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菊野菊 蜀人多种菊,以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园圃悉能植之。今人多采野菊供药肆,颇有大误。真菊延龄,野菊杀人。如张华言∶黄精益寿,钩吻杀人。形类相似之误,有如此。 服饵忌羊血服饵之家,忌食羊血,虽服饵数十年,一食则前功尽丧,以其能解药力如此。 论妇人病有不同治法孙真人云∶宁医十男子,莫医一妇人。以嗜欲多于丈夫,故感病倍于男子。盖其慈恋爱憎,嫉忧患,染着坚牢,情不自抑,以此成疾,非外感六气,必内伤七情之所致也。七情之病不可医,诚以情想内结,自无而有,思虑过当,多致劳损。是以释氏称说酢梅,口中水出,想蹈悬崖,足心酸楚,大都如此。若非宽缓情意,改易心志,则虽金丹大药,亦不能已。盖病出于五内,无有已期,药力不可及也。法当令病者存想以摄心,抑情以养性。 葛仙翁曰∶凡妇人病,兼治其忧恚,令宽其思虑,则疾无不愈矣。 凡人在病中,百念灰冷,虽有富贵,欲享不能,反羡贫贱而健者。人能于平日无病时,作是想头,病从何来!及一切名利、得失、恩怨亦自淡然。 用药例丸散汤膏各有所宜药有宜丸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可过越。汤者,荡也,煎成清汁是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研成细末是也。 丸者,缓也,作为丸粒也,不能速效,舒缓而治之也。 渍之者,以酒浸药也,有宜酒浸以助其力,如当归、地黄、知母、黄柏,阴寒之气味,假酒力而行气血也。有用药锉细,如法煮酒密封,早晚频饮,以行经络,或补或攻,渐以取效是也。 细末者,不循经络,止去胃中及腑脏之积,及治肺疾咳嗽为宜。气味浓者,白汤调;气味薄者,煎之,和渣服丸。治下焦之病者,极大而光且圆,治中焦者次之,治上焦者极小,面糊者,取其迟化,直至下焦;或酒取其散;或醋取其收。如半夏、南星及利湿者,以姜汁稀糊丸,取其易化也,汤泡蒸饼,尤易化,滴水亦然。炼蜜丸者,取其迟化而气循经络也。蜡丸者,取其能达下焦,而治肠等疾。 凡修合丸剂,用蜜只用蜜,用饴只用饴,勿相杂用。且如丸药,用蜡取其固护药气,欲其经久不失味力,且过膈关而作效也。今若投蜜相和,虽易为丸,然下咽亦即散化,如何得至肠中?若或有毒药,不宜在上化,岂徒无益,而反为害,全非用蜡之本意。 凡炼蜜宜先掠去沫,令熬色微黄,试水不散,再熬一二沸作丸,则收潮而不粘成块也。 冬月炼蜜,炼时要加二杯水为妙,《衍义》云∶每蜜一斤,只炼得十二两,是其度数也。和药末要乘极滚时和之,臼内捣千百杵,自然软熟,容易作条,好丸也。 凡为末,先须细切,晒燥退冷捣之,有宜合捣者,其滋润之药,如天麦冬、生熟地黄、当归辈,先切晒之独捣。或以慢火隔纸焙燥,退冷捣之,则为细末。若入众药,少停回润,则和之不匀也。凡湿药,燥皆大耗蚀,当先增分两,待燥称之乃准。其汤酒中不须如此。 凡合丸药用蜜,绢令细筛,散药尤宜精细,若捣丸,必于石臼中杵千百过,色理和同为佳。 凡欲浸酒,皆须细切,上绢袋盛,乃入酒密封,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便可漉出,不须待酒尽也。渣则曝燥微捣,更渍饮之,亦可为散服。 凡合膏子,须令膏少之料先淹浸,先煎其汁,乃下有膏之料,煮时当杖以三上三下,以泄其火气,勿令沸腾,不妨旋取药汁,渣须再煮,务令力尽而已。然后渐渐慢火收浓如饴,加炼蜜,收贮瓷瓶,出火气七日二七日,听用。 凡煎摩贴之膏,或醋、或酒、或油,须令淹浸,然后煎熬,用杖三上三下,以泄其热势,令药味得出。上之使咂咂沸,下之要沸静,良久乃上之,如有葱白及姜在内,以渐焦为度。如有附子、木鳖者,亦令焦黄,勿令枯黑。滤膏必以新布。 若是可服之膏,渣亦可酒煮饮之,可摩之膏,渣亦可敷,亦欲兼尽其药力也。 凡汤膏中,用诸石药皆细研之,以新绢裹之纳中。《衍义》云∶石药入散,如朱砂、钟乳之类,用水研乳极细,必要二三日乃已,以水漂澄极细,方可服饵。岂但研细,绢裹为是。 凡草叶之药,如柏叶、荷叶、茅根、蓟根、十灰散类,必要焦枯,用器盖在地上,出火性,存本性,倘如死灰,则白无效矣。 凡有脂膏,如桃、杏、麻仁等,须另末,旋次入众味,合研则匀。 凡汤剂中,用一切完物,俱破壳研之,如豆蔻、苏子、益智、骨脂之类。不则如米之在壳,虽煮之终日,米终不熟。职是故也。 凡用香燥,如木香、沉香、砂仁、豆蔻,不宜久煎,点泡尤妙。 药品制度法药之制度,食品之调和也。食品之加五味,非调和不能足其味。次药有良毒,不藉修治,岂能奏效?假如芩、连、知、柏,用治头面手足皮肤者,须酒炒,以其性沉寒,借酒力可上腾也。用治中焦,酒洗。下焦生用。黄连去痰火,姜汁拌炒,去胃火,和土炒;治吞酸,同吴茱萸炒。此各从其宜也。大黄用行太阳经,酒浸,阳明经,酒洗。况其性寒力猛,气弱之人,须用煨蒸,否则必寒伤胃也。地黄、知母,下焦药也,用之须用酒浸,亦恐寒胃。地黄用治中风,非姜汁浸炒,恐泥膈也。苦参、龙胆,酒浸者,制其苦寒也。当归、防己、天麻,酒浸者,助发散之意也。川乌、天雄、附子,其性劣,灰中慢慢炮之裂,去皮脐及尖,再以童便浸一宿,制其燥毒也。半夏汤泡七次,南星水浸,俱于腊月冰冻二三宿,去其燥性更妙,用治风痰,俱以姜汁浸一宿。南星治惊痫,以黄牛胆酿阴干,取壮其胆气也。吴茱萸味恶,须汤泡七次。麻黄先煮两沸,去沫,免令人烦闷。山栀仁用泻阴火,炒令色变。水蛭、虻虫、斑蝥、干漆,非烟尽不能去其毒,生则令人吐逆不已。巴豆性最急劣,有大毒,不去油莫用。大戟、芫花、甘遂、商陆,其性亦暴,非妙用峻利不已。苍术气烈,非泔浸经宿,燥性不减。凡用金石并子仁之类,须各另研细,方可入剂。但制度得法,而药能施功矣。余见今人索方入市,希图省俭,罔顾有误,不惟炮制失宜,抑且真伪未明,多少不合,全失君臣佐使用药之法。大非求药治病之心,使反力致误,伊芳谁之咎耶?凡事修合,必须选料制度,一如后法,务在至诚,毋得忽也。用火者,必于地上取去火毒为妙。倘随症自有制法,不拘此例。 人参去芦,人乳拌蒸。 生地酒洗。 熟地酒洗,焙。 二门冬水润,去心。 苍术米泔浸,炒。 白术米泔浸,蒸,切片,蜜水拌炒褐色。 黄蜜炙。 远志甘草汤浸透,去梗,焙。 升麻、柴胡忌火。 菖蒲去须,焙。 葳蕤蜜水蒸。 山药蒸。 苡米炒。 当归去根,酒洗。 二芍酒拌炒。 木香生用理气,煨用止泄。 甘草生用泻火,熟用补中。 石斛酒浸蒸。 牛膝、川芎酒净。 知母去毛酒炒。 五味嗽生用,补焙用。 贝母去心焙。 紫菀水净,蜜水焙。 泽泻去毛酒焙。 续断酒炒。 甘菊去蒂。 车前酒焙,研。 萆酒浸,焙。 苦参泔水浸,蒸晒。 白芷焙。 防风去芦并叉者。 金银花去枝叶。 茺蔚子忌铁。 麻黄去根节。 黄柏去皮,酒炒。 黄芩酒蒸。 天麻酒浸,湿纸包煨。 干葛生用坠胎,熟解酒毒。 龙胆酒炒。 香附醋、酒、童便可制。 何首乌米泔浸,黑豆蒸。 桔梗略焙。 白豆蔻去衣微炒。 草豆蔻同上。 白附炮去皮脐。 草果去壳。 肉豆蔻面裹煨,忌铁。 砂仁去壳炒,研。 玄胡索、莪术酒炒。 三棱醋炒。 款冬花去枝,蜜水炒。 百部去心,酒洗,焙。 旋复花去蒂,焙。 兜铃水净。 枳壳麸炒。 半夏姜汤泡,煮透。 南星炮去皮脐,冬月研末入牛胆,挂风处。 蒺藜酒炒,去刺。 大黄酒蒸用。 天雄、附子童便浸去皮,切四片,另再用童便加甘草、防风,煮干为度。 巴戟酒浸,焙。 杜仲酥炙。 仙茅泔浸去赤水。 淫羊藿羊油拌炒。 肉苁蓉酒洗去甲。 菟丝子酒煮,打作饼,晒为末。 补骨脂酒炒。 益智盐水炒研。 覆盆子去蒂酒炒。 骨碎补去毛蜜蒸。 狗脊去毛酒炒。 商陆黑豆拌蒸。 芫花醋煮,晒。 大戟水煮去骨。 甘遂面裹煨。 郁李仁去皮,研如膏。 常山去芦酒炒。 蓖麻子去壳。 续随子研去油。 葫芦巴淘净酒焙。 牛蒡酒炒,研。 桑白皮蜜水炒。 山栀子炒黑。 干姜炮。 浓朴姜汁炒。 桃杏仁汤泡去皮尖研。 神曲炒研。 麦芽炒。 莱菔子炒研。 白芥子炒研。 紫苏子炒研。 莲子去心炒。 山茱萸去核焙。 吴茱萸去闭口,盐汤泡三次,焙。 蜀椒去合口、核,炒。 诃子蒸去核,焙。 青蒿童便浸一宿,晒。 枇杷叶胃病姜汁炙,肺病蜜炙,去毛。 椿樗白皮醋炙。 雷丸酒蒸去皮。 蜜蒙花酒润焙。 麻仁炒研。 扁豆炒。 乳香、没药箬上烘出油,同灯心研之,则能细。 山楂去核。 生姜去皮热,留皮寒。 干漆炒尽烟为度。 粟壳醋炒。 韭子炒。 葱、蒜忌蜜。 黑白丑酒蒸研。 苏合香酒蒸另研。 丁香忌火。 水蛭、全蝎炒去毒。 乌药酒炒。 大腹皮水洗,晒。 酸枣仁生醒寐,熟安神。 柏子仁炒。 牡丹皮酒炒。 地榆忌火。 白芨略焙。 决明子炒研。 蝉蜕去翅足,洗。 斑蝥去头足翅,同大米炒。 葶苈子同米炒。 连翘酒炒。 白僵蚕米泔浸经宿,待涎浮水面取起,焙干去丝及黑口,研。 穿山甲土炙、酒炙,研。 代赭醋淬,水飞。 雄黄、朱砂另研水飞。 石膏研。 赤白石脂火研,水飞用。 自然铜、磁石醋淬九次,细研水飞。 滑石研,水飞。 炉甘石、青礞石、花蕊石、伏龙肝火研,水飞。 阳起石火,酒淬七次,水飞。 白矾。 龙骨火,水飞,酒煮。 阿胶蛤粉炒。 石决明盐水煮,研,水飞。 牡蛎火,童便淬,研。 珍珠绢包入豆腐中,煮一炷香,研。 鳖甲去肋,酥炙。 鹿茸烙去毛,酥炙。 虎胫骨酥炙。 五灵脂酒飞去沙。 龟甲酒浸炙。 墨火,研。 发入瓦罐中,盐泥封固,存性。 齿火水飞。 海螵蛸炙。 桑螵蛸蒸透再焙。 昆布水净。 海藻水净焙。 绯丹汤泡去黄水,炒令紫色,研。 石硫用猪大肠盛之,水煮三日夜,以皂角汤淘去黑水,再以紫背浮萍同煮,消其火毒。畏细辛、醋及诸般血。 香附醋、酒、童便可制。 土硫黄辛热腥臭,止可入疮科外治,不堪服饵。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黄帝外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