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010228.html 前奥地利驻中国大使沃尔夫冈·魏德(Dr.WolfgangWolte)于年6月24日与世长辞。去年夏初,魏德大使在《欧洲时报》维也纳中国文化中心为华侨华人做奥中关系讲座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他将对中国和欧洲的深刻理解同奥地利华侨华人分享,他对中欧的关系的信心,对中欧继续深化合作交流的展望令人印象深刻。 《欧洲时报》记者朱青青摄 在魏德大使辞世百日之际,《欧洲时报》特刊发多位魏德大使生前友人怀念大使的文章,纸短情长,聊以寄托我们对魏德大使的思念之情。 忆魏德大使 第一次见到魏德大使,大约是年的秋天。那时他还是奥地利驻中国大使,我则刚刚大学毕业,开始在文化部外联局交际处工作。当时文化部负责外事礼宾的机构还叫交际处,改成礼宾处已经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 记得应该是铁城海顿四重奏乐团应邀访华,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吕志先在和平门烤鸭店设宴款待乐团。35年前,中国还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与国外的文化交流非常有限,去中国访问的文艺团体也很少,完全无法与今日的状况相比。因此,接待外国访华的团组和知名人士会有较高的规格,一般都会安排部领导会见、宴请及观看首演。 魏德大使出席了这场活动。他高高的个子,满头银发,衣着得体,声音洪亮,目光炯炯,致答词时侃侃而谈,这是魏德大使给我留下的最初印象。我之所以对这次宴请记忆犹新,还因为这场活动对我这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来说有一些标志性的意义,比如这是我第一次正式参加外事活动,第一次在正式场合担任翻译。 去年深秋一个周日下午,我和妻子去魏德大使家做客,期间对他讲述了这段记忆,大使微笑着听完,喃喃地说,那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魏德大使是职业外交官,上世纪50年代进入奥地利外交部,先后在纽约、斯德哥尔摩、波恩等地代表团和使馆工作。年,魏德先生被任命为驻华大使,开始了他外交生涯中为期6年多的“中国时光”。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80年代是令人激动的年代,国家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所有人都充满激情,憧憬着未来。对于魏德大使来说,这也是加强中奥双方相互了解、开拓两国双边关系的最好的时机。除了与中国保持良好的政治关系之外,经济和文化成了魏德大使在华工作的重点。与中国一样,那时奥地利国内与中国联系的渠道不多,所有大公司和文化机构要想与中国建立合作关系,首先都是联系驻华使馆。由于经费的方面原因,艺术团互访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从而使电影成为介绍奥地利情况的最好媒介。魏德夫人当时在使馆负责文化事务,她协助魏德大使经常在馆内举办电影晚会,放映奥地利影片,还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的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都曾是奥地利使馆的客人。 《茜茜公主》也是这个时期由魏德大使夫妇介绍到中国来的,他们邀请电影局、中影公司的人员和电影学院的学生观看影片,积极推动影片进口到中国。现如今进口一部影片,根本不算个事儿,会有专门的机构负责,也无需大使亲自过问,但在80年代还是有许多困难。经过双方的不懈努力,上海电影译制厂终于在年引进了《茜茜公主》,丁建华和施融分别为茜茜公主和弗朗茨·约瑟夫皇帝配音,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奥地利迄今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影片。虽然这部拍摄于年的影片并非完全再现了当年奥匈帝国的真实状况,但中国观众仍从这部影片里了解了奥地利的部分历史、文化、建筑和风土人情,茜茜公主的扮演者罗密·施耐德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时至今日,《茜茜公主》在中国仍有大批拥趸,他们甚至来奥地利游览时,还寻找茜茜公主的足迹。 年,魏德大使在中国工作6年半之后,迎来了他外交生涯中另一个重要时刻,时任奥地利外交部长彼得·扬科维奇将魏德大使派往比利时布鲁塞尔。随着这一任命而来的便是奥地利加入欧盟的巨大的挑战,他为此呕心沥血整整6年时光。 法国政治家雅克·德洛尔是当时的欧委会主席,他虽然一直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对建立欧洲单一市场有重要贡献,但对于扩大欧盟的想法不感兴趣,希望能保留一个规模相对较小的欧盟。而欧洲许多国家从本国利益出发,都在考虑欧洲理念,走欧洲道路,奥地利就是其中一个。德洛尔一开始对奥地利的愿望不以为然,甚至对前往布鲁塞尔商谈入盟事务的国民议会主席表现冷淡,会见不欢而散,这也加剧了奥地利入盟的难度。为了达到这一既定目标,魏德大使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不遗余力地做欧委会和成员国大使的工作,宣介奥地利政府的欧洲政策,充分发挥自己擅长的沟通能力,促进欧盟国家与奥地利之间的了解和理解。奥地利国内的主要政党、经济界和民众要求入盟的呼声日益高涨,在举行的入盟全民公投中,三分之二的奥地利人投了赞成票,至此,入盟的浪潮已经不可阻挡。年,经过多年谈判,奥地利终于如愿以偿,与瑞典和芬兰一道,加入了欧盟。 在获悉魏德大使去世的噩耗后,范德贝伦总统称他是拥有欧洲理念的大使,称赞他作为奥地利在布鲁塞尔的外交代表,为奥地利入盟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沙伦贝格外长也表示,没有任何一个奥地利人能够象魏德大使那样,对奥地利的欧洲政策打下了如此深刻的烙印。 退休之后,魏德大使并没有停下脚步,他成了奥地利欧洲政策协会的会员,通过报告会、对话等形式,推广欧洲理念。7年前,魏德大使夫妇去德国参加柏林电影节,我们当时正在驻德国使馆工作,应史明德大使的邀请,魏德大使专门给使馆年轻外交官做了一次报告,主题就是欧盟,他回忆起奥地利入盟的坎坷经历,主张欧盟国家加强团结,希望欧中关系能够进一步发展。 多年来,魏德大使时常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在媒体上发表文章,表达他对外交和欧洲政策问题上的看法。今年是奥地利加入欧盟25周年,直到4月27日,他还给《新闻报》撰写评论文章《如果不加入欧盟,奥地利的政策不可想象》。 几年前,魏德夫人曾跟我们说,魏德大使后来经常去学校,给学生们介绍欧盟,以及欧盟对欧洲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重要性。他还参加话剧演出,以戏剧的形式传播欧洲的理念。魏德大使学生时代的时候就是戏剧爱好者,还弹的一手好钢琴,他的父亲就是出色的钢琴家,喜欢瓦格纳和布鲁克纳,这也深深地影响了他。在布鲁塞尔期间,魏德大使时常会举办家庭音乐会,他弹钢琴,魏德夫人吹长笛,生活在当地的一个华人音乐家拉小提琴。我的妻子正是在那段时间结识了魏德夫人,这段珍贵的友谊延续至今。 因为在中国的经历,魏德夫人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奥电影领域的交流,即使在布鲁塞尔期间也没有停止过。她曾在维也纳举办中国电影回顾展,放映了40多部中国影片,全面介绍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受夫人的影响,魏德大使后来也成为中国电影的爱好者。他在维也纳接待过吴贻弓导演,一些中国的电影导演、演员他也能叫得上名字。 年,我和中国四个美术馆的馆长来维也纳,商谈奥地利抽象绘画去国内巡展事宜,期间与魏德大使夫妇在兰德曼咖啡馆见面,魏德夫人给我讲述由她促成的中奥合拍影片《芬妮的微笑》在奥地利取景的一些趣事,魏德大使则抱怨说,他给导演建议,希望加一个老人在咖啡馆看报的镜头,而且他可以扮演这个老人,可惜没被导演采纳。想起他当时讲说话的神情,至今都让我忍俊不禁。 多年来,我总是有个疑问,魏德大使离开北京后,再也没有回去过,这是为什么?北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举办了奥运会,他还会记起和想念北京吗?在柏林见面的那次,我向魏德大使提出了这个问题。他看着我,用一种拉长的语调,若有所思地自语:“我的北京已经找不到了。” 去年去家里看望他们夫妇,聊起国庆上映的新片《我和我的祖国》和First电影节上一些青年导演的片子。过了一会儿,他突然说,你们现在可以用中文聊天15分钟,我想听你们说中文。于是,我们开始说起中文,魏德夫人和他们的小女儿伊莎贝拉都能说流利的汉语。魏德大使微笑着看着我们说,我喜欢中文的声音,太美了!现在想来,他是不是在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思念那个40年前他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那个他已经找不到的北京呢? 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参赞陈平 纪念魏德大使 InmemoriamWolfgangWolte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出自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的词句这是出自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的结尾词句。这首词写于年,这一年的欧洲正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奥地利正面临着即将到来的最黑暗的年代,那就是7年之后与纳粹德国的“合并”。在这期间出生的人虽然避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随之却不得不目睹人类文明前所未有地濒临深渊:从大屠杀到第一颗原子弹的投掷。战争,凸现了了它那席卷全世界的灭绝性的暴力。当战争的胜负定局之时,在世界的废墟上诞生了“联合国”。而在欧洲,曾经相互敌对的国家也终于告别了那带来死亡和痛苦的侵略与混战,萌生了建立一个欧洲联盟的设想。魏德大使就是在这可怖的时期内出生的,他与戈尔巴乔夫同年,生于年。学生时代的他处于战争宣传机器和炮声中,我想,他一定曾被那如同启示录一般宣扬的所谓世界新秩序而困扰过。或许幸好他所就读的奥地利施泰恩州一所修道院高中的环境使得他可以带着希望和信仰来观察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学生魏德当时一定曾经反复思考过为什么奥地利这样一个“千年帝国”作为曾经的欧洲强权和文化中心竟然能在短短的几年之内瓦解,成为东欧和西欧的两大阵营中的部分。他于年中学毕业,当时战争的恐怖刚刚过去五年,奥地利正在全力进行战后重建。当时这个国家虽然已经从战争中被“解放”,但却仍被外国军队占领着。学生魏德的心中一定思考过:什么是公正,什么是不公正?什么是自由,什么是不自由?当他在四年之后的年完成了大学法律系的学业并获得了博士学位的时候,他一定也得到了了他的答案。不仅如此,作为一个来自偏僻山区并经历了灾难重重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他,还走得更远,他走进了国际外交舞台。对后世来说,魏德大使毕生成功地坚持并践行了国际化的全球视野和信念。如同他同时代的许多人(当然远远不是全部)一样;他清楚地认识到:民族主义的歧途是通向战争和毁灭的;于此相反,世界更需要的是全新的构建,那就是全人类,所有民族和所有国家要走到一起,既保持各自所属的文化特性,宗教以及其各自的社会模式,而且要更进一步地相互丰富,相互激励和相互尊重。这一理想也正是联合国和欧盟以及其先驱者们所体现的,同样魏德大使在他全部职业生涯中,在他所从事的的国际外交事业中,以及之后他所担任的各种职务和退休后的生活中自始自终地,身躬力行地贯彻了这一理念。他作为优秀外交家从纽约到北京,从布鲁塞尔到众多国际组织中,他参与组建,在已经成为蕞尔小国的奥地利和广袤的世界之间搭建桥梁。他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之际,具体地说是从到年之间,作为奥地利驻中国大使,他凭借着在外交领域和文化方面的丰富经验以及他的亲和力,还有本人对中国发展的希冀,努力促进奥地利和中国的关系发展得更加繁荣。他对中国的关心始终如一,而且日益加深,可以说是厚爱,直到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仍然继续 |