯文或者几何图形的装饰。摩尔人精于木工、象牙工、金属工、纺织及陶瓷,他们制成的光瓷甚至举世仅次于中国人。这样的手艺在阿尔罕布拉宫的建造和装饰上被发挥到了极致,甚至可以说达到了顶峰——他们创造出混合了伊斯兰教与基督教艺术风格的艺术制品。阿尔罕布拉宫用红色、蓝色和金色构造出了开放和活泼的内部装饰,墙面装饰了样式丰富的植物图案、阿拉伯文碑铭和阿拉伯式花纹作品,并贴有釉面砖。开放空间中,水是重点,花园中会有喷泉或水道,而建筑物前的水池则有创造倒影并结合光线运用的作用。正是这样宏观与微观美学的合理运用,以及两种宗教文化的互相杂糅补充,让阿尔罕布拉宫的美显得独一无二,只有亲身到过那里的人,才能深切体会。 走进阿尔罕布拉宫 夏季的安达卢西亚,正午到下午四点之间骄阳似火,此时走在外面,很快就会如脱水的抹布一样干掉。所以在欧洲的南部旅行,为了充分利用好时间和节省体力,我会一早上8点就出门游览参观,正午午饭后回酒店休息,下午4点到午夜再继续游玩。 乘坐30路公交车到达内华达山顶,在树木葱茏之间,米高的阿尔罕布拉宫高高地耸立在城市上空,与对面中世纪建造的阿尔贝辛区和谐地融为一体。下车的地方已经感受到这里的人气,各色人种操着不同的语言在这里汇聚,足见这座宫殿的魅力。想要进入宫殿参观,并没有那么容易,为了限制人流,国际游客往往需要提前用信用卡在指定网站上预约购买门票,并在入口处出示信用卡换取门票,而且要在指定时间半小时内进场参观,否则将失去参观资格。 阿尔罕布拉宫主要参观区域包括阿卡萨巴碉堡、纳塞瑞斯皇宫、轩尼洛里菲宫、清真寺浴场和花园。其中的纳塞瑞斯皇宫是阿尔罕布拉宫名副其实的瑰宝,欧洲最辉煌的伊斯兰建筑,整个宫殿里有着陈设严谨的房间与充满回教风味的中庭、精巧的灰泥雕壁、漂亮的瓷砖与巧夺天工的木雕天花板、钟乳石般的拱顶,所有这些都用魔幻的手法、象征符号和几何图案得到完美的展现,上面还篆刻了阿拉伯碑铭。 纳塞瑞斯皇宫中主要建筑由两处宽敞的长方形中庭与相邻的厅室所组成,也就是最负盛名的“桃金娘中庭”和“狮庭”。 桃金娘中庭,是一处引人注目的大庭院,也是阿尔罕布拉宫最为重要的群体空间,是外交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它由大理石列柱围合而成,其间是一个浅而平的矩形反射水池,以及漂亮的中央喷泉。由无数圆柱构成的走廊柱子上,全是精美无比的图案,手工极为精细。而圆柱的建筑材料是把珍珠、大理石等磨成粉末,再混入泥土,然后用人工慢慢堆砌雕琢而成。在水池旁侧排列着两行桃金娘树篱,这也是该中庭名称的渊源。桃金娘树篱的种植则要溯源于年西班牙占领该地之后。在桃金娘中庭内,可以欣赏两个极佳的建筑外观,其一的主景为一座超出40米的高塔,在塔上能够观看引人入胜的美景。周边建筑投影于水池中,纤巧的立柱、优雅的拱券、以及回廊外墙上精致的传统格状图案,与静谧而清澈的池水交相辉映,使人恍如处于漂浮空灵的圣地之中。 通过桃金娘中庭东侧,可以来到狮庭,也即苏丹家庭的中心。周围环绕以根大理石圆柱的俏巧游廊,中间有模仿西妥教团净手间形式的建筑,轻灵的圆形屋顶饰有金银丝镶嵌细工的精美图案。列柱支撑起雕刻精美考究的拱形回廊,从柱间向中庭看去,其中心处有12只强劲有力的白色大理石狮托起一个大水钵(喷泉),它们结合中心处的大水钵布局成环状。由于《可兰经》禁止采用动物或人的形象来作为装饰物,所以,在阿拉伯艺术中,这种用狮子雕像来支承喷泉的做法是很令人称奇的,可将其理解为君权和胜利的象征,而这里的狮子雕像的形态还会让人回想起古代波斯雕刻家的作品。 在欣赏了几处西班牙王室庭园之后,可以看出,“装饰”在阿尔罕布拉宫具有显著的重要性。在西班牙伊斯兰园林中,最有意义的装饰元素包括:铺砌釉面砖的壁脚板、墙身、横饰带、覆有装饰性植物主题图案的系列拱门,以及用弓形、钟乳石等修饰的顶棚等。在这些装饰性元素的作用下,中庭回廊的外观显得豪华而耀眼。 阿尔罕布拉宫建筑群当中另外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轩尼洛里菲宫,有“建筑师之园”之义,需要通过一座架设在溪谷之上的桥梁抵达。它是苏丹的夏宫,内部的设施略感凉爽,包括数个非同寻常的园庭。这些园庭建造于14世纪初,迄今仍保持其原有形态,包括若干对称种植的台地花园。这些可爱的花园内,有着不计其数的小水渠、喷泉和喷射水流。水渠宫是一处色彩艳丽的美景,同时也是夏宫别墅的入口。建筑有两个主体,分列巨大院落的极远处,院落中央有一个长长的花床状的水塘和建于19世纪的喷泉,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与每个端口处的拱廊遥相呼应。此时正值黄昏,金灿灿的斜阳照在悠长而笔直的水渠与喷泉之间,还有如户外婚礼般层层绿树编织而成的拱廊,一种无法言说的美直击心灵深处,让那个下午,成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美好记忆……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就像一部传世经典的电影必然会有一首令人耳熟能详的歌曲一样,神秘、美丽而独特的阿尔罕布拉宫也吸引了著名作曲家为之创作。被尊称为“近代吉他音乐之父”的西班牙著名吉他作曲家兼演奏家塔雷加创作的《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曲调极尽优美,全曲的旋律从头至尾都用轮指来演奏,同时配有分解和弦的伴奏,颤音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论从演奏技巧或是表现意境方面都有相当的深度。不了解吉他的人很难想像它是由一把吉他的独奏来完成的,可能是每一位吉他演奏者的终极梦想。这首曲子既精妙地描画出阿尔汉布拉宫宫殿的辉煌华丽的景致,又给人以深切的感受和回想。 据说,在欣赏阿尔罕布拉宫落日景观最佳地点的圣尼古拉斯瞭望台,经常可以遇见在落日余晖中弹奏《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人,在对面雪山映衬下的阿尔罕布拉宫,在此时别有一番风情和韵味,令人思绪万千……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当年放弃抵抗的格拉纳达国王波卜迪尔,尽管身背骂名,被自己的母亲唾弃,但是他的无奈之举也许是不想让战争破坏了这座摩尔人心中的瑰宝吧。 凡影乐生活钱财乃身外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